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3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398篇
电工技术   52篇
综合类   366篇
化学工业   228篇
金属工艺   273篇
机械仪表   126篇
建筑科学   561篇
矿业工程   1002篇
能源动力   77篇
轻工业   51篇
水利工程   159篇
石油天然气   1779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2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6篇
冶金工业   180篇
原子能技术   34篇
自动化技术   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冻融循环作用下饱和砂岩损伤扩展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分析饱和砂岩所经历的冻融作用的特点,认为冻融作用是一种低周疲劳荷载,且砂岩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可简化为单向拉伸荷载的循环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在疲劳损伤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砂岩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演化方程。同时,通过对饱和砂岩冻融循环过程中的物理性质的观测,及对砂岩自身结构特点的分析,选取砂岩的开孔隙率作为损伤变量。之后通过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损伤模型进行验证,并探讨损伤方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经过验证,该损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饱和砂岩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扩展规律,可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致密砂岩油藏水驱渗流特征体现非线性渗流规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水驱过程中多孔介质会产生变形,岩石渗透率降低。通过电镜扫描试验研究致密砂岩纳米级微观孔隙特征,结合岩石颗粒分布特征,建立致密砂岩变形引起应力敏感理论模型,得到岩石介质变形系数,并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考虑致密砂岩岩石变形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及介质变形共同作用对油、水两相非线性渗流特征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介质变形的耦合作用造成水驱渗流阻力增大,地层压降损失增大;介质变形系数越大,相同生产时间内原油采出程度越低,随着生产时间增加,地层压降损失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23.
结合已有专利,综合应用有限容积法和有限元法研制了一种厚壁型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砌块,该砌块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可用于墙体自保温承重体系.研究了填充不同保温材料和不同砌筑方式对砌块热工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填充材料主要影响热工性能,砌筑方式主要影响力学性能.并通过研究表明,叠砌砌块造成的通长孔对墙体热工性能影响很小,应防止砂浆形成热桥.  相似文献   
124.
In our globalised, interconnected world the impact of borders on space and people is increasingly debated. This article aims to unpack the complex concept of “thick” and “thin” borders. It build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borders are boundary sets comprised of overlapping geopolitical, sociocultural, economic and biophysical layers and are the outcome of a bordering process. A two-step approach towards the decoding of borders is introduced. Using a planning perspective, the article seeks to explain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borders, to examine power practices within the bordering process and to ascertain the relational geographies demarca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boundaries. It illustrates why those cross-border activities which address only the geopolitical dimension of the border tend to fail.  相似文献   
125.
高强钢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大型结构件的生产中,焊后残余应力直接影响着后续工序。借助有限元分析手段对高强钢对接板的焊接过程进行模拟,经分析得到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兼顾测量位置选择原则,选取仿真结果相应位置,结合X射线衍射法和盲孔法两种手段验证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高强钢中厚板仿真结果与X射线衍射法结果吻合较好;两种测量方法在低应力区吻合较好,高应力区存在一定差距,对现场生产残余应力控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6.
为研究水和岩样体积对砂岩物理力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采用MTS815型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对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的3种不同体积(高径比2∶ 1)完整和裂隙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完整和裂隙砂岩的孔隙率与饱和吸水率与岩样体积成正比;干燥和饱水的完整与裂隙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均随体积增大而小幅降低;砂岩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与岩样体积呈负相关,且水降低了砂岩的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干燥砂岩的泊松比随岩样体积增加而增大,而饱水砂岩则随岩样体积先增加,后稳定;干燥的完整和裂隙砂岩的宏观破坏形式由小尺寸的轴向多劈裂面破坏逐渐转变为大尺寸的单一剪切破坏,水的存在对岩样单轴压缩破坏形态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7.
煤层工作面采动会引起采场底板应力场重新分布,发生煤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准确掌握其时空发育特征对底板突水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大埋深特厚煤层开采底板岩层裂隙场的发育规律,依托准格尔煤田某矿开采工作面,采用井孔光纤应变测试技术开展室内岩石压裂测试并实施底板监测,获得了大采高底板下不同深度岩层随工作面推进的应变变化曲线及特征。结果表明:光纤监测技术可有效捕捉深部煤炭开采底板岩层破坏特征,特别反映出在垂向分布上通过应变与岩层对应关系可得到底板裂隙场发育具有一定的分层性,其分布主要受地层结构影响,并且破坏优先发生于软弱岩层和软、硬岩层交界面附近。且通过1#、2#钻孔应变特征综合分析61101工作面受采动影响底板最大裂隙发育深度为21.5 m。  相似文献   
128.
我国西北地区浅埋厚煤层开采对地表及潜水层造成严重破坏,而充填开采是减小地表破坏以及实现保水开采的有效途径。为研究浅埋厚煤层条带充填保水开采的安全性,以哈拉沟煤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边界煤柱+条带充填体+覆岩”的力学模型,采用相似试验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在周期来压步距、地表下沉及台阶裂缝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较为准确的基岩裂缝角及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并通过对隔水层的稳定性分析,确定了条带充填开采的充填宽度为38 m,充填间隔为16 m。根据土工试验得到黄土层的相关力学参数,确定了下行裂缝的发育深度。结果表明:条带充填开采引起的下行裂缝未影响到主关键层,有效隔水岩组厚度满足相关规程要求,可实现安全保水开采。  相似文献   
129.
为了了解砂岩多阶段性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多步压剪实验,加载速率分别为0.02 kN/s、0.1 kN/s、0.5 kN/s,并同步采集全过程声发射信号。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分析了声发射能量统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多步压剪试验的能量概率密度函数符合幂定律分布,并满足能量上的幂律无尺度分布;(2)加载阶段与恒压阶段声发射信号量相差较大,跨越能量数量级有所不同,但加载、恒压阶段的概率密度函数与整体概率密度函数具有统一性,并可以用同一个幂值来表征;(3)加载阶段与恒压阶段幂值分布具有相似性,与概率密度函数形成良好对应;(4)恒压状态下的岩石具有流变特征,声发射能量信号在小能量区间服从线性分布;(5)加载后期,由于裂纹的扩展以及成核过程岩石会发生相变,此阶段能量概率密度函数与全过程保持一致,不受之前能量信号影响。  相似文献   
130.
错果错-虾姑蛇绿混杂带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与其伴随的复理石是其洋盆沉积的记录,它的时代归属对约束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弧后小洋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改则县错果错-虾姑蛇绿混杂带虾姑一带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方面的研究。该区碎屑岩以薄层砂岩和页岩互层为主,具复理石沉积特征。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碎屑锆石年龄为119Ma,最小年龄峰值为120Ma,指示该地区碎屑岩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前人研究,在早白垩世晚期,北部的班公湖-怒江残余洋向南俯冲,南部的雅江洋向北俯冲,加快了中部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小洋盆俯冲消减,冈底斯岛弧与喀喇昆仑-南羌塘-左贡陆块发生弧-陆碰撞,形成了规模有限的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岩及早白垩世晚期残留海盆地,在虾姑一带沉积了虾姑碎屑岩,随后闭合,之后沉积了早白垩世末的多尼组和郞山组残海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