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6篇
  免费   1413篇
  国内免费   377篇
电工技术   159篇
综合类   621篇
化学工业   4886篇
金属工艺   503篇
机械仪表   134篇
建筑科学   181篇
矿业工程   397篇
能源动力   133篇
轻工业   2603篇
水利工程   35篇
石油天然气   451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6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73篇
冶金工业   558篇
原子能技术   285篇
自动化技术   4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804篇
  2012年   889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943.
为获得一种新型的药物释放复合体系,本实验首先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CS)包载四环素(TC)微球,然后利用氧化海藻酸钠交联聚磷酸钙/壳聚糖(CPP/CS)复合材料,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载药微球复合体系.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镜(SEM)及药物的体外释放等方法对该载药微球复合体系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显示,经...  相似文献   
944.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方法制备了致密的NaNbO3无铅铁电陶瓷。利用XRD、SEM、介电温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CuO和MnO2掺杂对NaNbO3无铅铁电陶瓷的合成温度、烧成工艺、结构相变以及铁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CuO和MnO2掺杂能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致密的NaNbO3陶瓷和陶瓷的致密度,电学性能随着烧成温度的变化存在一个最优值,最佳烧结温度为1050℃,体积密度达到4.38g/cm3为理论密度的98.6%。该陶瓷在15~120℃均表现出铁电性能,具有压电活性,常温下介电常数为287,居里温度为390℃。  相似文献   
945.
选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分别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和葡萄糖为还原剂的体系下制备纳米银颗粒,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CMC体系制备的纳米银粉末平均粒径为20~30nm,为多晶结构;用葡萄糖体系制备的纳米银粉末平均粒径为25~35nm,为面心结构。利用抑菌圈法对纳米银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2种体系下制备的纳米银对海洋芽孢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6.
以二氯化亚锡和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通过光化学合成的方法,在低功率紫外灯辐照下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前驱体,经热处理后得到了含有共轭聚合物结构的SnO2/聚氯乙烯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并用XRD和UV-Vi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在可见光辐照下能有效地降解亚甲基蓝,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SnO2和PVC直接热处理产物。  相似文献   
947.
改性聚酰胺-胺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改性聚酰胺-胺(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特性黏数([η])、热稳定性和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的[η]随代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一个极大值。PAMAM/丙烯酸钠(SAA)、含聚氧乙烯(PEO)链端的PAMAM/SAA(PAMAM/SAA/PEO)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η]极大值分别出现在第4.0代附近、第5.0~6.0代附近;随PEO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AMAM/SAA/PEO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η]减小。热分析结果表明,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具有逐层热分解行为,热稳定性与分子外围端基有关,PAMAM/SAA/PEO阴离子树状聚合物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最大热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可达388℃。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絮凝性能,絮凝性能随代数、PEO链长的增加而增强;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最佳浓度为30m g/L(不是所有的改性PAMAM阴离子树状聚合物的最佳浓度都是30m g/L),上层清液的透光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48.
采用微型晶化釜,在投料硅铝比(n(SiO_2):n(Al_2O_2),简称SAR)为3~14,含氟、低水含量以及无钠/低钠的SiO_2-Al_2O_3-四乙基氟化铵-H2O体系中、近中性和晶化温度170℃条件下,考察了富铝β沸石的晶相生长规律。采用XRD,SEM,~(27)Al MAS NMR,XRF,BET等方法,分析了铝源、晶化时间、系统水含量(n(H_2O):n(Si+Al))、投料SAR、原料焙烧温度等因素对晶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焙烧后的无钠/低钠硅铝胶为铝源有利于抑制杂相生成,适宜的n(H_2O):n(Si+Al)为3.5左右,晶化时间为7 d以上;投料SAR在10以下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晶化活性提高,经过1 000℃以上高温焙烧,投料SAR最低为7时能达到较高晶化活性;投料SAR在10以上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晶化活性降低,当投料SAR为10~14、焙烧温度为600℃时,可获得纯相、高结晶度和SAR为15以下的富铝β沸石;沸石产品形貌多为团聚体,多数试样可辨初级晶粒大小多为微米级(0.5~2.0μm),个别试样多为纳米级(30~100 nm)。  相似文献   
949.
陈林  史铁钧 《石油化工》2011,40(4):419-424
以丙烯酰胺(AM)为主体、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P(AM-SSS)———驱油剂。利用检测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转化率的手段考察了影响共聚反应的各因素和变化规律,并通过测试P(AM-SSS)盐溶液表观黏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了综合的抗盐耐温性能评价。P(AM-SSS)合成的较佳条件:V(叔丁醇)∶V(水)=1∶1、初始单体含量w(AM+SSS)=20%(基于体系质量)、w(聚乙烯吡咯烷酮)=6%(基于单体总质量)、w(过硫酸钾)=0.25%(基于单体总质量)、w(SSS)=15%(基于单体总质量)、75℃、6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P(AM-SSS)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单体转化率最高且具有较优异的抗盐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950.
 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备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键合硅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液相色谱固定相,以V(Methanol)/V(H2O)= 10/90、水、模拟地层水分别作为流动相,测定了不同碳数的直链烷基对位取代苯磺酸钠在该固定相上的色谱保留参数,并对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和固载聚丙烯酰胺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直链烷基对位取代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作用强弱及其构象变化的大小均随取代基碳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环境亲油性的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