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7篇
  免费   1107篇
  国内免费   520篇
电工技术   64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934篇
化学工业   1961篇
金属工艺   253篇
机械仪表   648篇
建筑科学   1156篇
矿业工程   1573篇
能源动力   780篇
轻工业   918篇
水利工程   1223篇
石油天然气   450篇
武器工业   106篇
无线电   3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3篇
冶金工业   1228篇
原子能技术   63篇
自动化技术   78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995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714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882篇
  2006年   763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文章重点阐述了在高职院校信息资源管理艰难的大环境下,我院信息资源管理软件开发使用的环境及过程,重点论述了管理软件的具有的特色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约束,是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尝试将DEA视窗分析方法应用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结合超效率DEA模型,探究黄河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效率变动的内在原因,并引用空间匹配度计算方法,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面小康相对水平匹配程度。研究发现:九省区2012—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性;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TC,制约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技术效率EC;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面小康相对水平的匹配程度呈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部分省区两者动态协同性较差,其中,宁夏需要同时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陕西需要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内蒙古需要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3.
84.
新疆水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脱钩理论和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对新疆14个地州2005—2006年、2009—2010年、2013—2014年和2017—2018年水资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新疆产业用水量与GDP关联程度,并将两者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一种方法分析指标间关系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应考虑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研究年限内,人均用水量与人均GDP适配情况较好,其中2013—2014年情况最好;各地州产业用水量与产业GDP适配程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其中,农业单位面积平均用水量与GDP适配度大致呈现适配-负适配的变化趋势;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工业增加值与用水量适配情况较差;各地州第三产业用水量与GDP适配关系随时间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长距离渠道糙率的合理取值,依据北疆输水工程总干渠2011—2016年逐日水位、流量数据,采用曼宁公式反算典型断面糙率,并构建一维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对渠段糙率进行校核,分析长距离渠道糙率在渠段间的差异及边壁粗糙度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断面的实测糙率与顺直渠段糙率相符,总干渠顺直段糙率在0.015~0.016,弯道明显的渠段,弯度校正因子在1.15~1.50,大小与弯道复杂程度相关;渠道糙率随运行时间呈增长趋势,总干渠等效粗糙度中期运行的年增幅约为18.54%。  相似文献   
86.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表示从水源引水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过程,是反应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一项指标。本文以汉延渠灌区为例,综合考虑宁夏的气候环境、土壤类型、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选取典型渠段和样点灌区,分别采用"连乘法"和"首尾法"计算宁夏汉延渠灌区2018—2019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确定灌区适宜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7.
Li Feng  Jianqing Li 《Computer Networks》2012,56(17):3767-3782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improving bandwidth utilization while guaranteeing quality-of-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in IEEE 802.11e HCCA wireless networks. We propose two integer-multiple-spacing-based (IMS-based) designs: the IMS-based-δ and IMS-based-l designs. In the IMS-based designs, the scheduling spacing of any traffic must be an integer multiple of the minimum spacing. The IMS-based designs have mor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bandwidth utilization because they schedule traffic with longer spacings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designs. Besid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andwidth utilization, the IMS-based-δ design can guarantee the packet delay requirements, where a δ factor is introduced to ensure that the bandwidth utilization must benefit from longer spacings, while the IMS-based-l design can guarantee the packet loss requirement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andwidth utilization for the IMS-based-δ and -l designs can be up to 7.7% and 56% or more,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designs.  相似文献   
88.
叶玉玲  赵冉 《计算机仿真》2012,29(3):378-381
基于V模式的控制系统开发流程,研究了适用于水下航行体控制系统开发的快速原型仿真系统,进行了控制系统快速原型设计。利用dSPACE、光纤反射内存网、以太网、相应的物理效应仿真硬件和xPC技术建立了拓展性很强的快速原型仿真系统。给出了水下航行体的运动方程组,进行了控制律设计和不同控制参数下的半实物仿真。实践证明,控制系统快速原型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日益复杂的水下航行体控制器的开发。  相似文献   
89.
夏长俊  范文良  李田科 《计算机仿真》2012,29(2):301-304,381
研究起重机吊装轨迹优化的问题,系统缺少对吊装轨迹安全因素的控制。为确保吊装作业安全顺利,提出采用虚拟样机仿真技术检验起重机吊装过程。首先推导了三自由度起重机的正逆运动学模型及起重机的雅可比矩阵,得到起重机各关节的位置及速度对起重臂末端位置及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运用五次多项式插值函数对起重机的吊装过程做轨迹规划。根据吊装过程规划模型,在ADAMS软件上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和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0.
The two bas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that capture the complexity of any VLSI chip are the area of the chip,A, and the computation time,T.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establishing lower bounds onA is presented. This approach relatesA to the bisection flow, . A theory of problem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 which captures bothAT 2 andA complexity, is developed. A fundamental problem, namely, element uniqueness, is chosen as a computational prototype. It is shown under general input/output protocol assumptions that any chip that decides ifn elements (each with (1+)lognbits) are unique must have =(nlogn), and thus, AT2=(n 2log2 n), andA= (nlogn). A theory of VLSI transformability reveals the inherentAT 2 andA complexity of a large class of related problems.This work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 under contract RSCH 84-06-04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