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2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215篇
电工技术   3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84篇
化学工业   2759篇
金属工艺   176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72篇
矿业工程   194篇
能源动力   65篇
轻工业   391篇
水利工程   37篇
石油天然气   380篇
武器工业   117篇
无线电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5篇
冶金工业   388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选择多种催化剂用于催化癸二酸和 2 乙基己醇合成癸二酸二异辛酯 ,研究了固体超强酸SO2 -4/TiO2 Al2 O3的催化性能 ,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结果表明 ,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醇酸物质的量比为 3∶1;催化剂用量为 1.0g/mol癸二酸 ;带水剂甲苯为 10mL ;反应时间为 4 .5h ,酯化率达 98.5 %。  相似文献   
92.
采用低温固相法与常规液相法合成系列磷酸铵复盐NH4MPO4.H2O(M=Mn,Fe,Co,Ni,Cu),用XRD,FT-IR和SEM对产物进行表征,比较两种合成工艺及产物的颗粒形貌和大小。结果表明,除铜盐为斜方晶系外,其余都为正交晶系。与常规液相法相比,低温固相法不需要使用溶剂,能在低温短时间内合成磷酸铵复盐类化合物,但是需要晶化才能得到良好结晶体,合成的条件较为苛刻,容易有副反应发生,所得产品是片状结构,厚度为纳米尺寸的二维纳米材料,液相反应得到的产物颗粒是层状结构的微米级产品。  相似文献   
93.
在高氯酸铵(AP)生产中,原料高氯酸钠中所含的氯酸盐杂质量过大,会影响AP的热稳定性。进行了4种氯酸盐杂质去除实验,其中盐酸与过氧化氢工艺路线较理想:90℃反应1.0~1.5h,停止加热后再反应0.25~0.5 h,V(高氯酸钠):V(盐酸):V(过氧化氢)=400:4:1。最终能将高氯酸钠溶液中杂质氯酸钠质量含量降到较低程度,产品AP中氯酸钠质量分数≤0.014%,符合国军标。  相似文献   
94.
以羟丙基壳聚糖(HPCS)、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原料合成三元高分子共聚物(HPCS-AM-DAC)。采用FTIR、1HNMR、XRD、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硝酸铈铵用量、单体滴加时间及DAC用量对产物阳离子度及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为25 mL、丙烯酰胺为2 g、HPCS为1 g、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为1.7%(以HPCS质量为基准,下同)、单体滴加时间为35min、DAC为3.5g的条件下,产物的阳离子度和特性黏数均达到较佳值,分别为63.01%和468.81mL/g。采用壳聚糖(CTS)、HPCS、HPCS-AM-DAC及市售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高岭土模拟废水进行絮凝实验,考察了絮凝体系pH、不同絮凝产品投加量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浊度为200NTU的高岭土模拟废水中,HPCS-AM-DAC絮凝的适宜pH为2~6,适宜投加量为2~5 mg/L,在该条件下浊度去除率均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95.
以氟化铵溶液和含氟硅渣为原料,通过化学溶解的方式,制备氟硅酸铵产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氟化铵溶液浓度和物料配比(氟化铵与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比)等不同工艺条件对氟硅酸铵收率、二氧化硅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93 ℃、反应时间为60 min、氟化铵溶液质量分数为20%~30%、物料配比为6∶1.1、反应体系搅拌速度为200~300 r/min时,氟硅酸铵的收率和氟化铵的转化率可控制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6.
酸性铵盐沉钒条件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温度、时间、搅拌强度为变量,以沉淀率、抽滤后滤饼含水量、烘干后多钒酸铵(APV)中杂质含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对酸性铵盐沉钒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以含钒30 g/L左右的溶液为原料,加硫酸铵后用硫酸调节pH至2.2左右,沸水浴(95℃)中沉淀120 min左右,桨式搅拌转速300 r/min,可获得99%以上的沉淀率,抽滤滤饼含水量20%以下,烘干后APV含Na 0.70%~ 1.08%, S 0.78%~1.20%.  相似文献   
97.
A novel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quaternary ammonium ionomer of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triblock copolymer (SBS) was developed by a ring‐opening reaction of epoxidized SBS with tri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presence of a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The iono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and 1H‐NMR spectroscopy. Its water absorbency, oil absorbency, dilute solution viscosity, and use as a compatibilizer for the blending of SBS and chl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 (CSP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the epoxy groups can be completely converted to the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s. The IR spectrum did not exhibit the absorption peak for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s, whereas the 1H‐NMR spectrum and titration method demonstrated it. With increasing ionic group content, the water absorbency of the ionomer increased whereas its oil absorbency decreased. These indicated the amphiphilic character of the SBS ionomer. The dilute solution viscosity of the ionomer in toluene/methanol (9/1) solv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 content. The ionomer was used as a compatibilizer for the blends of SBS and CSPE.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the ionomer to the blend enhanc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2 wt % ionomer based on the blend increased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ultimate elongation of the blend nearly 2 times. The blends of equal parts SBS and CSPE behaved as oil‐resistant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9: 1975–1980, 2006  相似文献   
98.
从原子经济性出发,对以碳酸铈为原料合成硝酸铈铵的绿色化学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了对比.与传统工艺相比,绿色化学工艺的原子利用率提高30.01个百分点,原子效率因子提高24.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9.
在常压条件下研究以湿法磷酸生产的磷酸二氢铵和尿素为原料生产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条件,得到较温和的合成低聚合度聚磷酸铵的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试验对聚磷酸铵的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5h,原料配比(磷酸二氢铵与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1.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聚磷酸铵的聚合度达到了34,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6.65%和70.20%(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0.
以硫氰酸铵和水合肼为原料,用丙酮作异构催化剂合成氨基硫脲。一次收率为89.03%,用50%母液循环使用,收率达到92.5%,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