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85篇
  免费   2035篇
  国内免费   1483篇
电工技术   1692篇
综合类   2740篇
化学工业   4840篇
金属工艺   6611篇
机械仪表   2892篇
建筑科学   4213篇
矿业工程   1958篇
能源动力   477篇
轻工业   3435篇
水利工程   893篇
石油天然气   2662篇
武器工业   465篇
无线电   21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06篇
冶金工业   3410篇
原子能技术   250篇
自动化技术   2395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925篇
  2022年   915篇
  2021年   1004篇
  2020年   946篇
  2019年   1081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832篇
  2016年   1011篇
  2015年   1198篇
  2014年   2341篇
  2013年   1986篇
  2012年   2477篇
  2011年   2489篇
  2010年   2176篇
  2009年   2237篇
  2008年   2636篇
  2007年   2334篇
  2006年   1888篇
  2005年   1896篇
  2004年   1634篇
  2003年   1290篇
  2002年   1259篇
  2001年   1153篇
  2000年   1033篇
  1999年   865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783篇
  1996年   640篇
  1995年   677篇
  1994年   680篇
  1993年   549篇
  1992年   514篇
  1991年   321篇
  1990年   374篇
  1989年   360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某公司重整装置2014年2月因水、氮超标导致催化剂氮中毒和后续活性恢复为例,分析连续重整反再系统出现高水、高氮、低氯的环境后,催化剂发生严重氮中毒时装置的工艺表现以及处理方案。结果表明:由于加工福蒂斯等高氮原油比例过高,造成重整原料油氮含量升高,装置负荷优化调整大而注氯量偏低,同时重整再生空气干燥器干燥效果下降等原因,共同造成催化剂氮中毒,活性大幅降低,出现反应温降降低、产氢降量、生成油芳烃产率大幅下降。通过调整加工原油比例,优化原料预加氢操作、降低重整加工负荷和反应苛刻度、更换空气干燥剂等一系列措施,减少系统中氮和水等毒物的携带量,并提高重整再生注氯量等措施,使重整催化剂氮中毒得以有效控制并逐渐恢复活性。  相似文献   
12.
《塑料科技》2015,(8):90-94
以微胶囊所采用的不同包覆原料为主线,综述了三聚氰胺、密胺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聚脲、聚氨酯、富羟基材料、含硅材料等作为囊材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包覆效果、用于聚合物材料时的阻燃效果以及具体应用情况。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寻求稳定高效的囊壁材料,研究微胶囊化膨胀型阻燃剂与阻燃基体间的相容性,使膨胀型阻燃剂实现可控包覆,通过分子设计等手段使阻燃剂各组分配比更加合理等。  相似文献   
13.
何宁 《四川水泥》2020,(4):18-18
近些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桥梁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结构桥梁,其充分融合了连续桥梁以及钢结构桥梁的特点,防止了单一结构桥梁的弊端,能够有效满足多种类型桥梁(例如大跨度桥梁、高架桥等)建设。本文主要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结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能够对此种类型桥梁施工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对于提升其施工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非连续采空区矿柱力学原理,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下向水平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形成的非连续采空区中矿柱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非连续采空区中矿柱所受的力主要为覆岩的自重应力,水平应力对其影响不大;随着埋深的增加矿柱承受的垂直方向的力近似呈直线增加;随着非连续采空区跨度的增加(进路数量增加),非连续采空区受垂直方向的应力逐渐由围岩两侧向矿柱中间过渡。  相似文献   
15.
