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5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探究后续回击对500kV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的影响,本文统计出后续回击的次数及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规律。随后,通过组合赋权法分析了不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及后续回击的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对线路反击跳闸的影响。根据后续回击次数与雷电流幅值在反击跳闸的影响比重,确定后续回击次数是线路反击跳闸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组合赋权法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后续回击的反击闪络模型,通过ATP-EMTP模型分析后续回击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仿真结果可知:首次回击未跳闸时,考虑后续回击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会降低,降低程度与导线工频电压周期有关,平均降低原反击耐雷水平的36.4%。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可为输电线路运维和防雷设计提供有效地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2.
遥感图像船舶识别是目标识别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海防和救援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但遥感图像中的船舶普遍存在云雾遮挡、陆地背景干扰和体积小等因素所造成的识别难的问题.为了能准确识别复杂场景下船舶目标,在网络的特征提取部分加入了视觉注意机制,增强网络提取船舶特征信息的能力;并采用多级特征提取和去量化操作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船舶体积小的问题;采用难样本重学习的学习策略来弱化云雾遮挡和陆地背景的干扰.通过上述方法,船舶识别的综合准确率达到了92.56%,召回率达到了89.26%,与相同实验环境(PyTorch)下其他常见目标检测算法相比,精确率和召回率都有明显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复杂场景下船舶分割和识别难的问题.实验中所使用代码和部分结果详见https://github.com/curioyang/First_paper.  相似文献   
143.
现有同步触发控制在交流故障下无法精确产生触发脉冲,这将增大逆变器发生后续换相失败的风险。为此,该文通过建立小信号模型对同步触发控制系统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一种改进同步触发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级联延迟信号消去锁相环快速跟踪换相电压相位,并根据交流故障快速检测改进触发方式,使得实际触发角快速准确地跟随触发角指令,有利于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的精准调节。最后,利用CIGREHVDC标准测试模型对改进同步触发控制进行测试。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改进同步触发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逆变器发生后续换相失败的概率,显著提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故障后的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144.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故障后的动态恢复过程与交直流系统间的无功交换强相关,持续的无功交换过程往往伴随着换相电压持续波动,进而可能引发后续换相失败.基于此,提出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的无功控制方法以降低后续换相失败的风险.首先,利用实时仿真分析了采用典型低压限流(VDCOL)控制的直流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与无功交换的关系.其次,利用交直流系统的无功功率特性方程以及隐函数存在定理,分析了直流电流分别与无功交换和关断角之间的微增量关系,并据此提出无功反馈控制结构.然后,提出了用来替代VDCOL的直流电流实时计算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无功交换平衡和定关断角二维约束,并通过闭环控制抑制了干扰偏差,控制精度更高.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减小直流系统发生后续换相失败的概率,改善系统的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145.
分析城市钢铁企业搬迁的迫切性,以某钢厂为例阐述城市钢铁企业环保搬迁的原则和遇到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6.
员建斌 《山西建筑》2009,35(26):293-294
通过设计后续服务工作实践,论述设计后续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工作方式及设计代表权限、素质要求、施工中设计代表专业设置等问题,并简单地论述设计代表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公路工程设计后续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羟丙基-β-环糊精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β-环糊精及环氧丙烷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合成了取代度为3~6的羟丙基-β-环糊精。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料配比及氢氧化钠浓度对羟丙基-β-环糊精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料配比n(NaOH):n(-βCD):n(C3H6O)为10∶1∶10~15之间,氢氧化钠浓度为3%,在35℃下反应12 h,可获得收率40%以上,取代度3~6的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产物的后处理步骤进行了改进,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代替盐酸中和氢氧化钠,产品中几乎不含NaC l。  相似文献   
148.
“先导-回击模型”与人工触发闪电特征参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关于地闪通道的“先导模型”和“回击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先导—回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05年8月2日3次人工触发闪电中观测到的12次直窜先导和继后回击过程的慢电场变化资料进行了闪电通道特征参量的计算。计算结果发现:3次人工触发闪电的高度分别在8.68、4.48和10.59km;直窜先导过程的电荷线密度范围为49.3~130.05μC/m;先导发展平均速度范围为0.23×10~7~1.48×10~7 m/s;先导平均电流范围为0.14~1.87kA;先导通道电压范围为7.94~20.33MV;继后回击中和的电荷量范围为0.16~1.21C;继后回击过程的回击平均速度范围为2.61×10~7~11.86×10~7m/s;回击平均电流范围为1.56~12.59kA。分析表明,“先导—回击模型”降低了对观测点站数和观测环境的要求,同时对通道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49.
地表不允许塌陷时,急倾斜厚大矿体的开采是一个世界采矿技术难题。国内外对此类矿体采用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和高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以李楼铁矿厚大矿体的开采为实例,从矿体赋存形态和矿岩稳固性对空场法、崩落法、充填法进行采矿方法的初选。对生产中应用的25 m高分段凿岩空场嗣后充填法和高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从采场生产能力、采场工程布置、采准工程量、工艺技术、采场充填周期进行技术分析比较,提出以高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为主,2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空场采矿嗣后充填法和浅孔留矿法为辅的采矿方法,能实现安全、高效、大规模生产。随着凿岩设备、装药设备、爆破器材的发展,大孔穿爆,高分段或阶段凿岩在矿山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类似开采条件的矿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根据河北某铁矿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对该铁矿嗣后充填采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材料力学“简支梁”理论计算及Fla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采场顶板的安全合理跨度。理论计算合理跨度为18 m左右,数值模拟分析采用3种模拟方案,采用“隔一采一”的开采顺序,由此模拟分析了不同尺寸采场跨度条件下矿岩的应力分布、塑性分布及位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矿房跨度的增加,矿房顶、底板围岩的应力由受压状态逐渐转向受拉状态,尤其是当跨度达到20 m时,矿柱的塑性分布范围增加十分明显,矿柱剪切破坏的程度加大,增加了矿柱失稳的可能,所以采取矿房、矿柱宽度为18 m时是比较合理的,这和理论计算的结果是相符的,同时建议在回采过程中,要加强对矿柱及充填体进行应力应变监测,确保矿体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