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52篇
化学工业   133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48篇
建筑科学   90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manufacture urea‐formaldehyde‐based particleboard from hazelnut shell and eliminate its disadvantages such as flammability, water absorption, swelling thickness by using fly ash and phenol‐formaldehyde. Synthesized urea‐formaldehyde and grained hazelnut shells were blended at different ratios ranging from 0.8 to 3.2 hazelnut shell/urea‐formaldehyde and dried at 70°C in an oven until constant weight was reached. In addition, other parameters affecting polymer composite particleboard from hazelnut shell and urea‐formaldehyde were investigated to be the amount of fly ash, amount of phenol formaldehyde and the effects of these parameters on bending stress, limit oxygen index,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swelling in the thickness.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bending strength was 4.1N/mm2, at urea‐formaldehyde ratio of 1.0,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70°C, reaction time of 25 min, hazelnut shell/urea‐formaldehyde resin of 2.4 and mean particle size of 0.1 mm. Although the limited oxygen index and smoke density of composite particleboard without fly ash has 22.3 and 1.62, with fly ash of 16% (w/w) according to the filler has 38.2 and 1.47, respectively. Water absorption and increase in the swelling thickness exponenti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enol formaldehyde.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2.
分析比较了4种分子结构相近的蛋白类缓凝剂对脱硫建筑石膏(FGD)和磷建筑石膏(PG)的缓凝效果.结果表明:具有不同酰胺键类型的蛋白类缓凝剂,其缓凝度受建筑石膏类型影响,且随建筑石膏pH值的增加而增大;当蛋白类缓凝剂的酰胺基团主要为仲酰胺时,其缓凝度随着H_2PO_4~-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蛋白类缓凝剂的酰胺基团主要为伯酰胺时,其缓凝剂不易受H_2PO_4~-的影响;用于FGD的蛋白类缓凝剂宜选用仲酰胺为主的酰胺基团,用于PG的蛋白类缓凝剂宜选用伯酰胺为主的酰胺基团.  相似文献   
33.
以MA、AMPS、AM为原料合成一种高温油井水泥缓凝剂HJH-1,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m(MA)∶m(AMPS)∶m(AM)=21∶9∶8、引发剂加量8%(以单体总质量计)、反应温度90℃和反应时间6 h,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JH-1型缓凝剂在140℃的高温环境下仍具有很好的缓凝效果,4%加量时稠化时间为300 min,初始稠度低于30 Bc,稠化线形良好,直角稠化时间小于20 min;稠化时间可调性好,温度和加量敏感性低,综合性能满足固井施工安全要求;此外,将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应用于塑性水泥浆的研究,测试水泥浆体初凝前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进一步分析了在初始水化阶段水泥浆体中水的存在状态及该缓凝剂对水泥浆初始阶段水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赤泥改性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根宽 《水泥》2010,(6):10-12
在对磷石膏直接应用于水泥中的危害分析的基础上,用赤泥对磷石膏在焙烧条件下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磷石膏与赤泥按1∶5混合后,在800℃进行焙烧,保温2h后急冷,可消除磷石膏中有害杂质对水泥的不良影响,能代替天然石膏作水泥的缓凝剂,并且对水泥的强度具有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柠檬酸渣、钢渣掺入量和钢渣比表面积等3个因素对水泥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柠檬酸渣代替天然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柠檬酸渣掺入量为3%,钢渣掺入量为15%,钢渣比表面积为354.6m^2/kg时,水泥的力学性能最佳;柠檬酸渣掺量为4%时,缓凝作用明显。柠檬酸渣与天然石膏的掺量相同时,其早期强度高干掺天然石膏的水泥样品。采用柠檬酸渣配制水泥时,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无不利影响,可以代替天然石膏作水泥缓凝剂。  相似文献   
36.
首先通过不同掺量赤砂糖缓凝剂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缓凝效果试验确定最佳的赤砂糖缓凝剂掺量范围,接着通过其他补充外加剂选择试验选定以UNF-5H高效减水剂和赤砂糖缓凝剂主体,外加吉林木钙普通减水剂、X.P引气剂的组合为最佳,再通过UNF-5H高效减水剂、赤砂糖缓凝剂、吉林木钙普通减水剂、X.P引气剂组合配合比试验确定各成份的最佳含量,最后通过最佳组合配合比高效外加剂质量性能的稳定性试验确定以赤砂糖缓凝剂和UNF-5H高效减水剂主体的高效外加剂溶液呈弱碱环境下,其质量性能在保质期范围内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7.
YT—1000型调速器由于生产于上世纪80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设备存在缺陷,主接力器漏油现象比较严重。作者就主接力器漏油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对策。同时针对众多水电站调速器减速齿轮用油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8.
输送机减速器疲劳试验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减速器疲劳机理和常见的疲劳破坏形式 ,基于迈纳 (Miner)损伤累积理论原理 ,论述了疲劳试验中循环应力的应力级及循环次数的影响 ,从晶粒滑移的微观角度分析了损伤累积理论 ,提出了输送机减速器疲劳试验方法 ,并且结合实际对信号处理作了描述 ,在减速器疲劳试验中选择直观的频次分布图作为信号处理的表现形式 ,推导了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相似文献   
39.
关晓东 《有色金属》2004,56(3):134-137
研究用火电厂简易湿式脱硫产物 -脱硫石膏产品作为水泥缓凝剂。热电厂脱硫石膏与天然二水石膏相似 ,适合作水泥缓凝剂。脱硫石膏作水泥缓凝剂必须低温烘干。水泥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利用脱硫石膏作水泥缓凝剂 ,是火电厂脱硫石膏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0.
鲁宁 《电力工程技术》2017,36(4):43-47,58
高压电缆尤其是超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在输电运行中一旦被击穿,将对电网造成巨大损害,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一旦发生电缆局放值(PC值)超标,甚至耐压测试击穿,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巨大。该文从电击穿理论入手,对高压XLPE电缆的生产制造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导致高压击穿及局放值超标的关键要点,如导体毛刺;导体半导电屏蔽带的电导率;模具及流道的磕碰、划伤;材料的洁净和储存;绝缘层中微孔的数量、大小、内应力等。通过对这些容易被忽视,而且又极其重要的生产制造环节进行剖析,并给出控制方法,以达到降低局放值和击穿频率,提高高压XLPE电缆整体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