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301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5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9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摩尔配比(100/0、80/20、50/50、20/80、0/100)的十一烯酸乙酯,乙烯基咔唑与含氢聚硅氧烷通过硅氢加成反应进行了接枝。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该类聚合物的相结构,当两接枝单体配比相差较大时,含量小的一相为分散相,含量多的一相为连续相;当两者的配比相近时,两相均为连续相。用扭辨仪测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该类聚合物的Tg随乙烯基咔唑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由于乙烯咔唑反应不完全,纯乙烯基咔  相似文献   
52.
有机硅氧烷原位,接枝聚合改性丙烯酸树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有机硅氧烷原位、接枝聚合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及改性过程中水、酸、催化剂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二种方法,特别是原位聚合改性,大大提高了丙烯酸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  相似文献   
53.
范儆 《化学与粘合》1999,(4):186-188,205
本文介绍了研制的聚硅烷型密封材料的密封防潮,高低温适应性,电气绝缘和化学稳定必胼指出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端活性有机硅的合成及其嵌段水溶性聚氨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二氯二甲基硅烷与二缩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反应,制备了两种端活性有机硅齐聚物,讨论了反应所得预聚物的结构。利用所合成的端羟基有机硅及聚乙二醇,聚氧化丙烯醚与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有机硅嵌段的聚氨酯。初步考察了其水溶或水乳液的耐酸碱性,浊点,粘度等基本性质,主要讨论了其水溶性,粘度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The complexation ability of some linear crown ether‐siloxane copolymers of ester or amide type with cations as K+ and NH4+ was investigat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in order to select the polysiloxane receptors that achieve good ion transport ability by bulk liquid membrane systems.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potassium picrate through a liquid membrane using siloxane‐crown ether polyamide as carrier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6.
Polysiloxane‐containing co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se copolymers were neutralized by triethylamine. The copolymers could be self‐emulsified to form emulsions in water with and without cosolvent PCS and exhibited excellent defoaming abilities. These copolymers were also used as emulsifiers to emulsify silicone oil in water to form stable oil‐in‐water emulsions. This emulsion again exhibited defoaming properties,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at of the self‐emulsified emulsion of siliconized acrylic copolymer (SAA). © 1999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1: 805–811, 1999  相似文献   
57.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OS)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将乙烯基引入聚磷酸铵(APP)的表面,以期对APP进行二次接枝改性。对VTOS改性APP(VMAPP)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其对环氧树脂(EP)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覆膜材料中存在乙烯基;经含有乙烯基的聚硅氧烷对APP进行包覆改性后,在APP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表面P、N 元素含量明显降低,C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出现Si元素的吸收峰;VMAPP的疏水性及耐水性均得到改善;VMAPP能够促使EP生成更为致密和稳定的炭层,促进EP阻燃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8.
以介电性能优异的聚苯醚(PPO)改性的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CE)为基体,分别以超支化聚硅氧烷接枝的纳米二氧化硅(HBP SiO2)和未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O2)为改性剂,制备了CE/PPO/HBP SiO2和CE/PPO/nano SiO2两种三元体系复合材料,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分析手段对HBP SiO2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no SiO2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且HBP SiO2比nano SiO2显示出更好的改性效果;CE/PPO/HBP SiO2体系的介电常数均低于CE/PPO/nano SiO2、CE/PPO、CE体系,而介电损耗因子比CE、CE/PPO体系的小,比CE/PPO/nano SiO2体系的大。  相似文献   
59.
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4-(β-羟基-γ-烯丙氧)丙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MUV-O与含氢硅油PHMS在甲苯溶剂中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侧链携带有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基团的聚硅氧烷PUVSi。对产物物化性能及其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UVSi的相对密度和折射率随着紫外吸收基团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用PUVSi整理所得织物柔软度提高,且随着PUVSi中紫外吸收基含量从0.045%增大至0.14%,弯曲刚度经纬总和从830mN增加至880mN;工作浴液的固含量从0.3%增至1.2%,织物的紫外光透过率从81%降至60%,而织物的弯曲刚度经纬总和则从266mN下降到234mN;将N-β-氨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和加入含氢量0·14%的PHMS所制成的PUVSi(PUVSi-1)复配,其整理织物柔软性强于单独使用PUVSi-1。乳化PUVSi时乳化剂T-55的用量(对PUVSi的质量分数)3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0.
李月姣  胡仁超  吴锋  陈实 《功能材料》2012,43(4):525-528
通过对不同聚硅氧烷(PDMS)含量的聚氧化乙烯-聚硅氧烷(PEO-PDMS)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确定出PDMS最佳添加量,并以此聚合物配比为基体,通过复合不同质量分数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BMIM]TF-SI)或N-甲基、丙基哌啶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P13TFSI),制备得到不同体系的离子液体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离子液体的加入可显著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样品PPP-100%室温电导率达到5.6×10-4S/cm。同时,样品均具有良好的热学和电化学稳定性。通过两种体系聚合物电解质性能对比得知,PP13TFSI离子液体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优性能,有望作为新型电解质材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