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31篇
  免费   3259篇
  国内免费   2040篇
电工技术   3049篇
技术理论   8篇
综合类   3676篇
化学工业   709篇
金属工艺   2600篇
机械仪表   5837篇
建筑科学   10219篇
矿业工程   985篇
能源动力   705篇
轻工业   367篇
水利工程   967篇
石油天然气   1293篇
武器工业   366篇
无线电   23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60篇
冶金工业   758篇
原子能技术   109篇
自动化技术   8775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20篇
  2022年   928篇
  2021年   1059篇
  2020年   1256篇
  2019年   917篇
  2018年   848篇
  2017年   1205篇
  2016年   1309篇
  2015年   1530篇
  2014年   2751篇
  2013年   2934篇
  2012年   2650篇
  2011年   2827篇
  2010年   2228篇
  2009年   2392篇
  2008年   2257篇
  2007年   2730篇
  2006年   2472篇
  2005年   2125篇
  2004年   1696篇
  2003年   1481篇
  2002年   1233篇
  2001年   1085篇
  2000年   880篇
  1999年   693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468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38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A novel dual-rotation bobbin tool friction stir welding (DBT-FSW)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upper shoulder (US) and lower shoulder (LS) have different rotational speeds. This process was tried to weld 3.2 mm thick aluminum-lithium alloy sheets. The metallographic analysis and torque measurement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weld forma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bobbin tool friction stir welding, the DBT-FSW has an excellent process stability, and can produce the defect-free joints in a wider range of welding parameters. Thes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flow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staggered layer structure and the unbalanced force between the US and LS during the DBT-FSW process.  相似文献   
32.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and document the mine fleet management systems’ models and algorithms. 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the algorithms behind the flee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he proposed academic solutions in this area to identify any gaps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nd to open up opportunities to establish research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an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optimisation operational planning research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industrial flee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he main academic algorithms behind such systems. The fleet management system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sequently related problems to review: shortest path, production optimisation and real-time dispatching. Finally,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algorithms for fleet management systems are documented in terms of mining practice feasibility and optimality of the solution on large-scale problems. The results of this literature review enable us to evaluate the logical links between major components of an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optimisation operational planning framework with current theory of fleet managem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33.
BDI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在特定环境下的Agent的推理和决策问题,但在动态和不确定环境下缺少决策和学习的能力。强化学习解决了Agent在未知环境下的决策问题,却缺少BDI模型中的规则描述和逻辑推理。针对BDI在未知和动态环境下的策略规划问题,提出基于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来实现BDI Agent学习和规划的方法,并针对BDI的实现模型ASL的决策机制做出了改进,最后在ASL的仿真平台Jason上建立了迷宫的仿真,仿真实验表明,在加入Q-learning学习机制后的新的ASL系统中,Agent在不确定环境下依然可以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34.
35.
四川盆地作为国内页岩气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攻关和实践,机械钻速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受地层复杂、可钻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的影响,导致井下钻柱系统不良振动剧烈,容易出现钻头损坏严重、钻速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以该盆地涪陵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采用井下振动高频测量工具的实测手段,测量了钻头—钻柱系统的动态振动加速度参数,结合地层的岩性和矿物组分分析,研究钻头失效原因与对策,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非均质地层中钻进的钻头—钻柱系统产生了大于40 m/s~2的高幅值瞬时冲击振动,高幅值的瞬时冲击是导致钻头先期失效的主要原因;②提出了抑制高幅值的瞬时冲击振动采用"减振+增压"工具组合和避免井下工具共振的钻井参数;③采用钻井新参数的试验井比邻井的高幅值瞬时振动降低了17%,单只钻头进尺增加24%,钻头工作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钻头使用数量减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改善钻头—钻柱系统的振动状态,有利于达成延长钻头使用寿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6.
随钻扩眼工具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钻扩眼技术优势的分析,研究了机械式、液压式和偏心式随钻扩眼工具执行机构和扩眼总成的机构原理,并介绍了国内所开展的相关研究。文章提出应加强现有工具的适应性和匹配性研究,发掘各类工具的优势。优化执行机构、扩眼总成和水力机构、重视底部钻具组合力学特性的分析是今后发展和完善随钻扩眼工具及技术的几个重要内容。实践表明,随钻扩眼技术在处理井下复杂情况、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钻井速度、提高建井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随钻扩眼工具也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石油钻井配套工具。  相似文献   
37.
腐蚀引起钻柱刺漏的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详细分析了腐蚀引起钻柱刺漏的机理,得知:造成钻柱刺漏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O2、地层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钻井液残液、钻井液中的盐类对钻柱的腐蚀和钻井液对钻柱的冲蚀。针对引起钻柱刺漏的原因,制定了去除钻井液中的O2、监测钻井液腐蚀性并加入相应的添加剂去除CO2和H2S、定期对钻杆进行检测、对存放的钻杆进行防腐处理、使用厚过渡区改进型钻杆等措施。在苏丹某区块现场实践证明,采取这些措施,由腐蚀引起的钻柱刺漏事故大大减少,在该区块的T-1井和D-1井钻进的3个月中,仅发生一次钻柱刺漏事故。  相似文献   
38.
当PCB板发生翘曲,用常规方法整平仍达不到出货要求时,推荐采用弓形模具进行整平。  相似文献   
39.
液压多功能小件落物打捞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  龚建凯  周金初  郭振山 《钻采工艺》2006,29(5):84-84,96
由于侧钻井、水平井特殊井身结构限制,常规的小件落物打捞器打捞成功率低。为此经过认真分析和现场实践,将常规机械操作的一把抓改成液压操作,常规强磁打捞器的圆柱形平面磁铁改成具有伸缩性的磁针,同时结合套铣筒,研制出一种液压多功能小件落物打捞器,克服了侧钻井、水平井井身结构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一次打捞成功率,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0.
三维最短路径法射线追踪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线追踪技术在地震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以最短路径算法在复杂介质中走时计算稳定性最好。理论上最短路径法的误差来源为速度模型采样误差、空间离散化误差和角度离散化的误差,由此造成网格稀疏时射线路径呈之字形,计算走时比实际走时偏大。弯曲法追踪精度高,但是射线追踪速度受初始路径与真实射线路径逼近程度制约,在复杂介质中可能找不到全局最小走时路径。最短路径法追踪出来的网格射线路径,可以作为较理想的初始路径,供弯曲法迭代优化。将最短路径法和弯曲法结合,通过射线在初始路径附近的扰动得到Fermat原理约束下的最短路径。文章对常速模型的试算,显示了改进方法对射线路径优化的作用,在模型网格稀疏的情况下效果尤其明显。本算法适用于计算三维任意复杂介质中初至波走时和射线路径,可应用于三维走时层析成像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