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0篇
  免费   1513篇
  国内免费   1434篇
电工技术   1375篇
综合类   2166篇
化学工业   3873篇
金属工艺   1551篇
机械仪表   1496篇
建筑科学   1600篇
矿业工程   724篇
能源动力   558篇
轻工业   1455篇
水利工程   822篇
石油天然气   1250篇
武器工业   239篇
无线电   14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01篇
冶金工业   683篇
原子能技术   885篇
自动化技术   834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548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730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772篇
  2014年   1246篇
  2013年   1025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117篇
  2010年   1103篇
  2009年   1046篇
  2008年   1217篇
  2007年   1100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883篇
  2004年   832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599篇
  2001年   558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439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5 毫秒
991.
以边界层理论为基础,基于独立假设建立了波形板通道内降液膜在横向气流驱动下沿屈折角横向偏移的二维边界层模型。通过量纲分析和理想层流假设进行模型简化及边界层方程求解,建立了横向切应力驱动下波形板壁降膜破裂的力平衡模型并给出破膜速度的临界准则,模型包括波形板通道几何参数、气液两相物性及流动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本文实验结果和已有理论模型进行对比,所建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液膜发生破裂的临界条件。进一步的量纲分析表明惯性离心力、气流剪切力、壁面黏性力和表面张力共同决定着液膜的运动、变形直至破裂,由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确定液膜的稳定与否。  相似文献   
992.
钝化清洗废水含有高浓度亚硝态氮,采用普通活性污泥难以进行生物处理。采用亚硝态氮废水富集亚硝态氮氧化菌(NOB),以富含NOB污泥的SBR装置处理模拟化学清洗钝化废水,并提出了该处理工艺的过程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在300 min内完全氧化亚硝态氮浓度高达2000 mg·L-1的钝化废水,高浓度亚硝态氮没有对生物降解过程产生明显抑制;反应过程中DO浓度的变化与亚硝态氮氧化过程存在相关性,溶解氧浓度的移动斜率变化(DO-MSC)可作为亚硝态氮氧化过程控制参数;当DO-MSC0.02时,亚硝态氮氧化过程结束,此时可停止曝气。批次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曝气量(0.02~0.125 m3·h-1)和不同温度条件(15~30℃)下,DO-MSC指数均可有效指示亚硝态氮氧化终点。  相似文献   
993.
沈亚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防护与装饰性电镀》在各地新华书店及网上书店均有出售。定价36元。全书共分12章,介绍防护性电镀、装饰性电镀、塑料电镀、彩色电镀、锌合金电镀、铝合金电镀、不锈钢电镀等。  相似文献   
994.
徐运欢  郑成  林璟  毛桃嫣  黄武欢  甘茵 《化工进展》2014,(2):439-444,452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全氟己基乙基碘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氟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溶剂体积和反应时间对MDEA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溶剂为正丁醇,反应温度90℃,n(全氟己基乙基碘)∶n(MDEA)=2.5∶1,溶剂体积为8 mL,反应时间为42 h,转化率达到93.75%。通过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并通过测定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研究了产物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518 m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为9.3 mN/m;单分子饱和吸附量、单分子饱和吸附面积和胶束化标准自由能分别为0.354×10-10 mol/cm2、4.69 nm2和-26.03 kJ/mol。与同类产品相比较,产物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995.
赵敏 《橡胶工业》2014,61(9):575-575
正由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03113640A,公开日期2013-05-22)"一种高性能耐寒阻燃氯丁橡胶护套料",涉及的高性能耐寒阻燃氯丁橡胶(CR)护套料由CR(牌号3221)、炭黑N550、氧化锌、氧化镁、硬脂酸、微晶石蜡、滑石粉、促进剂TMTD、促进剂DM、促进剂NA-22、防老剂ODA-40、三氧化二锑、磷酸三甲苯酯、癸二酸二辛酯、双(二辛氧基焦磷酸酯基)亚乙基钛酸酯、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和改性海泡石组成。该CR护套料的耐寒  相似文献   
996.
尝试采用超声波技术对铬黑T及亚甲基蓝两种模拟染料废水进行降解实验。以脱色率为指标,分别考察pH值、超声功率强度、超声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两种模拟染料废水脱色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技术对铬黑T及亚甲基蓝两种模拟染料废水具有一定的脱色能力,随着pH值的增大,脱色能力减弱。常温下,在pH=1.79附近、超声时间120min,超声功率0.7kw时,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为27.60%,铬黑T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为20.33%。进一步地采用超声波与水合二氧化锰联用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有机染料的降解效率,水合二氧化锰投加量为40mg/L时,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2.48%。  相似文献   
997.
测定了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LMC)及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6)醚(AEO6)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计算了DLMC及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能参数;应用正规溶液理论得到复配体系内表面相和胶束相中2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在25℃,0.1 mol·L-1NaBr水溶液中,DLMC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01×10-4mol·L-1,cmc下的表面张力(γcmc)为30.3 mN·m-1;DLMC/DTAB复配体系的γcmc,cmc和Amin均比单一组分要低;DLMC/AEO6复配体系的γcmc,cmc和Amin随着DLMC组分的增加先减小后有所增加。复配体系在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及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在己内酰胺开环水解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1,3,5-三嗪-2,4-[(2,2,6,6-四甲基-哌啶基)亚氨基]-1,6-己二撑[(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UV–944),合成改性聚酰胺6。研究了UV–944对聚酰胺6光稳定性、热氧稳定性和末端氨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944的加入能明显提高聚酰胺6的耐紫外光老化及热氧稳定性,在空气氛围下的起始分解温度提高28℃左右;在185℃老化0.5 h后,改性聚酰胺6的相对黏度下降极低(UV–944质量分数为0.05%时,相对黏度仅下降了3.1%),热氧稳定性明显得到改善。同时,聚酰胺6的末端氨基含量增加,加入UV–944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2%时,聚酰胺6的末端氨基含量比纯聚酰胺6提高5.1,18.7 mmol/kg,对染色性能明显有所改善。而UV–944对聚酰胺6的热稳定性、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9.
徐仁军 《广东化工》2014,41(21):76-77
鉴于大涡模拟方法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因此深入研究湍流大涡模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导出控制方程的基础上,使用Smagorinsky涡粘性模型对二维槽道湍流进行了大涡模拟,控制方程的空间离散是在非均匀网格的基础上采用二阶精度的中心差分格式进行离散,时间的推进使用的是二阶精度的Adams-Bashforth格式。模拟结果表明,目前的CFD程序能够对二维槽道湍流进行大涡模拟,能很好地给出湍流部分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郝玉翠 《广东化工》2014,(13):279-280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铂微粒修饰玻碳电极(Pt/GCE)。通过伏安法研究了亚硫酸根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了实验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直接测定亚硫酸根的方法。在pH为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亚硫酸根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1.0×10-3 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19),检测限为5.0×10-6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