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5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46篇
化学工业   184篇
金属工艺   560篇
机械仪表   1047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46篇
能源动力   36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25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3篇
冶金工业   65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采用挤出造粒与注射成型法制备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耐磨复合材料圆环样品和圆盘样品,首先,在干摩擦条件下,分别采用MPV-3卧式磨损试验机和MWW-1A立式销?盘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其极限负荷,探讨了它们极限压力?速度(PV)值和摩擦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当两种样品达到极限负荷时,卧式试验法所测得的极限压强小于立式试验法的极限压强,它们的最小值分别为0.37 MPa和2.10 MPa;随着转速的增大,前者的极限压强下降的程度相对较大;前者的极限PV 值小于后者的极限 PV 值,且前者的极限PV 值的波动性相对较小;前者的磨损机理表现为黏着磨损,而后者表现为大量的磨屑向外溢出;前者的摩擦因数大于后者的摩擦因数,最大值分别为 0.305 和 0.28;但是前者的磨损量相对后者较小,最小值分别为2 mg和3 mg。基于改性PET的MPV-3 卧式磨损试验系统和MWW?1A立式磨损试验系统所测得的实验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是两者所检测到的摩擦因数趋势相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立式销盘试验可以代替卧式磨损试验而为简单迅捷地选择滑动轴承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铝质基体上Ti(C,N)/TiN多元多层膜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在大范围内调节负偏压和基体温度两个参数,实现在铝质材料基体上沉积与基体结合良好的TiN膜,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N2、C2H2工作气氛流量比及Ti(C,N)、TiN膜层的层数,沉积了3类不同的膜,并对其力学与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N2 C2H2)总流量一定的情况下,C2H2流量增大,则使Ti(C,N)膜层中含C量增多,膜层硬度提高,但韧性变差,表面变粗糙;在总厚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层数增多,单层变薄,使膜材晶粒细化,硬度提高,韧性变好。在3类膜中,1#膜C2H2流量适当且膜层数最多(6层),其摩擦学性能表现最好,临界荷载为76N,显徼硬度为1911HV0.1,与基体相比,耐磨性提高了10倍多。  相似文献   
33.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以硅酸钠为主要溶质,配以辅助添加剂Na2WO4、KOH、Na2EDTA的电解液中,在LY12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用WTM-1E型球-盘磨损实验机对试样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SEM、XRD分析了微弧氧化陶瓷层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结果表明:铝合金在电流密度10 A/dm2,电解液温度40~60℃,处理时间10~60 min条件下,可以原位形成均匀致密的表面陶瓷改性层。微弧氧化处理后的试样在干摩擦小滑动距离下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34.
以不同氮离子辅助轰击能量制备CrN膜层.利用纳米压入仪及显微硬度计分别测试单晶Si片上膜层的硬度及断裂韧度K1C.使用XRD、XPS及EPMA分析离子轰击能量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能量较低的氮离子轰击得到的涂层,由于金属Cr的存在,涂层硬度虽有所降低,但断裂韧度K1C数值较高。选择较低的4keV辅助轰击能量,在M2高速钢基体上沉积CrN涂层,膜层在空气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耐磨减摩特性.但在水介质条件下,由于膜层接触区域的去钝化,再钝化使腐蚀和磨损相互加速,导致CrN膜层摩擦系数,尤其是磨损量明显高于基材。  相似文献   
35.
5182铝合金板温成形工艺及摩擦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182铝合金板的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5182铝板的温成形工艺。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5182可成形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成形过程中材料表面化学性能、表面几何形貌和润滑状态等因素对摩擦学特性的影响,最后进行了仿车门零件的成形实验和有限元模拟。  相似文献   
36.
铝质材料的摩擦学表面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铝质材料阳极氧化膜系均匀.规则的微观多孔质结构.利用物理.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其中沉积或原位台成润滑性物质,在保持阳极氧化膜质硬.耐磨特性的基础上,使其具有一定的自润滑性.是近十多年来铝质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对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研究中的一些最新进展和结果.分别介绍了三种新型体系的自润滑改性阳极氧化铝材料。  相似文献   
37.
从改善润滑性能出发,研制了一种在基础油中添加纳米碳酸钙粒子,用以提高金属摩擦学性能的新型润滑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得出:含有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润滑油,在摩擦过程中通过碳酸钙、氧化钙、钙三种物质共同作用提高金属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38.
用粉末冶金热压方法制备了含不同LaF3添加量的Ni-Cr-Mo-Al-Ti-B-MoS2-LaF3系宽温度范围自润滑合金,测试了合金力学性能及与Al2O3陶瓷配副下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力学性能随LaF3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其减摩耐磨能力随LaF3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合金中的硫化物(CrxSy,Mo2S3和AlLaS3)是合金低温范围内(室温至300℃)自润滑的主要因素;高温摩擦时(400-700℃)合金表面氧化物和残余硫、镧的化合物及地偶表面转移膜中氧化物与复合氧化物的协同作用是摩擦因数进一步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以硅酸钠为主要溶质,配以辅助添加剂Na2W04、KOH、Na2EDTA的电解液中,在LY12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用WTM-IE型球-盘磨损实验机对试样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SEM、XRD分析了微弧氧化陶瓷层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结果表明:铝合金在电流密度10A/din2,电解液温度40~60℃,处理时间10~60min条件下,可以原位形成均匀致密的表面陶瓷改性层。微弧氧化处理后的试样在干摩擦小滑动距离下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40.
层状固体润滑薄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状物固体润滑薄膜是固体润滑薄膜中最常用的形式.本文针对4种有代表性的层状物固体润滑薄膜(硫化亚铁、二硫化钼、石墨及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些薄膜都具有优良的减摩、耐磨、抗擦伤性能,但不同的薄膜其摩擦学性能有差异,适用工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