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301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5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9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丙酮法合成的水基聚氨酯树脂凃膜耐水性的提高进行了报导。作者选用了硬脂酸单甘脂(GMS)、聚硅氧烷二醇作为小分子扩链剂并以二聚酸聚酯二醇作为软段合成了含有侧链的水基聚氨酯树脂系列、探讨了DMPA用量、聚氨酯侧链结构种类等因素对水基聚氨酯树脂分散体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合成出了耐水性更好的水基聚氨酯树脂皮革涂饰剂。  相似文献   
42.
阳离子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4、1631、1227和水为原料,以KOH为催化剂,合成阳离子有机硅柔软剂,探讨了温度、催化剂用量、搅拌速度、乳化剂用量和乳化剂比例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1%,温度为80℃,搅拌速度为300~350r/min,乳化剂用量为7.4%,乳化剂比例1631∶1227=3.5∶1是合成最佳条件;自制柔软剂的粒径在62.8nm左右,且对织物白度基本没有影响,对织物柔软性和撕裂强力的改善与商品柔软剂相当,对织物的亲水性影响比商品柔软剂小。  相似文献   
43.
有机聚合物衍生陶瓷(PDCs)技术是陶瓷材料的主流制备技术之一。作为制备高性价比陶瓷材料的理想原料,聚硅氧烷(PSO)衍生SiOC陶瓷得到很好的发展。通过异质元素改性可进一步提高SiOC陶瓷的热稳定性和拓展功能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SiOC陶瓷微观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提高热稳定性和拓展功能特性的角度,综述了异质元素改性PSO衍生SiOC陶瓷的研究现状。结合原子局部化学环境的演化行为来揭示异质元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加强改性SiOC陶瓷的应用研究是后续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含羟烃基聚硅氧烷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羟烃基聚硅氧烷的3种合成方法(官能基转化法、硅氢加成法和有机金属化合物法)及其化学性质,并对其性能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45.
有机硅隔离剂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压敏胶带工业常用隔离剂的主要品种,隔离剂的作用原理,已有的有机硅隔离剂的概况,以及作者研制、开发的关于硅丙乳液隔离剂和UV固化硅丙无溶剂隔离剂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6.
乳胶漆用有机硅消泡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勇  邬继荣  吴连斌 《涂料工业》2005,35(6):34-36,63
用改性聚硅氧烷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醚形成的嵌段共聚物制备聚醚消泡剂,对乳胶漆进行消泡试验,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具有良好的消泡性能。  相似文献   
47.
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是一类亲水性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以明显降低表面张力,在农药、印染、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钠、烯丙醇聚氧烷基醚,环氧氯丙烷,低含氢硅油和二乙胺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和胺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氨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表面张力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48.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二元醇为主要原料制得-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其中加入少量端氨基聚硅氧烷,利用-NH2与-NCO反应而将聚硅氧烷链嵌段引入到聚氨酯预聚物链中,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环氧树脂E-51,并加入扩链剂、交联剂等,充分混匀后固化得到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对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试和动态力学分析(DMTA),结果表明,该互穿网络聚合物在-100℃~110℃范围内阻尼损耗因子tanδ>0.3,是一种优良的宽温域高性能阻尼材料,其性能与聚硅氧烷的含量和分子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仪XPS等研究了组装在再生纤维素基质(cel)表面的N-β-氨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的膜形貌、表面相化学组成及疏水性.结果发现,受基质表面不平整性的影响,组装在cel表面的氨基硅膜(ASO-1/cel),微观上会表现出一种类似于基质的粗糙形貌.而XPS分析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ASO-1/cel表面强烈疏水,在其表层明显存在由氨基硅ASO-1所产生的Si2p、Cls、Nls和Ols XPS峰.据此推测,ASO-1在cel表面的定向排列成膜方式为:硅甲基朝外伸向空气、Si-O偶极键以及极性氨基指向基质界面.  相似文献   
50.
酸白土催化体系开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研究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tionic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 (Da) initiated by acid treated bentonite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chosen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experiments.Higher temperature was found beneficial for the reaction process while stirring intensity beyond a certain level showe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action rate.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H-NMR) and gel perneation chromotography. The width of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was found ranging between 1.2 and 1.4, which is extraordinarlly narrow compared with that of cationic polymerizations reported elsewhere (〉 1.9). The results were believed due to the absence of free proton and counter ion which simplifies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the huge steric hindrance provided by bentonite particles which keeps the propagation of polysiloxane onto the surface of bentonite particles in a much more regular way. A feasible mechanism is proposed and seems to be supported well by experiments. Additionally, from the results of α, ω-dihydrogen terminated polysiloxanes prepared,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his potential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heterogeneous catalyst in industrial polymerization of cyclosiloxanes is anticip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