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82篇
  免费   7739篇
  国内免费   6530篇
电工技术   5745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9532篇
化学工业   9875篇
金属工艺   7608篇
机械仪表   6017篇
建筑科学   14058篇
矿业工程   5800篇
能源动力   2243篇
轻工业   8914篇
水利工程   4286篇
石油天然气   3510篇
武器工业   1174篇
无线电   116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533篇
冶金工业   5299篇
原子能技术   2343篇
自动化技术   5365篇
  2024年   812篇
  2023年   2895篇
  2022年   2897篇
  2021年   3283篇
  2020年   3059篇
  2019年   3637篇
  2018年   1912篇
  2017年   2777篇
  2016年   3143篇
  2015年   3721篇
  2014年   6268篇
  2013年   4983篇
  2012年   5746篇
  2011年   5690篇
  2010年   5151篇
  2009年   5165篇
  2008年   6504篇
  2007年   5703篇
  2006年   4487篇
  2005年   4466篇
  2004年   4022篇
  2003年   3528篇
  2002年   2846篇
  2001年   2653篇
  2000年   2313篇
  1999年   1914篇
  1998年   1787篇
  1997年   1732篇
  1996年   1572篇
  1995年   1493篇
  1994年   1332篇
  1993年   1075篇
  1992年   961篇
  1991年   918篇
  1990年   846篇
  1989年   815篇
  1988年   224篇
  1987年   142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991.
湿法回收是目前回收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方法,浸出是该方法的一个关键流程,而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槽式浸出,该体系不是封闭的,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物料中残余的一些杂质在酸性体系下会产生气体,严重恶化生产环境,同时反应会消耗大量的酸碱试剂及氧化剂,并产生大量废水、废酸。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采用管式反应器浸出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案,本实验的原料为失效钴酸锂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发现过氧化氢的浸出效果并不理想,并通过采用葡萄糖等固体还原剂,有效地提高浸出率。相同条件下,对比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钴和锂的浸出率分别从59.18%、92.57%提高到85.95%、99.47%。   相似文献   
992.
节理的存在对水电高陡岩质边坡的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如何构建反映三维节理分布特征的等效岩体计算模型,是分析与评价岩体力学特性的关键。本文基于损伤力学和统计强度理论,在三维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3D)软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等效岩体三维随机节理网络模型的新方法。首先,基于Baecher模型和Monte-Carlo方法,在RFPA3D软件中实现了三维随机离散节理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模型的重构。然后,利用RFPA3D软件内嵌DFN模型,赋予节理和岩石不同的力学参数,构建了工程尺度等效岩体三维随机节理网络模型,实现了三维随机节理岩体破裂过程、变形和强度等力学性质的分析。最后,以两河口水电站左岸边坡坝址区下游节理岩体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三维随机DFN模型的准确性,开展了研究区内节理岩体尺寸效应研究,并获得了研究区内岩体的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和等效力学参数。该研究成果为等效岩体力学行为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介绍因果推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三种分析框架:反事实框架、潜在结果模型和结构因果模型。首先,从反事实框架介绍因果效应的发端;然后,从基于反事实的两个因果推断分析框架:潜在结果模型和结构因果模型,来分别阐述两个分析框架所涉及的关键理论和应用方法。其中,潜在结果模型使用数学和可计算的语言对因果理论进行阐述,是一种将假设、命题和结论清晰化表达的计算模型,其在原因和结果变量已知的前提下定量分析原因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因果效应,并对缺失的潜在结果进行补齐,使观察性研究的效果接近试验性研究。结构因果模型则是一种基于图论的因果推断方法,它将事件分为观察、干预和反事实三个层级,并通过do运算将干预和反事实层级的因果关系都降维成可以通过统计学手段解决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现今多领域内因果推断的应用场景,并总结了三种分析框架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94.
取向硅钢卷形质量直接关系到成材率,针对某钢厂生产取向硅钢热轧基料卷取尾部滑移,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夹送辊辊缝标定、侧导板位置测量、辊道滞后率调整、精轧轧制中心线调整等措施,取向硅钢的尾部卷形大有提升。  相似文献   
995.
