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2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电工技术   417篇
综合类   448篇
化学工业   4008篇
金属工艺   285篇
机械仪表   152篇
建筑科学   396篇
矿业工程   163篇
能源动力   1130篇
轻工业   60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59篇
武器工业   68篇
无线电   1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9篇
冶金工业   386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20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81.
刘玲 《中国塑料》2005,19(6):91-93
采用线形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复合材料主体,表面处理过的氢氧化镁(Mg(OH)2)为主阻燃剂,以微胶囊化红磷和自制硅类阻燃剂为核心的复合阻燃剂为阻燃增效剂,重点探讨了Mg(OH)2和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Mg(OH)2与复合阻燃剂并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当Mg(OH)2用量40份,复合阻燃剂5~7份时,可获得较高的氧指数,垂直燃烧试验通过FV0级,且材料抗静电能力提高,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2.
阻燃剂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潘健传  陈桧华  兰芳 《广东化工》2007,34(2):46-47,50
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阻燃剂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并讨论了阻燃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
PA66阻燃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卤系、氮系、磷系等阻燃体系对尼龙(PA)66进行阻燃改性研究,开发出一种赤磷与无机阻燃剂共用的复配阻燃体系。结果表明,当加入 赤磷10份、无机阻燃剂10份、玻纤30份时,利用该阻燃体系阻燃的PA66,其燃烧性能达FV-0级,拉伸强度大于100MPa,缺口冲击强度大于9kJ/m^2,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4.
气化炉是煤气化技术中的关键设备 .气化炉内火焰燃烧稳定性下降 ,会出现燃烧噪音增加、气化燃烧效率降低及熄火等现象 ,对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气流床气化炉内不同气化燃烧状态下的火焰压力信号进行了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压力信号在一定频段内的分布与气化炉内火焰燃烧的状态密切相关 ,发现随着火焰燃烧稳定性加强 ,气化炉内压力信号向高频方向移动 ,以此可以建立气流床气化炉燃烧诊断模型 .  相似文献   
85.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of dust-gas suspensions are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ability of these systems to accumulate heat is determined not only by their kinetic and thermal properties but also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ir reaction surface and the heat-removal surface (f). Experimental information on flame temperatures, ignition delays, and flame propagation over gas suspensions is processed using the parameter f, and the postulate on the stimulating role of the developed reaction surface in activating these processes is validated. It is shown that during overall burning, diffusion combustion of particles occurs only for rather small values of f. The ambiguous effect of the parameter f on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processes leads to the necessity of optimizing the fuel size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for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devices. The role of the macroparameters of two-phase flames of refractory metals in the synthesis of combustion nanoproducts is analyz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1, No. 6, pp. 3–14, November–December, 2005.  相似文献   
86.
采用聚磷酸铵(APP)和Deflam(敌火龙)分别对聚丙烯(PP)进行了填充改性,研究了两者对PP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中分别加入APP和Deflam,都可改善PP的阻燃性能,并且添加后者比添加前者对PP的阻燃效果要好。在阻燃性能改善的同时,复合体系的弯曲模量和弹性模量明显提高,但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降低。APP和Deflam在PP中都具有成核剂作用,可使PP的结晶过程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但Deflam对PP的成核效果不如APP。  相似文献   
87.
利用扫描电镜对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各的无机非卤阻燃ABS母粒及材料的界面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无机非卤阻燃剂与ABS树脂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制得的无机非卤阻燃ABS材料阻燃剂粒子被基体树脂包覆后均匀地分散在ABS树脂中,很难看出阻燃剂与ABS之问明显的界面,断裂截面显示出韧性断裂的基本特征,无机非卤阻燃剂与ABS良好的相容性是母粒法加工技术和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SnO2和SiO2用于PVC的阻燃消烟及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氧化锡和二氧化硅对软PVC阻燃消烟性的影响。通过对极限氧指数、剩炭率、烟密度的测定和DTATG曲线的分析证明,添加8g二氧化锡/二氧化硅复合阻燃剂的PVC的氧指数和剩炭率比未添加的分别增高5.5个单位和4.1%,烟密度降低16.4%,降解活化能分别降低38kJ/mol和23.1kJ/mol,从而证明二氧化锡/二氧化硅复合阻燃剂对于PVC是一种很好的阻燃消烟剂,二氧化锡和二氧化硅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同时证明这种复合阻燃剂能代替三氧化二锑,使产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9.
将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作为阻燃剂,采用一步全水发泡法,制备一系列硬质聚氨酯泡沫/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复合材料(RPUF/MC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烟密度测试、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拉曼光谱表征,研究了MCA对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泡孔结构、热稳定性、阻燃性及燃烧烟气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MCA能够显著提高RPUF/MCA的阻燃性能,30份的MCA使RPUF/MCA30达到UL-94 V-1级别,极限氧指数达到22.0%。热重测试结果表明,MCA的添加使成炭率降低;同时发现,MCA的添加降低了RPUF/MCA泡沫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复合材料的燃烧烟气密度,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火灾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0.
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BCPPO)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耐水解性,是一种有很好发展前景的阻燃剂。笔者详细阐述了BCPPO的阻燃机理,通过分析不同研究者制备BCPPO的合成工艺,客观评述了各种工艺的特点,并全面介绍了BCPPO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对今后BCPPO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