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75篇
  免费   3001篇
  国内免费   2031篇
电工技术   2168篇
综合类   3662篇
化学工业   11158篇
金属工艺   3917篇
机械仪表   2439篇
建筑科学   5228篇
矿业工程   4419篇
能源动力   852篇
轻工业   4768篇
水利工程   1337篇
石油天然气   4329篇
武器工业   497篇
无线电   23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95篇
冶金工业   2141篇
原子能技术   251篇
自动化技术   732篇
  2024年   469篇
  2023年   1627篇
  2022年   1575篇
  2021年   1630篇
  2020年   1402篇
  2019年   1532篇
  2018年   832篇
  2017年   1168篇
  2016年   1365篇
  2015年   1475篇
  2014年   2531篇
  2013年   2046篇
  2012年   2447篇
  2011年   2467篇
  2010年   2381篇
  2009年   2635篇
  2008年   3335篇
  2007年   3048篇
  2006年   2501篇
  2005年   2570篇
  2004年   2394篇
  2003年   2435篇
  2002年   1993篇
  2001年   1833篇
  2000年   1338篇
  1999年   1046篇
  1998年   997篇
  1997年   818篇
  1996年   762篇
  1995年   608篇
  1994年   568篇
  1993年   449篇
  1992年   442篇
  1991年   396篇
  1990年   364篇
  1989年   36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奥陶系灰岩+厚隔水层夹薄层灰岩+煤层的地层结构模式是我国石炭二叠系煤田带压开采的典型存在形式。尽管隔水层巨厚,由于其中夹有薄层灰岩含水层,导致深部开采时突水灾害仍然频发。由于突水系数的局限性,依据隔水层厚度、底板破坏带高度与奥灰导升带高度之和、突水系数将底板隔水层类型综合划分为极薄、薄、中、厚及巨厚5种类型,淡化突水系数在极薄、厚及巨厚隔水层中的应用。阐述了薄层灰岩在串连奥灰与煤层形成水害的独特作用,定义了深部底板奥灰及薄灰水害概念及突水模式,总结了其五维度特征,概括为充水水源的总源递进、充水通道的面状分散、充水强度的台阶增长、充水时间的滞后出水、充水水源水质的交换吸附,阐明了奥灰水渗透、扩容、压裂、导升经薄灰中转储运形成面状散流的突水机理,提出了相应的突水危险性评价公式P_03σ_3-σ_1-P_p+R_m。针对巨厚隔水层且传统井下底板加固甚至区域治理仍无法完全控制深部突水的现状,创新了全时域与全空域四维度奥灰及薄灰水害的"全时空"综合防治理念,空域上井上下相结合、奥灰及薄灰多层次区域治理与井下薄灰钻孔探治验相结合的全空间多层次立体网状防控布局,创建了全空域立体交叉网络探查、治理、验证、补充的"全空域"立体防治模式,形成了条件评估、探治验补、检验评价、监测保障的全时域"四位一体"技术质量控制流程,创立了"四位一体"立体网状全时空深部底板奥灰及薄灰水害防治方法。以邯邢矿区梧桐庄井田2603工作面为工程案例,确定奥灰顶面以下40~60 m和20~30 m、薄灰大青和山伏青灰岩为目标实施多层段地面超前区域治理及补充治理,配合野青和山伏青为目标井下补充治理和验证,形成立体网络治理;采用奥灰薄灰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确定治理目标,用地面区域探查治理、补充探查治理以及传统井下查缺补漏验证前期治理效果,以治理效果检验、底板完整性评价、突水危险性评价、涌水量预测、排水能力评价等全面评估能否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取水文监测、微震系统、矿压系统等综合监测手段紧盯薄层灰岩关键层,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32.
《煤炭技术》2015,(11):65-67
依据对浅埋煤层开采下压架机理已有的认识,对大柳塔煤矿22103综采面旺采区下开采发生的3次较大范围来压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旺采区上部覆岩在一定的采高范围内存在叠合梁结构,上位悬臂梁与下位悬臂梁失稳的不同周期性是长壁工作面支架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采用力学、紫外-可见光分析和热失质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ET改性料的紫外老化性能及老化机理。结果表明:复合助剂的加入能显著提升体系的力学性能保持率,进而提升其紫外老化寿命,提升的幅度随复合助剂中耐紫外剂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DSC分析表明,随着复合助剂的引入和老化的进行,改性料结晶度增加。文中进一步讨论了PET改性料的紫外老化机理。紫外-可见光分析表明,紫外老化能产生醌类和双醌类物质,进而提升PET改性料的紫外吸收度。  相似文献   
34.
35.
36.
某些精密设备会在使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静电从而导致设备损坏,需要使用一种能够导电的润滑脂来有效地疏导静电,起润滑和保护作用。全氟聚醚导电润滑脂由全氟聚醚,聚四氟乙烯稠化剂和导电碳黑制备而成。因为全氟聚醚和聚四氟乙烯均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不导电,所以全氟聚醚导电润滑脂的导电性能完全取决于导电碳黑。考察了两种导电碳黑,比表面积相对较小(比表面积254 m~2/g),粒径相对稍大(粒径30 nm)的碳黑对全氟聚醚导电润滑脂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相对平缓,适合制备全氟聚醚导电润滑脂。制备的全氟聚醚导电润滑脂的体积电阻率处于半导体范畴,能够起到良好的静电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
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节能、不改变燃油品质和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针对噻吩类难脱除硫化物的深度脱除和转化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多孔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超深度脱除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作用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炭材料、复合材料等不同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各种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改性方式和优缺点。本文指出分子筛因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均一的孔道结构、低成本和易于工业化等特点,是目前最具优势的吸附剂材料。未来研究应着重阐明吸附机理、提高合成便捷性、脱硫性能以及再生能力,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将为开发具有理想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的高效吸附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39.
40.
系统地论述了氧气底吹熔炼氧枪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材质及蚀损机理.指出了延长氧枪使用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