张宁飞  崔志强  王婕  侯清宇  黄贞益 《钢铁》2022,57(10):170-177
 为了分析硅镍合金化奥氏体基低密度钢在中温环境下的拉伸变形行为,采用Instron电子拉力试验机对Fe-28.64Mn-8.99Al-1.68Si-1.39Ni-1.0C(Mn29Al9Si2Ni,质量分数/%)低密度钢在23~300 ℃下进行了温拉伸试验,研究了该钢的温拉伸力学行为,并采用SEM、TEM和热力学计算对该钢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和断裂等几个过程,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随着温度的提高,该钢的强度逐渐降低,塑性(断后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再升高,于200 ℃时出现塑性低谷,此时该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硬化率曲线均具有明显的锯齿状特征,应变硬化率随应变的增加变化不大。而该钢在其他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硬化率曲线没有发现明显的“锯齿状”特征,应变硬化率随应变的增加而平缓下降。试验钢在23~300 ℃下的主要强韧化机制为κ-碳化物强化、应变强化、孪生诱发塑性和动态应变时效强化。较低温度下位错可动性较差对孪生诱发的促进作用、镍元素和硅元素对孪生的抑制作用、较高温度下孪生现象的减弱和温度对动态应变时效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等使得试验钢在23、100和300 ℃时存在明显的孪生诱发塑性,而在200 ℃时存在明显的动态应变时效强化的主要原因。动态应变时效强化是该钢在200 ℃时出现塑性低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张立  孙宝琦 《硬质合金》1994,11(2):71-73
本文研究了配碳量、粘结相中镍含量和温度对WC-Co-Ni硬质合会热扩散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热扩散率随配碳量、粘结相中谋含量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堆存的石煤提钒尾渣量高达数十亿吨,尾渣中含有钒、铜等多种金属,高效回收尾渣中有价金属既可以实现其资源化,同时防止尾渣污染周边环境。本文采用微生物浸出技术回收石煤提钒尾渣中有价金属V和Cu,重点研究了不同初始pH、溶氧量(以摇床转速表征)、黄铁矿添加量、浸出时间等不同因素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浸出尾渣中金属钒、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2~4范围内对V,Cu浸出率影响不大,较高的摇床转速有利于V,Cu的浸出;在初始pH为2、摇床转速170 r·min-1、黄铁矿添加量15 g·L-1的条件下,T.f菌浸出尾渣10天后,V和Cu浸出率分别达到83.4%和87.8%,相比单独酸浸体系,V和Cu浸出率分别提高了32.6%和17.92%,说明T.f菌在浸出石煤提钒尾渣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推动微生物技术在石煤提钒尾渣资源化的稳定应用进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8.
提出了评价速动双程形状记忆元件性能的主要参数,并说明了设计实用速动元件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熔融沉积成型制备了316L/POM复合材料成型坯,研究了脱脂温度、催化剂流量、脱脂时间、试样尺寸和填充率等参数对熔融沉积成型坯脱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脱脂温度的增大,脱脂率升高,但在130~140 ℃时有所下降。随着催化剂流量和脱脂时间的增大,脱脂率升高。随着试样厚度和填充率的增大,脱脂率降低,但试样的平面尺寸对脱脂率的影响不大。通过对熔融沉积成型坯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熔融沉积成型打印时,熔融丝料间隙形成的气体交换通道网可以加快脱脂速率。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金相法测试了不同应变速率下建筑用钢Q460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获得了600~1200℃范围内Q460连铸坯的高温强度、热塑性和最终室温组织随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Q460连铸坯在较高的应变速率(10s-1)下进行高温拉伸时,试样的断面收缩率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没有出现高温脆性区;在较低的应变速率(10-3s-1)下进行高温拉伸时,试样的断面收缩率出现了2个脆性区,第1个在1100℃至熔点温度,第2个脆性区间在700℃附近。总体来说,实验钢种的高温断面收缩率均大于65%,表明建筑用钢Q460连铸坯具有较好的高温热塑性。此外,同一应变速率下,Q460连铸坯的抗拉强度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伸长率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