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42篇
化学工业   419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43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85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5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篇
冶金工业   129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果酸钙胡萝卜汁饮料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选用胡萝卜和鸡蛋壳为主要原料,经榨汁及提取离子型钙,根据钙的每日膳食供给量标准,以适当比例混合,经科学调配后,制成果酸钙胡萝卜饮料。  相似文献   
982.
983.
984.
为探究注压条件对离子型稀土矿体浸出过程的影响,优化调控方法。以广东仁居离子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孔隙比的稀土重塑土进行室内柱浸试验,监测注压梯度下不同孔隙比的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浓度、浸出流量、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浸矿过程孔隙结构等参数。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中不同孔径孔隙占比变化是影响浸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注压条件下,随注压强度增加,浸出率峰出现时间大幅缩短,浸矿过程中试样内部孔隙先由大孔隙和超大孔隙向小中孔隙转化,后期中孔隙向大孔隙转化,而超大孔隙及微孔隙占比进一步降低。注压强度小于10MPa时,随注压强度增加,中孔隙占比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逐渐扩大;注压强度大于10MPa时,随注压强度增加,中孔隙占比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985.
为了识别离子型稀土矿区水体中硝酸盐来源、迁移与转化过程和污染贡献,以龙南县为研究区域,测定了地表、地下水样品的阴阳离子和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水化学类型基本以HCO3·SO4-Ca为主,含氮化合物以硝酸盐为主;δ15N-NO-3和δ18O-NO-3值的特征图结合NO-3/Cl-摩尔浓度比值和Cl-浓度的关系可知,该地区的硝酸盐浓度主要受铵态氮肥、土壤氮、粪污和矿井排水的影响,硝酸盐转化的主要过程是硝化作用,无明显反硝化反应。MixSIAR模型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主要来自矿井排水、土壤氮和粪污。  相似文献   
986.
为了提高热还原法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采用超声波处理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的方法,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吐温80(TW-80)和聚乙烯醇(PVA)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RGO的分散性能。通过静置法分析了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RGO水溶液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RGO的分散性,其中1.5%PVP K30和3%TW-80处理后的RGO分散稳定性最好。通过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分散后的RGO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分散后RGO的层间距增大,PVP K30-RGO的表面褶皱较少,较为光滑,且层间距最大,为0.42nm。  相似文献   
987.
《应用化工》2022,(2):376-379
为高效快速处理聚驱采油污水,采用不同清水剂、按照平台污水处理流程-缓冲罐、斜板除油器、气浮选器及双介质过滤器等处理单元组成的工艺流程,在流程不同位置加入清水剂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结果表明,非离子清水剂RPEO的除油率优于DPEO,阴离子清水剂CH-2的除油率优于CH-1和CH-3;RPEO和CH-2的除油率分别为97.1%和95.0%,RPEO和CH-2最佳的加药位置分别为含聚采油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加药位置1和加药位置2。优化的"100 mg/L RPEO+50 mg/L CH-2"复配清水剂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除油率达99.9%,二者复配后能提升含聚采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在流程处理单元设备中,加入RPEO/CH-2复配清水剂,斜板除油器出口污水的除油率达99.8%,除油效率高。  相似文献   
988.
离子型稀土矿主要采用原地浸矿法实施资源回收,合理设置注液孔网可有效提高浸矿均匀性和浸矿液渗流速度。而合理孔网参数设定与多孔注液入渗过程中湿润体和湿润峰变化特征密切相关。对不同间距单向交汇入渗试验和单孔入渗试验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湿润体交汇前,两种试验的湿润峰运移曲线基本重合,湿润体形状近似为八分之一椭球体;湿润体交汇后,交汇处湿润峰比注液孔正下方湿润峰运移快,湿润体形状逐渐变成椭圆柱体,交汇作用明显加快注液孔正下方湿润峰的运移,提高浸矿速度和浸矿的均匀性。交汇处和注液孔正下方湿润峰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关系曲线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在入渗过程中,湿润体体积和累计入渗量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且注液孔间距越小,湿润体含水率越高。基于Green-Ampt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单向交汇入渗条件下湿润峰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关系模型,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989.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是谷氨酸离子型受体(iGluRs)的一个亚型,由NR1、NR2(A、B、C和D)和 NR3(A、B)7种亚单位组成。NMDA受体的多种亚型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研究与开发的重点是如何应用针对 NMDA受体不同亚型的拮抗剂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990.
掺杂氧化铈在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TSOFC)的电解质中被广泛研究并应用,而其在还原氛围中的本征电子电导和低温下(300~600℃)较低的离子电导率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离子导体SDC和半导体Li0.05ZnO构建半导体离子型纳米复合SDC-Li0.05ZnO材料体系,并将其作为LTSOFC的电解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实验表征。结果表明:SDC电解质通过引入半导体Li0.05ZnO,利用电子-空穴复合机理有效抑制了电子电导,同时提升了284%的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