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9篇
  免费   823篇
  国内免费   194篇
电工技术   273篇
综合类   486篇
化学工业   4227篇
金属工艺   166篇
机械仪表   262篇
建筑科学   393篇
矿业工程   206篇
能源动力   344篇
轻工业   3044篇
水利工程   121篇
石油天然气   144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1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2篇
冶金工业   292篇
原子能技术   32篇
自动化技术   18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1578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采用热风干燥方法进行配合胶乳和硫化胶乳胶膜的干燥实验,研究了两种天然胶乳胶膜的千燥动力学过程及干燥过程与橡胶分子链交联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配合胶乳膜干燥的活化能Ea1=314kJ·mol^-1,硫化天然胶膜的干燥活化能Ea2=63.6kJ·mol^-1,配合胶乳膜较硫化胶乳膜易于干燥;在相同条件下,配合胶乳膜的交联密度始终低于硫化胶巍膜。配合胶乳膜和硫化胶乳膜的干燥过程与硫化过程并不同步,过度的加热干燥会导致交联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52.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天然胶乳厚胶膜在热风与红外线两种干燥方式下的干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红外干燥的干燥速率常数远大于热风干燥,采用红外干燥可大大缩短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和厚度均显著影响干燥过程,红外干燥对温度更敏感。通过动力学拟合结果,得到了干燥动力学方程,可以预测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953.
田青  李胜  刘涛  孟辉 《山东化工》2009,38(10):9-11
干燥技术处理含油污泥.已经成为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的研究热点。先简要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来源,又着重介绍了干燥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指出利用干燥技术对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具有可资源化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4.
硫酸干吸工序串酸自控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硫酸干吸工序的串酸机理和自动控制流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四套可行方案均能利用酸浓和液位参数对干吸系统的串酸量和产酸量实施自动控制,依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比较优劣,阐述了最为简单直接且易于操作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55.
Here we present a modular process for the flexible production of magnetic beads with variabl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anion or cation exchanger functionalities. Magnetic beads are used in bio‐separations and downstream processing to remove a valuable substance from e.g., a fermentation broth (Magnetic Fishing). The magnetic beads we are presenting here consist of a composite material, containing nanoscale magnetite and ion exchanger particles which are embedded into a polymer matrix. With this composite concept, anion and cation exchanger properties are available in magnetic beads with different matrix polymers (PVB, PVA, PMMA, and PVAc). The content of magnetite was varied in a range between 0 and 40 wt %, ion exchanger particles between 0 and 60 wt % and the matrix polymer between 20 and 60 wt %. The magnetic bead characteristics, which determine the application properties, are shown. Thermo gravimetrical analyses, FTIR spectra and measurements of the ion exchange capacity prove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in respect to the magnetic beads composition. In an adsorption experiment, it was possible to achieve a maximum capacity of 270 mg/g for β‐galactosidase with PVB‐beads.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9  相似文献   
956.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特点及在催化剂制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介绍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超临界流体造粒技术、超临界流体模板和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的技术原理、特点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超临界流体在催化剂制备方面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57.
季坤 《福建建材》2009,(1):85-87
本文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这对施工中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8.
李春英  吴志强 《安徽建筑》2009,16(5):78-78,88
更多的建设工程项目基础会遇到粘土层,而粘土层中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增加了深基础施工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而采用快速锚固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就快速土层锚杆的应用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59.
陈兵  王菁 《建筑材料学报》2009,12(6):650-655
以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为胶凝材料制备出了表观密度为1 800~750 kg/m~3的可用于结构的磷酸镁水泥-聚苯乙烯泡沫(MPC-EPS)混凝土.试验研究了MPC-EPS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干缩性能、吸水率及抗冻融和干湿循环能力.结果表明:MPC-EPS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且EPS掺量越大,其早期强度发展越快;与普通水泥为胶凝材料的EPS混凝土相比,MPC-EPS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干缩变形和吸水率,是一种耐久性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960.
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drying rate of biopolymer films. The diffusivity of water in this biopolymer film i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the water concentration. This creates a situation where simply increasing gas velocity can decrease the actual drying rate. The model revealed that the main factor limiting the drying of the biopolymer film was a significant and rapid decrease in the diffusivity of water through the film as the film dried. To avoid this a pulsing scheme was proposed where the velocity of the drying gas would be vari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is variation allowed for a compromise between a high overall drying rate and maintaining a high diffusivity within the film. 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gas velocities was 0.8 and 0.6 m/s with a duration of 10 min at the high and low gas velo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