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9篇
  免费   1045篇
  国内免费   482篇
电工技术   1110篇
综合类   549篇
化学工业   1185篇
金属工艺   1816篇
机械仪表   658篇
建筑科学   511篇
矿业工程   250篇
能源动力   323篇
轻工业   1212篇
水利工程   112篇
石油天然气   750篇
武器工业   61篇
无线电   5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59篇
冶金工业   691篇
原子能技术   169篇
自动化技术   17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81.
黄万群  李亚江  王娟  沈孝芹 《焊接》2007,23(4):11-13
工程陶瓷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加工性能差,通常需要与金属组成复合结构.实现陶瓷与金属之间的可靠连接是推进陶瓷材料应用的关键,钎焊和扩散连接被认为是陶瓷/金属连接中较为适合的方法.文中对近年来国内外陶瓷/金属钎焊和扩散连接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认为活性金属钎焊和部分瞬间液相连接发展比较成熟,部分瞬间液相连接充分结合了活性钎焊和固相扩散连接两者的优点,将成为未来陶瓷/金属连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2.
83.
概述了压力铸造技术的特点,总结了目前中国压铸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分析了我国压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述了压力铸造技术的新工艺以及今后压力铸造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84.
 为了提高G102Cr18Mo高碳不锈轴承钢的洁净度、细化碳化物组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两次真空自耗重熔、大锻压比锻造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真空处理及大锻压比锻造对化学成分、气体含量、夹杂物分布、二次枝晶间距及碳化物颗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过程(VIM)中,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碳的脱氧能力大幅降低,即使铝质量分数为0.003%也对碳的脱氧能力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真空自耗重熔过程(VAR)由于高的真空度、高的重熔温度等热力学条件以及反应动力学条件的改善,氧含量显著降低,第一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从0.001 49%降低至0.000 57%,降低了61.7%,第二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降低至0.000 50%。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过程,夹杂物的成分变化不大,主要以Al-Si夹杂为主,其次为Al2O3夹杂,再次为MnS夹杂、Mg-Al-Ca、Mg/Ca-Al夹杂。双真空冶炼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0~5 μm的细小夹杂物,未发现大于20 μm的夹杂,含有少量10~20 μm的夹杂,钢的洁净度大幅度提高。在真空自耗锭横断面上,从边部向芯部二次枝晶的形貌变化不大,二次枝晶间距逐渐增大,但是变化趋势缓慢,二次枝晶间距为85~95 μm,这主要得益于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对真空自耗锭进行大变形处理,最终锻造成40 mm的圆棒,碳化物颗粒的最大尺寸不大于20 μm,平均尺寸为15 μm,且没有碳化物聚集的现象。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和大锻压比锻造是碳化物细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朱国森  邓小旋  季晨曦 《钢铁》2022,57(11):99-105
 大尺寸非金属夹杂物是引起超低碳钢冷轧钢板表面线状缺陷的重要原因。以IF钢为例,铸坯中大尺寸夹杂物主要有3类,即结晶器保护渣卷入后被凝固坯壳捕获;连铸过程中钢水二次氧化产生且未上浮去除的;钢液中未充分去除的夹杂物在浸入式水口处粘连、堵塞,后续堵塞物脱落被凝固坯壳捕获。钢液一次脱氧生成的夹杂物中,不低于100 μm的夹杂物在RH处理过程中较容易去除,100 μm以下的夹杂物受钢液的流动影响较大,特别是不超过20 μm的夹杂物由于其上浮时间长、钢液流动的跟随性好,去除难度较大。RH是超低碳钢最重要的精炼设备,也是夹杂物去除的关键环节,研究RH去除20 μm夹杂物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RH脱碳结束加铝后真空度对夹杂物去除的影响,创新性提出了低真空度去除不超过20 μm夹杂物的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与高真空度处理工艺(常规工艺)相比,低真空度(压力5 kPa)处理的钢液中夹杂物数量降低更显著,中间包钢液总氧质量分数平均降低0.000 2%,钢液增氮水平相当。冷轧钢板因炼钢原因导致的线状缺陷降级率比常规工艺降低了29%。夹杂物在钢液中的跟随性理论分析表明,低真空度处理工艺下RH内钢液循环流量和钢液流速减小,降低了RH处理过程中夹杂物随钢液的跟随性,提高了不超过20 μm夹杂物的去除效率,有效改善了水口堵塞程度、提高了轧板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86.
根据国家对绿色冶金的倡导,对如何高效无污染回收含锌电炉粉尘中的金属锌及K、Na元素进行研究,采用水浸预处理回收粉尘中K、Na元素,再进行真空碳热还原回收金属锌。试验结果表明,水浸最佳方案为固液比为1∶10(g/ml)、搅拌速度为300 r/min、水浸时间为70 min。此条件下,K元素浸出率达91.09%,Na元素浸出率达85.68%。通过FactSage 8.0软件模拟真空碳热还原电炉粉尘在不同含碳条件下热力学行为,并结合前期探索试验表明,水浸渣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焦炭、还原温度为950 ℃、保温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进行真空碳热还原试验可有效分离Fe、Zn元素,获得金属锌锭(Zn质量分数为98.15%)及高品质铁精粉(Fe质量分数为61.93%)。  相似文献   
87.
林三宝  宋建岭 《焊接》2007,(4):19-21,36
阐述了TIG钎焊和MIG钎焊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比较了这两种焊接方法的异同,介绍了其焊接工艺过程和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电弧钎焊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许多国家都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焊接工作者已经研制成功了电弧钎焊专用焊丝、焊机等;针对电弧钎焊具有硬钎焊和熔化焊的双重特点,对比分析了电弧钎焊与电弧焊和钎焊的异同,探讨了其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在汽车业镀锌钢板连接、薄壁件生产以及异种材料连接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弧钎焊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实用的焊接技术,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TC4合金的磨损率及磨损表面层的显微组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空气和真空(10^-5Pa)条件下对TC4合金进行了系统的磨损性能测试,研究了载荷和滑动速度对TC4合金磨损率的影响。对TC4合金磨损后的表面层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空气磨损后表面层的显微组织在较低滑动速度下呈现位错的滑移带,在较高滑动速度下出现显微裂纹。真空磨损后表面层的显微组织发生细化并具有50nm~100nm尺寸,显微组织中呈现大量的位错,在较高滑动速度下有孪晶出现。  相似文献   
89.
Onion-like Fullerenes were produced at high-temperature in vacuum. The morphology of the carbon nano onion-like fullerenes was examined and characterized by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nano-sized, onion-like fullerenes possess high degree of graphiz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atalyst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ize and yield of the fullerenes. The method is very promising for simple mass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