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1篇
  免费   3159篇
  国内免费   2092篇
电工技术   834篇
综合类   1313篇
化学工业   648篇
金属工艺   1323篇
机械仪表   1076篇
建筑科学   506篇
矿业工程   135篇
能源动力   127篇
轻工业   503篇
水利工程   190篇
石油天然气   255篇
武器工业   119篇
无线电   27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08篇
冶金工业   632篇
原子能技术   91篇
自动化技术   8040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739篇
  2021年   873篇
  2020年   839篇
  2019年   589篇
  2018年   478篇
  2017年   639篇
  2016年   710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1083篇
  2013年   975篇
  2012年   1259篇
  2011年   1275篇
  2010年   1084篇
  2009年   1050篇
  2008年   1010篇
  2007年   1115篇
  2006年   912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The effect of deformation speed on defect structures introduced into bulk gold specimens at 298 K has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over a wide range of strain rate from ′=10−2 to 106 s−1. As strain rate increased, dislocation structure changed from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so-called cell structure, to random distribution. Also, stacking fault tetrahedra (SFTs) were produced at anomalously high density by deformation at high strain rate. The anomalous production of SFTs observed at high strain rat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microstructure induced by dislocation-free plastic deformation, which has been recently reported in deformation of gold thin foils. Thu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 that high-speed deformation induces an abnormal mechanism of plastic deformation, which falls beyond the scope of dislocation theory. Numerical analysis of dislocation structure and SFTs revealed that the transition point of variation of deformation mode is around the strain rate of 103 s−1.  相似文献   
62.
本文综述了氟化物玻璃中的分相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应用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电子能量损失谱及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研究了锆钡镧铝氟化物玻璃中的液-液分相,发现此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该类玻璃之中。对玻璃成分与分相形貌及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对析出晶相种类及分相与析晶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欲降低氟化物玻璃的光损耗,分相与析晶一样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3.
魏悦广  杨卫 《工程力学》1992,9(1):11-18
本文基于弹塑性分叉理论研究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破坏模式和压缩强度对缺陷的敏感性问题。对于常见复合材料,所得结论是:无缺陷或者小缺陷情况的破坏模式为倾斜破坏带;大缺陷情况的破坏模式为水平破坏带;形成水平破坏带的压力值小于形成倾斜破坏带的压力。  相似文献   
64.
基于模糊度测度和改进遗传算法的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模糊集理论进行图像分割,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度测度函数,它衡量了背景模糊集和某一个二值图像的相似性:模糊度越小,这种相似程度越大;并且对模糊度的计算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比较运算和加法运算,便于硬件实现。本文利用遗传算法求取最佳阈值,针对遗传算法的某些不足之处.我们利用精英策略和模拟退火的思想,对其做了一些修正。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Shannon熵方法和模糊熵方法,本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分割结果,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65.
硅外延片中的杂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5类掺杂源影响硅的外延片中的杂质分布。主掺杂质控制外延层的杂质浓度,决定外延层的电阻率。固态外扩散、气相自掺杂和系统自掺杂影响衬底界面附近的外延层杂质浓度的深度分布。该文介绍了此3类掺杂源的掺杂过程和抑制方法。金属杂质在外延层中对器件有害,防止沾污和使用吸杂技术能降低金属杂质在外延层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66.
边缘检测是图像分割的重要环节,边缘提取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图像处理的效果。数学形态学用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结构元素”去度量图像的形态,以解决图像处理和分析问题。文章通过对多种边缘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结合高速公路路口汽车图像噪声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复合顺序形态变换的车牌边缘检测。该方法不但能有效地改善有噪图像边缘检测的效果,鲁棒性好,而且并行快速,便于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67.
基桩孔内摄像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桩孔内摄像技术在有桩身竖向孔的预制桩或钻有竖向孔的灌注桩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该方法的原理、仪器的研制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工程实践证实了该技术具有直观、精确、可进行多重缺陷检测及进行定量分析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8.
基于二维直方图分析的二元子图微光图像增强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基于二维直方图分析的二元子图微光图像增强处理算法,根据原始图像的二维直方图分布特征,依据相邻像素的相关性数据,将图像分割成二元子图像,对每个子图像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增强处理,最后合成得到完整的处理图像,通过用信息容量等图像评价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此算法克服了对整幅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时难以把握局部细节的缺点,得到了具有较好视觉质量的处理后微光图像。  相似文献   
69.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ward pedestrian detection and tracking from infrared imagery using joint shape and appearance cues. A layered representation is first introduced and a generalized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separate infrared images into background (still) and foreground (moving) layers regardless of camera panning. In the two-pass scheme of detecting pedestrians from the foreground layer: shape cue is first used to eliminate non-pedestrian moving objects and then appearance cue helps to locate the exact position of pedestrians. Templates with varying sizes are sequentially applied to detect pedestrians at multiple scales to accommodate different camera distances. To facilitate the task of pedestrian tracking, we formulate the problem of shot segmentation and present a graph matching-based tracking algorithm that jointly exploits the shape, appearance and distance inform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both OSU Infrared Image Database and WVU Infrared Video Database are reported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our algorithm.  相似文献   
70.
应用有限元法对未焊透的椭圆接管结构进行了应力数值分析,并应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法,对该结构进行了疲劳分析,得出结构因未焊透缺陷导致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