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0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电工技术   29篇
综合类   314篇
化学工业   6135篇
金属工艺   164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494篇
矿业工程   64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692篇
水利工程   47篇
石油天然气   104篇
武器工业   40篇
无线电   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51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聚氨酯IPN的研究——制备方法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聚氨酯 IPN合成技术的主要特征 ,PU预聚体分子量大小、NCO/ OH的比值 ,互穿网络的方式及反应温度、速率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制革用水乳型聚氨酯涂饰剂行业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述了制定该标准的背景,对标准的主要内容加以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23.
含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醚聚氨酯膜透气性及表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四氢呋喃(PTMO)为软段,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硬段(丁二醇BD为扩链剂)制成的多相嵌段共聚物作为基质材料,进行了气体(O2和N2)透过性试验,同时对膜材料进行了ESCA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膜的透气性能取决于材料中连续相组分,随着软段中PDMS含量的改变而变化。当PDMS含量较高时,共聚物膜显示出PDMS均聚物的特性,具有较高的气体秀  相似文献   
24.
油墨用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用于印刷油墨的单组分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考查聚合物多元醇类型对树脂微观形态、机械性能以及印刷适应性和附着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酯型树脂的微相分离程度低于聚醚型,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印刷适应性和附着性。  相似文献   
25.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成膜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PS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在不同基材上的成膜情况,并对共聚胶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进行了考察.由于该共聚乳液同时存在着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所以它在不同的基材上成膜可导致其膜表面的组成成分不同,因而导致其耐水性和附着力也随基材而异。结果表明,亲水性的聚氨酯组分均富集于胶膜内部,但胶膜底层聚氨酯组分的含量却随基材的不同而不同。在憎水且表面张力较高的基材上,共聚胶膜的耐水性良好;共聚胶膜的附着力在表面张力较高的基材上也良好。  相似文献   
26.
吕冬  杜中杰  张晨  励杭泉 《石油化工》2006,35(10):994-997
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出一系列阻尼性能良好的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PU/P(MMA-BM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聚合物,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方法表征了PU/P(MMA-BMA)IPN聚合物的阻尼性能。探讨了加入催化剂、高温后处理、交联剂用量及PU与P(MMA-BMA)的质量比对PU/P(MMA-BMA)IPN聚合物阻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高温后处理后,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占MMA和BMA的摩尔分数)为1.5%、PU与P(MMA-BMA)的质量比接近1或小于1时,PU/P(MMA-BMA)IPN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27.
Polyester‐based polyurethane/nano‐silica composites were obtained via in situ polymerization and investigated by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or FTIR coupled with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TIR‐AT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 Instron testing machine,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an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FTIR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situ polymerization provoked some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polyester molecules and nano‐silica particles. FTIR‐ATR, TEM and AFM analyses showed that both surface and interface contained nano‐silica particles. Instron testing and DMA data showed that introducing nano‐silica particles into polyurethane enhanced the hardness, glass temperature and adhesion strength of polyurethane to the substrate, but also increased the resin viscosity.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showed that nano‐silica obtained by the fumed method did not shield UV radiation in polyurethane films.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8.
聚氨酯/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抗凝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溶液共混和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出聚氯酯/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纤维对聚氯酯的热行为和表面微观化学组成的影响,并观察和测定了血小板在复合材料表面的粘附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分析了碳纳米纤维对聚氯酯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碳纳米纤维后,聚氯酯复合材料的表面氧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融温度都发生了改变;血小板在复合材料表面的粘附受到明显的抑制;经血泵循环4h后,在与聚氯酯复合材料表面接触的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相对减小;复合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29.
聚氨酯干法涂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涂层织物的特点及聚氨酯在涂层整理中的作用,并对干法直接涂层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Polyurethanes were prepared from pure 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MDI), 1,4-butane diol (BDO) or 1,2-ethane diol (EDO) and α,ω-hydroxyl poly(propylene oxide) (PPO) by reaction injection moulding (RIM). Hard segment (MDI + BDO or EDO) level was 45–50 wt%. The PPO had about 20% ethylene oxide copolymerized in at the chain ends to provide 80% primary OH end groups. Mn was varied from 2000 to 4000. Dibutyl tin dilaurate catalyst and mould temperature were varied. Dynamic mechanical, wide-angle X-ra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molecular weight and tensile elongation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n the RIM polyurethanes. At low reaction rates (low catalyst or temperature) highly crystalline, well phase separated but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s were produced. At high catalyst or temperature levels more poorly phase separated but high molecular weight, tough polymers resulted. Higher Mn PPO gave better phase separation and EDO gave higher melting temperatures. Preventing hard segment crystallinity by substituting asymmetric MDI or glycols resulted in phase 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