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3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97篇
电工技术   47篇
综合类   328篇
化学工业   1646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58篇
能源动力   39篇
轻工业   1951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154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7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142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虎杖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潘英明  张晓璞  朱金婵  王恒山  陈振锋 《精细化工》2005,22(11):835-837,841
提取了虎杖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总蒽醌(TA),并从总蒽醌中依次分离出强酸成分(SAP)、中酸成分(MAP)和弱酸成分(WAP)。然后采用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TA、SAP、MAP和WAP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定。TA、SAP、MAP和WAP质量浓度分别为0.2 g/L、0.5 g/L、0.8 g/L、1.2 g/L时,对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依次分别为:29.5%、67.1%、85.7%、87.5%;34.0%、74.2%、86.5%、95.4%;9.8%、24.0%、35.2%、47.3%;6.5%、11.1%、19.6%、19.9%。TA、SAP、MAP和WAP对自由基均有程度不同的清除作用,其中SAP的效果最佳,当其质量浓度为1.2 g/L时,最大清除率可高达95.4%。  相似文献   
52.
以CuBr/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简称NNN)为催化体系,研究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PS-b-P(S-co-AN)两嵌段聚合物的合成。研究了聚合顺序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嵌段效率的影响,并且用聚合物末端C—Br键的断裂能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53.
以羟丙基壳聚糖(HPCS)、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原料合成三元高分子共聚物(HPCS-AM-DAC)。采用FTIR、1HNMR、XRD、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硝酸铈铵用量、单体滴加时间及DAC用量对产物阳离子度及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为25 mL、丙烯酰胺为2 g、HPCS为1 g、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为1.7%(以HPCS质量为基准,下同)、单体滴加时间为35min、DAC为3.5g的条件下,产物的阳离子度和特性黏数均达到较佳值,分别为63.01%和468.81mL/g。采用壳聚糖(CTS)、HPCS、HPCS-AM-DAC及市售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高岭土模拟废水进行絮凝实验,考察了絮凝体系pH、不同絮凝产品投加量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浊度为200NTU的高岭土模拟废水中,HPCS-AM-DAC絮凝的适宜pH为2~6,适宜投加量为2~5 mg/L,在该条件下浊度去除率均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54.
王磊  成先雄  连军锋  陈于梁  张舒萌 《精细化工》2021,38(10):2117-2124
以三水合硝酸铜、九水合硝酸铁为原料,在柠檬酸辅助下通过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尖晶石型纳米铁酸铜(c-CuFe2O4),采用SEM、EDX、XRD、VS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利用c-CuFe2O4/过硫酸盐(PDS)体系对偶氮染料活性黑5(RB5)进行催化氧化处理,考察了c-CuFe2O4投加量、初始PDS浓度、反应温度、初始pH、常见无机阴离子和腐殖酸对催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300℃煅烧制备得到的c-CuFe2O4催化性能最好,当温度为25℃、RB5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c-CuFe2O4-300投加量为1 g/L、初始PDS浓度为8 mmol/L、初始pH为9.00时,RB5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2.9%,其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猝灭实验发现,催化位点在材料表面和孔隙部位,反应依赖材料表面二价铜/三价铜循环以及游离Cu2+的均相催化,SO4–?和?OH是主要活性产物.c-CuFe2O4具有超顺磁性,可以通过磁分离回收,4次循环实验后能够保持80%以上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55.
Irganox HP-136(3-芳基-苯并呋喃酮)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捕捉剂,它能有效地捕获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许多实验表明它在聚合物稳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了Irganox HP-136与传统抗氧剂的抗氧机理,并分析了其在PP稳定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李宏 《牙膏工业》2007,(3):34-39
论述了黄芩的资源、主要化学成份、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等。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份黄芩苷和黄芩素等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真菌、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紫外线、抗辐射和抑制酪氨酸酶等,可制备防治痤疮、防晒、祛斑关白、抗皮肤老化和防皱等功效性化妆品,防治牙周炎等口腔用品以及外用洗剂等。黄芩素和黄芩苷等黄芩中主要活性成份是集祛斑关白、防晒、抗敏、消炎和抗衰老多效合一的天然高效多功能化妆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57.
以桐油(TO)、桐酸(TA)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经Diels-Alder反应,得到桐油酸酐(TOM1~3)及桐酸酸酐(TAM)。在三乙胺催化下,TOM、TAM分子中酸酐分别与Irgacure2959[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的羟基反应,合成了4种裂解型光引发剂(TOMG1~3,TAMG)。用FTIR、1HNMR及HRMS表征了其结构,利用UV-vis考察了引发剂的光分解过程,用实时红外光谱探究了引发剂引发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的聚合过程。结果表明,在Irgacure2959和桐油改性的几种光引发剂中,TOMG3光引发性能最优。在紫外光强度为28 mW/cm2的光照下,以HDDA、PUA(聚氨酯丙烯酸酯)及TOMG3按质量比46:46:8复配的胶液的光固化表干时间为60 s,凝胶率为96%,固化膜的硬度及柔韧性分别为6H和5 mm,对玻璃的附着力为0级。  相似文献   
58.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1-苯乙基二硫代苯乙酸酯(PEPDTA)为RAFT试剂,在乙酸乙酯中实施了丙烯酸叔丁酯(tBA)的RAFT自由基聚合。分子量测试表明,在高转化率(93%)下P(tBA)的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1.1,且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体现了可控/"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
对不同种类光引发剂与丙烯酸酯型光固化树脂(APR)的紫外光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凝胶率的测定研究光固化速度的影响因素,对各种固化体系进行了漆膜性能测试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丙烯酸酯型环氧预聚物(AEP)、丙烯酸酯型光固化树脂、丙烯酸酯型光固化树脂/Omnicat-432-BPO体系热固化前后的涂膜结构.结果表明:光固化速度与光引发剂种类、丙烯酸含量及光敏剂有关;漆膜性能测试表明阳离子-BPO混杂光引发体系更有利于改善涂膜的硬度;阳离子-安息香丁醚混杂光引发体系不利于涂膜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0.
The degradation of p-nitrotoluene by O3/H2O2 process in a bubble contact column was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the molar ratio of hydrogen peroxide to ozone,pH value and t-butanol on the oxidation process were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er H2O2/O3 molar ratio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nitrotoluene was around 0.6,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the presence of t-butanol highly influenc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nitrotoluene. 5-methyl-2-nitrophenol, 2-methyl-5-nitrophenol, (4-nitrophenyl) methanol, 5-(hydroxymethyl)-2-nitro phenol, acetic acid, 2-methylpropane diacid and 2-(hydroxylmethyl)propane diacid were identified as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s and products through GC-MS. Radical reaction mechanism and degradation pathway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It is deduced that the benzene ring of p-nitrotoluene can be only destroyed by hydroxyl radicals through a polyhydroxy intermediate pathway. Then unstable polyhydroxy intermediates can be oxidized to different acid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rapid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