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32篇
  免费   16778篇
  国内免费   11234篇
电工技术   17815篇
技术理论   9篇
综合类   13740篇
化学工业   4595篇
金属工艺   2466篇
机械仪表   8749篇
建筑科学   4376篇
矿业工程   3320篇
能源动力   2394篇
轻工业   1990篇
水利工程   2133篇
石油天然气   2040篇
武器工业   1346篇
无线电   288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02篇
冶金工业   1682篇
原子能技术   339篇
自动化技术   53911篇
  2024年   645篇
  2023年   2438篇
  2022年   4515篇
  2021年   5166篇
  2020年   5208篇
  2019年   3795篇
  2018年   3213篇
  2017年   4232篇
  2016年   4555篇
  2015年   5528篇
  2014年   8975篇
  2013年   7776篇
  2012年   10208篇
  2011年   10712篇
  2010年   7848篇
  2009年   8410篇
  2008年   8648篇
  2007年   9606篇
  2006年   8006篇
  2005年   6876篇
  2004年   5686篇
  2003年   5047篇
  2002年   3864篇
  2001年   3302篇
  2000年   2626篇
  1999年   2127篇
  1998年   1532篇
  1997年   1427篇
  1996年   1042篇
  1995年   803篇
  1994年   603篇
  1993年   403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Berkeley [Minds Machines 10 (2000) 1] described a methodology that showed the subsymbolic nature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ystem that had been trained on a logic problem, originally described by Bechtel and Abrahamsen [Connectionism and the mind. Blackwells, Cambridge, MA, 1991]. It was also claimed i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that the evidence was suggestive that the network might, in fact, count as a symbolic system. Dawson and Piercey [Minds Machines 11 (2001) 197] took issue with this latter claim. They described some lesioning studies that they argued showed that Berkeley’s (2000) conclusions were premature. In this paper, these lesioning studies are replicat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s that Dawson and Piercey rely upon for their argument are merely an artifact of a threshold function they chose to employ. When a threshold function much closer to that deployed in the original studies is used,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disappear.  相似文献   
102.
红外探测技术的军事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要针对目前雷达在现代战争中存在的致命弱点,提出了一种优势互补方案-将雷达作用距离远与红外探测系统被动接收、工作隐蔽等优点相结合,并详细论述雷达/红外区域防御系统中通信网工作原理及各站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数字集群的技术性能和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叙述了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使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4.
半导体传感器在生物分析科学中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半导体生化传感器 (ISFET 和 LA PS)在医学监测、免疫检测、免疫分析、D N A 杂交以及细胞培养等方面应用的进展。为使半导体器件适用于生化检测,对其中所采用的检测手段和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展望了通过与微流体网络相结合,基于半导体传感器的实验室芯片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朱伟  宋建新 《信息技术》2006,30(3):125-128
传统的OSI分层结构无法适应无线网络环境,随着越来越多无线应用的出现,人们提出了跨层设计,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在协议栈的各层之间(主要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传递特定的信息,使协议栈能够根据无线环境的变化来实现对资源的自适应优化配置,从而更有效的利用无线网络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6.
The design of a sylphon bellows sensor and the basic circuits of an LC-generator and of a microprocessor unit are presented. An analytical pressure–frequency conversion function and a special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ensor ensure an error of less than 0.05%. The dynamic range is up to 105. The instruments developed cover the ranges 103, 104, and 105 Pa.  相似文献   
107.
基于mobile agent的分布式网络自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楠  赵宏 《通信学报》2003,24(3):130-138
为了解决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下基于“管理员密集”的传统网络管理模式带来的低效率和高出错率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自管理模型,从网络管理的自动初始化和动态自管理两个方面实现对网络自动、自主、自适应的管理;提出了管理定位服务这一关键技术,在多个管理站协同工作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中为设备自动定位出合适的管理站及初始的管理任务;采用可伸缩的分布式体系结构,适应了大规模网络的规模可变性等特点;基于mobile agent的管理框架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8.
声波测井换能器的激发响应由换能器振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动态阻抗和激发电路参数决定。而换能器的动态(阻抗)参数随压电晶体及其装配方式(力学边界条件)改变。为了测量换能器动态参数的影响,采用声波测井仪器常用的压电晶体和升压变压器,通过改变激发脉冲宽度和直流电压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在换能器两端的瞬态响应中,一共有三个二阶网络响应,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频率。最低的一个影响声波测井波形的基线、与换能器主频接近的一个决定激发效率以及电路与压电晶体之间的匹配关系,是激发电路设计中比较关键的,其参数可以通过导纳圆测量仪器得到。  相似文献   
109.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在原油罐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罐区火灾自动报警技术的认真考察、对比,在石西集中处理站原油罐区安装了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该报警系统的传感信号是光的波长变化,传感器及其探测系统是靠光缆连接而进入被测现场,它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绝缘性、高抗电磁干扰性、防潮耐蚀、寿命长等其他传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阐述了其系统构成和运行效果.该系统在石西集中处理站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0.
燃气管网动态仿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昭  张甫仁  朱强 《天然气工业》2006,26(4):105-108
研究和了解燃气在管道中的流动,是进行燃气管网系统优化和提高管网输运系统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以流体力学三大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的燃气管网稳态和动态仿真理论模型。以有限差分法为基础,得到了上述模型的求解方法,并加入了耗散项,提高了求解方法的稳定性。通过增加初始点和延长出口点的方法,简化了模型的求解。通过在北京六环天然气管网中的初步应用,分别得到了与实际值综合相对误差为1.21%和2.62%的压力和流量仿真值,从而验证了模型及求解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