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1篇
电工技术   648篇
综合类   92篇
化学工业   77篇
金属工艺   127篇
机械仪表   336篇
建筑科学   129篇
矿业工程   159篇
能源动力   30篇
轻工业   43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武器工业   227篇
无线电   2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4篇
冶金工业   55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24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oday's news readers can be easily overwhelmed by the numerous news articles online. To cope with information overload, online news media publishes timelines for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news topics. However, the timeline summary does not show the relationship of storylines, and is not intuitive for readers to comprehe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lex news topic.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 novel problem of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s of storylines in a news topic. An interaction of two storylines is signified by informative news events that play a key role in both storylines. Storyline interactions can indicate key phases of a news topic, and reveal the latent connections amo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tory. We address the coherence between news articles which is not considered in traditional similarity-based methods, and discover salient storyline interactions to form a clear, global picture of the news topic. User preference can be naturally integrated into our method to generate query-specific result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n ten news topic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ethod ove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32.
番茄 《电脑迷》2014,(3):28-29
正普通用户衡量移动电源的标准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容量大、外观时尚。其实这只是衡量移动电源简单的标准,如果将一款移动电源拆后便会发现,内部原件的差别会为移动电源的使用带来直接的影响。抛18650电芯与聚合物锂电池不说,容易被用户忽略的电路板恰恰是一款移动电源的重中之重,其起到的升压、电路保护以及过载保护都是移动电源锁要的。  相似文献   
33.
静不稳定控制技术作为现代航空航天、水中兵器主动控制技术,在近些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某静不稳定鱼雷,建立了纵向运动模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俯仰通道三回路过载控制系统,最后对设计出的控制器进行了特征点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说明,三回路过载控制方法能较好地控制静不稳定鱼雷。  相似文献   
34.
给出了一种测量高量程冲击加速度的硅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加速度传感器采用整体式悬臂梁结构,在硅片平面内设计了两个分布方向相反结构相同的悬臂梁,每个悬臂梁顶端通过硼扩散形成两个压敏电阻,四个压敏电阻构成惠斯通全桥连接.悬臂梁两侧面和过载保护曲面采用DRIE技术加工,过载保护曲面设计成近似于冲击加速度传感器承受最大加速度时悬臂梁弯曲曲面的形状,一方面提高了悬臂梁过载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阻尼至临界阻尼,有效提高了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频率带宽.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达到3.024μV/g,工作频率带宽达到0~81 kHZ,量程达到0~50 000 g.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能够满足测量冲击过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5.
水下航行器高速斜入水冲击的探索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大型非线性瞬态动力软件MSC.dytran,对某型号圆盘尖拱头型的水下航行器4种姿态角的高速斜入水冲击进行了探索性的数值仿真研究。在仿真中,对MSC.dytran在高速入水冲击方面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模型中欧拉网格和拉格朗日网格的尺寸比对收敛性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此水下航行器高速斜入水冲击的运动学参数,例如速度时间历程和速度变化量以及过载和载荷等力学参数。这些仿真结果对水下航行器高速入水的后续弹道设计以及头部壳体强度的设计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为提高起重机变幅系统过载制动的平稳性和快速性,保护起重机臂架安全,提出了一种应用电液比例方向阀平缓切断变幅系统油路的过载自动控制新方法.分析了液压起重机过载控制方式,基于键合图理论建立了变幅系统下降工况的机液耦合模型.应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解析,计算了在30°、45°、60°吊臂仰角、电液比例阀不同关闭时间下,变幅油缸活塞杆的速度响应.得出了变幅系统制动时兼顾平稳性和灵敏性要求,比例方向阀最优关闭时间为0.2s的结论.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和优化参数的正确性,为液压起重机过载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决目前Parlay X网关过载算法灵活性低、不能有效地使会话量最大化的问题,给出了基于合约的Parlay X网关系统架构。根据Parlay X消息类型特点设置消息优先级,根据消息优先级选择丢弃或者缓存消息,之后根据负载情况进行负载均衡以及接入控制,通过四个阶段来实现过载控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传统过载控制,该机制能在保证新建会话消息接收数量的同时提高其他类型消息的接收数量,减少平均服务时间,在满足合约限制的情况下,保证最大会话数量。  相似文献   
38.
李姝  杨华  宋波 《计算机科学》2021,48(10):351-358
供应链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供应链网络的级联失效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多层供应链网络混合失效模型,更好地模拟了真实供应链网络欠载失效和过载级联失效的过程,为预防供应链网络崩溃提供了参考.首先,建立了上层供应商网络过载级联失效模型和下层零售商网络欠载失效模型,它们共同构成了上下层网络混合的供应链网络模型;然后,通过采用不同的攻击方式攻击上下层网络,分析了供应链网络的失效迭代过程和脆弱性.在初始攻击比例一定的情况下,上层供应商网络相较于下层零售商网络有更强的鲁棒性,初始攻击节点为上层供应商网络节点时,网络崩溃的阈值更低,更容易使供应链网络发生全面崩溃.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预防供应链网络崩溃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9.
为减少探月返回飞船再入数值预测校正制导方法在跳跃段倾侧角的偏转频率、实现过载的有效抑制,采用搜索跳跃段的倾侧角偏转能量点和末段阻力加速度反馈补偿的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数值预测校正制导方法.首先,用割线法搜索倾侧角偏转能量点,使得飞船在跳跃段只进行一次偏转即可实现落点精度要求;然后,根据指数大气假设,得到阻力加速度的导数,并根据过载约束定义参考阻力加速度;最后,采用阻力加速度及其导数与参考阻力加速度及其导数的误差对倾侧角的大小进行反馈补偿,抑制末段轨迹的过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倾侧角偏转次数少,过载抑制能力强,鲁棒性好,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方法存在的跳跃段倾侧角偏转频率高,末段过载抑制能力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对北京吉兆调频发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