在Deform-3D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中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2A12铝合金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并系统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挤压力和等效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挤压角度对挤压力的影响较大;挤压角度和挤压速度对等效应变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两侧采空巷道挤压大变形控制难题,以山西丰汇煤矿布置在两采空区之间的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巷道覆岩结构特点与不同采动条件下围岩塑性区分布形态和应力环境,揭示两侧采空巷道挤压变形机理,并提出以“强化关键部位、注浆改性围岩”为核心的锚固加注浆联合支护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新支护方案对两侧采空巷道挤压变形控制效果好,可为类似条件下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巷道掘进效率,提出了掘锚一体化高效掘进的概念,指出高预应力锚固理论、空顶区顶板稳定控制理论、软岩流变理论、松动圈理论和锚杆支护动态信息设计方法等是掘锚一体机高效掘进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发现了高效掘进围岩破坏变形规律和低比能耗高效截割的有关规律。针对综掘工艺平行作业率低的难题,攻克了高效掘进系统集成配套技术,创新研制掘锚一体机、锚杆转载机、跨骑式锚杆钻车和柔性连续运输系统等装备,构建掘进、支护、运输、除尘等工序的同步作业线,掘支运平行作业时间由25%~35%增至50%~70%。攻克了掘锚一体化技术和全宽截割技术,研制了国产掘锚一体机,优化了截割功率、空顶距、接地比压,行走采用千伏级交流变频调速技术,解决了国外设备截割能力不足、适应性差等难题,研制了双驱动高速合流重型截割减速器,实现截割功率达340 kW,研制前探式临时支护,将临时支护空顶距由1 m减至0.4 m,研制宽型履带底盘,整机接地比压由0.28 MPa降至0.2 MPa;针对锚杆支护与转载运输平行作业的难题,攻克了空间多维度同步支护技术,研制了锚杆转载机和跨骑式锚杆钻车等设备,通过多组钻机实现多排多臂分段平行支护,掘进工作面采用低密度强力锚杆支护控制顶板,后部同步实施增强永久支护,形成"前疏后密,快速推进"协同支护体系;攻克了多钎杆钻孔自动接续技术,钎杆由机械手自动续装、由钎杆仓存储,解决了锚索钻装不连续的技术难题;针对胶带长距离搭接的难题,研制出柔性连续运输系统,设计了位姿锁定的蛇形关节架体、偏置摆动式油气悬挂、具有减摩降阻机构的迈步式自移机尾、穿梭动力站等核心部件,实现小半径90°转弯和150 m往复搭接、连续转载;针对高效掘进粉尘防治的难题,提出了固液气三幕组合控尘方法,将粉尘控制在掘进工作面并形成粉尘池,防止粉尘扩散;研制了可随主机设备移动的除尘装置,实现除尘装置与掘进设备同步移动;攻克了小体积无龙骨自承式菱形滤袋过滤技术,研制了矿用全自动紧凑型袋式除尘器,总尘除尘率达99.7%;攻克了滤网表面超疏水改性、双面两级流线型气液分离等技术,研制了矿用机载湿式负压除尘器。应用表明,与原有掘进方法相比,掘锚一体化高效掘进技术在稳定围岩和中等稳定围岩条件下提高掘进速度1~2倍。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南充至成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涪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大桥的设计特点展开论述,并指出了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关键点和相应的原因分析,可为今后的连续刚构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碳包覆磁铁矿粉等温还原速率的最佳影响因素,试验以烟煤与无烟煤为碳源,采用研磨时间为105 s的碳包覆磁铁矿粉,利用自制的动态还原反应炉分别测试以烟煤和无烟煤为碳源包覆磁铁矿粉在不同温度下的失重状态;结合多相反应速率方程做出三种限制性因素下的速率方程,通过线性拟合得出方程的拟合曲线相关系数和速率常数k,再结合最大似然法得出D3模型为最佳模型,即以气相扩散为限制性环节,模型方程为G(α)=[1-(1-α)~(1/3)]~2,计算得出的烟煤碳包覆还原反应活化能E_a为52.317 kJ/mol。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IEEE 802.11协议中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层一维广播性能分析模型不适用于小竞争窗口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了连续冻结过程(consecutive freeze process, CFP)现象的二维马尔科夫模型。将CFP映射为连续发送分组过程和连续退避冻结过程,分析得出饱和状态下节点各状态转移的概率,并推导出节点广播分组的性能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与一维分析模型相比,即使是在争用信道的竞争窗口较小情况下,该二维分析模型也能很好地预测饱和状态下节点广播分组的平均时延、吞吐量和成功接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