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87篇
  免费   10807篇
  国内免费   11078篇
电工技术   7064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2701篇
化学工业   17848篇
金属工艺   54363篇
机械仪表   15776篇
建筑科学   23382篇
矿业工程   8695篇
能源动力   3352篇
轻工业   2969篇
水利工程   6263篇
石油天然气   11157篇
武器工业   2038篇
无线电   59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422篇
冶金工业   25861篇
原子能技术   1682篇
自动化技术   2177篇
  2024年   1563篇
  2023年   5523篇
  2022年   4935篇
  2021年   6317篇
  2020年   5662篇
  2019年   6041篇
  2018年   2771篇
  2017年   4619篇
  2016年   5186篇
  2015年   6067篇
  2014年   11500篇
  2013年   8888篇
  2012年   10521篇
  2011年   10514篇
  2010年   9560篇
  2009年   10231篇
  2008年   11017篇
  2007年   10412篇
  2006年   8928篇
  2005年   8830篇
  2004年   8026篇
  2003年   7166篇
  2002年   6273篇
  2001年   5665篇
  2000年   5063篇
  1999年   4464篇
  1998年   4207篇
  1997年   3950篇
  1996年   3830篇
  1995年   3649篇
  1994年   3404篇
  1993年   2978篇
  1992年   3115篇
  1991年   3024篇
  1990年   2882篇
  1989年   2832篇
  1988年   368篇
  1987年   167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82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工具技术》2015,(11):71-74
抛光工艺作为工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对工件表面质量影响很大。页轮抛光具有高速和自锐特点,能够抛光出高质量的工件表面,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从页轮抛光钛合金试验出发,研究了页轮粒度、页轮线速度和进给速度对表面变质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抛光变质层内均为残余压应力状态,最大压应力层约为200μm;表面出现了加工硬化现象,最大硬化程度和深度分别为14.7%和20μm;微观组织中没有产生明显的晶粒扭曲和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2.
《铸造技术》2015,(5):1161-1163
以Q235钢为对象,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其在不同变形工艺下的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Q235钢在不同变形工艺下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受温度波动影响较大,较传统的方法测得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前者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比进口料和国产料的组织,确定了提高5052合金管材扩口性能组织的改进方向为细化组织晶粒度,消除组织各向异性。对比拉伸法和轧制法,发现轧制法生产的管材退火后组织晶粒更细小且各向异性更小。通过退火制度摸索,确定采用(470℃~490℃)×4h制度退火后的轧制管材组织的均匀程度最好,扩口成功率最高,完全可以达到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4.
105.
崔龙飞 《给水排水》2020,46(1):109-114
以南京某大型长江取水工程为例,对其设计及施工阶段的经验、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包括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工况下顶管穿越江堤处的受力模式以及顶管穿越江堤时江堤产生的沉降变形做了分析,并与现行规程、相关理论公式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对工程取水管顶管穿越江堤的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分析得出,棒材表面细小纵裂纹和表面裂口缺陷产生于铸坯加热之前,且与结晶器弯月面保护渣有关。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15CrMoG钢凝固相变过程,结合亚包晶钢连铸凝固特点综合分析15CrMoG钢棒材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和产生机理。结果表明:15CrMoG钢在固相线温度附近发生包晶反应L+δ→γ和包晶转变δ→γ,不仅导致初生坯壳生长不均匀,而且加剧P、S元素在凝固前沿的偏析。而初生坯壳不均匀是导致棒材表面缺陷根本原因。棒材表面细小纵裂纹产生于结晶器内坯壳薄弱处,经过二冷和轧制工序在夹杂物和硫偏聚处扩展长大。棒材表面裂口缺陷是初生坯壳不均匀导致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大,造成铸坯夹渣所致。通过控制[C]0.16%~0.17%、[S]≤0.005%、保护渣碱度1.2、熔点≥1200℃、粘度≥1.0Pa·s,260 mm×30mm铸坯水量150 m3/h,拉速0.5 m/min等措施,裂纹合格探伤合格率由原45%提高至98%。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固体渗碳技术对23CrNi3Mo钢进行表面渗碳处理,观察表面渗碳层的微观组织,建立碳含量、浓度与渗碳时间、温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表面碳浓度为0.72%~0.81%时能够获得良好渗碳效果。  相似文献   
110.
锦纶长丝的染色均匀度测试方法一直是采用人工判色方法,其判色结果会因人眼目光的不同导致经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企业节约成本和实际生产应用相当不利。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测试锦纶DTY长丝热收缩应力的方法,用热应力测试结果对锦纶染色性能进行预判,不需要进行织袜染色,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