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207篇
化学工业   96篇
金属工艺   100篇
机械仪表   45篇
建筑科学   428篇
矿业工程   59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107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7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针对工程机械回转机构能耗大的问题,分析了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液压马达实现回转执行机构能量回收方法的原理。物理样机实验对泄漏和内部接触应力研究存在一定困难,且样机试制成本高、周期较长。鉴于以上情况,提出一种机液耦合仿真分析实验方法。通过AMESim和RecurDyn共同联合搭建仿真平台,得到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对应于不同工况下柱塞副、滑靴副间的的瞬态应力应变。仿真结果表明,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结构设计合理,并验证了联合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为后续结构改进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以灌浆料类型、加水量、豆石含量为研究参数,研究了上述参数对灌浆料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形态、横向变形系数、体积应变、峰值应变等的影响,对比了灌浆料与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之间的异同,给出了不同配比下灌浆料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现有砌体受压本构关系,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针对29排孔和21排孔两类页岩烧结保温砌块砌体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该砌体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并提出了该砌体受压本构关系计算式和弹性模量计算式,最后给出了砌体泊松比建议取值。  相似文献   
104.
针对铝合金应力-应变曲线无明显屈服平台的特点,使用ABAQUS软件,采用不同材料本构模型,对门窗和幕墙工程中常用的E形截面构件的整体屈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段无硬化本构模型具有计算精度较高、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和使用简便适于工程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计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模型再生混凝土(MRC)、模型普通混凝土(MC)、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5%的模型再生混凝土(MCP)和模型砂浆(MM)4种试件,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进行单轴受压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加载应变速率的提高,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相似,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峰值应变的变化无明显规律;MRC、MC、MCP试件破坏时裂缝最先出现在界面区附近,然后逐渐发展直至贯通,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裂缝较宽且开展更快,试件完全断裂成若干碎块;模型再生混凝土静态强度越低,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增长越大,动态效应越显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5%时,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增长最大;模型砂浆试件的动态效应最显著,模型普通混凝土和模型再生混凝土次之,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6.
建立了1个包含151个带暗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试验数据库,筛选出89个受弯破坏试件数据,综合已有研究的5种混凝土应力-应变模型和4种塑性铰长度模型,考虑剪切位移在受弯破坏剪力墙总位移中所占的比例,提出带暗柱剪力墙极限位移的具体计算方法,将这5种应力-应变模型和4种塑性铰模型两两组合,得到20种组合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所收集的受弯破坏剪力墙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得到最适合计算受弯破坏剪力墙极限位移的模型。结果表明,混凝土应力-应变模型以Saatcioglu模型最为准确,塑性铰长度模型以Paulay模型最为准确,两者组合得到的极限位移计算值在20种组合计算模型中最为准确,最适用于计算受弯破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极限位移。基于试验数据,在Saatcioglu模型和Paulay模型的基础上,对计算模型进行调整修正,与试验对比后发现,修正模型比Saatcioglu模型和Paulay模型组合更符合试验数据,平均值基本不变,但变异系数减小,可较为准确地计算受弯破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极限位移。  相似文献   
107.
为改善磁流变弹性体(MRE)的阻尼性能,使用Fe-Cr-Mo合金颗粒(通过电火花方法制备得到)与硅橡胶混合制备得到了MRE样品.利用DHVTC振动测试系统测试了MRE在0~500 m T磁场范围内的动态剪切性能(激振频率为5 Hz,应变振幅为1.90%).重点研究了Fe-Cr-Mo颗粒对MRE的损耗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Fe-Cr-Mo合金颗粒含量达到70%时,MRE的零场损耗因子具有最大值0.24.此外,当磁场强度达到500 m T时,MRE(颗粒含量为60%)的损耗因子增加了13%.增加MRE中Fe-Cr-Mo合金颗粒含量,或者增大外磁场都会导致MRE损耗因子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8.
张伟朋  宋来忠  彭刚  梁辉 《材料导报》2015,29(18):146-151
对不同MgO掺量(0%、2%、4%、6%、9%、12%)的混凝土进行了应变速率(10-5s-1、10-4 s-1、10-3 s-1和10-2 s-1)下的单轴抗压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MgO掺量混凝土的基本力学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相同应变速率下,随着MgO掺量的升高,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整体上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并且得到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随MgO掺量变化的关系式;(2)相同MgO掺量下,混凝土单轴受压下的峰值应变随应变速率的变化离散性较大;(3)混凝土弹性模量随MgO掺量和应变速率的变化波动性较大;(4)基于Weibull统计理论分布的损伤本构模型,描述了不同MgO掺量的混凝土损伤破坏过程,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发展主要有3个阶段:损伤起始阶段、损伤发展阶段和损伤破坏失稳阶段.  相似文献   
109.
采用AIREBO势,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对锯齿型(Zigzag)和扶手型(Armchair)单层石墨炔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石墨炔的平衡距离为3.42,分子互作用势能为-153.5mJ/m3。用能量法和应力-应变曲线法分别计算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用能量法求解时,锯齿型石墨炔薄膜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531.2GPa和137.3GP,扶手型石墨炔薄膜分别为504.7GPa和126.5GPa;用应力-应变曲线法求解时,锯齿型石墨炔薄膜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478.6GPa和128.3GPa,扶手型石墨炔薄膜分别为470.7GPa和120.5GPa。最后我们研究了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针对OCr18Ni24Mo6N奥氏体焊缝金属开展了系列应变幅的循环加载试验,并分析了循环应力应变特性.结果表明:循环塑性变形条件下表观弹性模量随应变幅的增大呈线性降低特点;循环塑性应变显著降低屈服强度,且屈服强度随应变幅的增大呈线性降低特点;塑性变形段的真应力和真应变塑性分量满足单对数强化弹塑性本构关系,并建立了OCr18Ni24 Mo6N奥氏体焊缝金属循环应力应变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