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77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大吨位后卸式矿用汽车的悬架要求在极大的垂直载荷管理体制下工作。这就要求悬架应具有足够的减振能力来减少道路不平度对悬挂质量的影响,同时要求汽车在转弯时具有稳定性和方向控制能力,而悬架的这些基本功能往往又是相互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2.
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车辆的侧倾稳定性不同,高附着系数路面车辆容易发生侧翻,低附着系数路面车辆容易发生侧滑,通过ADAMS软件仿真分析得到了影响侧倾稳定性的部分因素,指出如何改变这些因素来提高车辆的侧倾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3.
当射手存在无意识的侧倾射击习惯,或由于执行任务时的地形环境限制,需要操作枪面侧倾进行射击时,以瞄准线为基准,枪面的侧倾导致枪口的空间位置变化,从而弹道垂直面和水平面变化引起弹着点的偏移。为确定枪面侧倾射击时瞄准镜的装定方法,以某型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设计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建立射击诸元坐标系,采用几何方法分析了枪面侧倾对外弹道的影响和弹着点偏差分布规律,推导出了枪面侧倾射击时的弹着点偏差计算公式,研究了弹道修正方法,提出了计算弹道修正量的方程组,指出了射手操枪射击时的注意事项和训练要点。在100 m射距处,设计并进行了枪面侧倾射击时的弹着点偏差和弹道修正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某型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在实战应用中进行枪面侧倾射击提供弹道装定参考,同时提供了一种测试弹丸偏流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4.
针对高地隙喷雾机作业时易受到路面激励发生侧倾失稳问题,建立ADAMS喷雾机虚拟样机仿真模型,并基于谐波叠加法建立三维纵向斜坡随机路面模型.采用田口实验设计方法,以E、F等级纵向斜坡随机路面为噪声因子,选择喷雾机作业车速、药箱充液比和路面坡度为控制因子,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田口仿真实验方案,同时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探讨了药箱液体晃动对喷雾机作业稳定性的影响,拟合出变负载下冲击力函数束,并将冲击力函数加载到喷雾机虚拟样机,从联合仿真的角度分析了喷雾机侧倾动力学,对试验结果进行信噪比和均值的方差分析,得到了喷雾机在纵向斜坡、变负载作业时侧倾失稳试验条件,从而避免了危险工况下的实车试验,为驾驶员稳定性操作作业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5.
为了使车辆的行驶状态和稳定程度更为便捷的显现出来,以及对系统研发初期的效果进行评价,需要引入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价指标,使其可以判断并量化车辆的侧倾稳定性,因此将零力矩点(Zero-moment point,ZMP)的概念引入到车辆的侧倾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对车辆侧倾模型以及刚性车辆模型零力矩点的推导,从而来预测车辆的侧倾倾向,并得出车辆的侧倾指数yzmp,根据其侧倾指数yzmp算出侧倾指标s;再通过与其他现有侧倾评价指标的对比与转换,从而证明该指标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之后,再以某19座商用车为例,建立整车模型,并设计H鲁棒控制的算法对半主动横向稳定杆的侧倾刚度进行实时调节,最后通过Truck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来验证两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以侧倾指标来对比判断鲁棒控制算法的半主动横向稳定杆与被动横向稳定杆、模糊PID控制的半主动横向稳定杆对于侧倾运动的改善效果。根据仿真结果显示,半主动横向稳定杆相对于被动横向稳定杆来说,其在各个侧倾参数上都有明显的降低,并且相较于模糊PID控制的半主动横向稳定杆,H  相似文献   
166.
利用激光冲击对TC11钛合金焊缝金属进行强化处理,通过电解抛光的方式获取不同的层深,采用XRD侧倾法对不同层深进行残余应力测试,研究其大小及分布。结果表明,TC11钛合金经过激光冲击强化后,焊缝金属表面压应力平均值为-529.1 MPa,比强化前平均值(-119 MPa)提升了近5倍,随着层深的增大,残余压应力大小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度由快变慢;层深1 591μm处压应力平均值为-175.6 MPa,比激光冲击强化前焊缝表面(0μm)残余压应力平均值提升56.6 MPa,进一步说明激光冲击强化达到层深1 591μm时,仍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7.
车辆高速转向时,车身向弯道外侧倾斜,严重时会导致侧翻事故.针对此问题,开展了提高车辆转向稳定性的车身主动侧倾控制研究.首先建立了考虑横摆和侧倾运动的六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然后确定了车辆在转向运动时的期望侧倾角,并以此为控制目标设计主动侧倾控制器,使车身实际侧倾角逼近期望侧倾角.在不同行驶工况下,仿真研究了车身侧倾角、乘员感知加速度和横向载荷转移率,并考察了实现主动侧倾控制所需的主动悬架功耗和由主动侧倾引起的悬架动挠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主动侧倾控制能实现车辆转向时实际侧倾角迅速逼近期望侧倾角,且在复杂行驶工况下依然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主动侧倾控制减小了悬架的动挠度峰值,使乘员感知侧向加速度和横向载荷转移率都能快速接近零值,且实现主动侧倾的主动悬架功耗较小,保证了车辆的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68.
本文全方位分析讨论了某车型搭载的主动稳定杆控制算法、结构、供电及其与悬架域控制器通讯的相关设计及原理。通过实车采集掌握了主动稳定杆控制逻辑,从稳定杆扭矩计算、扭矩分配及电控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对计算源数据侧向加速度及侧倾角速度介绍了2个数学模型,从稳定杆刚度设计方面讨论了稳定杆设计逻辑。另外结合底盘系统台架项目调试过程经验,阐述了通讯及供电要素的关键点。本文在涉及主动稳定杆设计及系统级台架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9.
采用某品牌道路综合检测车的车载式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连续纵坡和小半径圆曲线路段下的纵断面相对高程及相应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测试结果存在异常波动。主要原因是检测车在连续上坡阶段车身姿态表现为后仰,连续下坡阶段车身姿态表现为俯冲,左转弯时车身姿态表现为右倾,右转弯时车身姿态表现为左倾,车身的俯仰和侧倾姿态会协同激光测距传感器产生偏移,导致输出的断面高程数据异常,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测试结果失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激光测距及单轴加速度惯性修正技术的车载式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对于低等级公路复杂线形路段存在不适用性,其相应的激光测距修正技术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