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63篇
  免费   5618篇
  国内免费   3584篇
电工技术   3659篇
综合类   5038篇
化学工业   7738篇
金属工艺   5155篇
机械仪表   6027篇
建筑科学   7107篇
矿业工程   4862篇
能源动力   3092篇
轻工业   4319篇
水利工程   2212篇
石油天然气   8544篇
武器工业   821篇
无线电   32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51篇
冶金工业   2671篇
原子能技术   935篇
自动化技术   5726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674篇
  2022年   1375篇
  2021年   1847篇
  2020年   1924篇
  2019年   1588篇
  2018年   1483篇
  2017年   1977篇
  2016年   2218篇
  2015年   2482篇
  2014年   4200篇
  2013年   4161篇
  2012年   5189篇
  2011年   5518篇
  2010年   4076篇
  2009年   3942篇
  2008年   3601篇
  2007年   4412篇
  2006年   4204篇
  2005年   3595篇
  2004年   3149篇
  2003年   2660篇
  2002年   2306篇
  2001年   2001篇
  2000年   1673篇
  1999年   1371篇
  1998年   1155篇
  1997年   940篇
  1996年   786篇
  1995年   683篇
  1994年   576篇
  1993年   337篇
  1992年   310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9篇
  1965年   17篇
  195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e technique of high pressure is utilized to study the carrier transport behaviour in doped and undoped bulk amorphous (GeSe3·5)100−x Bi x (x=0, 2, 4, 10) down to liquid nitrogen temperature to observe impurity induced modifications in amorphous semiconductors. It is observed that pressure induced effects in lightly doped (2 at % Bi) and heavily doped (x=4, 10) semiconductors are markedly different.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view of the incorporation behaviour of the bismuth impurity.  相似文献   
132.
反渗透膜仓用韧性环氧树脂基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上广泛使用反渗透膜仓制备高纯水,为了用玻璃钢替代不锈钢,研究了一种适合湿法缠绕的反渗透膜仓用韧性环氧基体。在配方中采用液体酸酐固化剂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和高效活性增韧剂,对树脂基体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耐水性能的研究表明该树脂基体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拉伸强度≥86.2MPa,断裂延伸率≥5.2%,弯曲强度≥139MPa,制得膜仓爆破时纤维强度转化率高达88.7%,耐疲劳达10万次而无损伤。此外,配方体系室温下粘度为0.35~0.4Pa·s,适用期≥8h,室温下在水中浸泡180d后吸水率低于0.5%,同不锈钢相比成本降低1/2。实验结果表明,该韧性环氧基体完全适用于反渗透膜仓使用。  相似文献   
133.
The addition of metallic Ir and Pt to a fullerene-forming, atmospheric-pressure plasma reactor was found to influence the generation of carbonaceous product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dded metals were efficiently dispersed into the plasma and that their presence increased the yield of fullerenes. The addition of Ir led to a noticeable shift in the fullerene distribution towards C60, whereas the addition of Pt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C60 oxides and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higher fullerenes. Addition of Ir also caused a reduction of the soot particle size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nsiderable quantity of carbon nanotubes.  相似文献   
134.
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声将  何敏  任佳 《天然气工业》2006,26(3):111-113
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已有大量超声波流量计用于高压、大流量的天然气计量。尽管我国已于2001年颁布并实施了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使用方面的国家标准GB/T18604-2001,但是随着超声波流量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国内外对超声波流量计计量性能的影响因素已有了进一步的研究;而且,目前我国超声波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中的应用效果也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因此,根据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噪声、脏污、压力及温度测量对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改变虽经实验室检定合格、但用于现场却不能达到预期计量性能效果的情况,使超声波流量计在现场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5.
一氯胺消毒剂检测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立  方闻  谭斌  李翠颖 《供水技术》2008,2(5):43-45
讨论了传统一氯胺测定方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并介绍了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以使水厂饮用水消毒中产生尽可能多的一氯胺,还可以使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中一氯胺的检测精确,而不受有机氯胺、亚硝酸盐和锰的干扰;帮助水厂控制过量投加氯和氨,从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6.
介绍了PTA压力离心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工作原理、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了增大沉渣在过渡区及脱水区滞留的时问,同时为达到在过渡区及脱水区对沉渣加入纯净水进行再冲洗的目的,对螺旋送料转子、挡液环、进料管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沉渣在脱水区的停留时间由0.44a增至0.72s,2.5~3t/h的冲洗水对脱水区的沉渣进行冲洗效果较好。产品中的杂质质量分数较改造前减少15%,产品优等品率提高到99%。  相似文献   
137.
渤中13-1油田井身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中 1 3- 1油田钻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利用测井、地质、录井和钻井资料 ,对该油田的井身结构进行研究 ,设计出合理的井身结构 ,优化了套管程序 ,为进一步减少钻井过程中漏、喷、塌、卡等复杂情况的发生 ,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胡平 《南方金属》2003,(2):9-12
通过对飞剪剪切长度,精度,剪刃间隙和压板机构等参数的优化,来提高钢板的剪切质量。  相似文献   
139.
介绍了安装在液压试验机上的一种集冲裁、切口作用于一体的复合冲裁模的设计,解决了没有压力机的情况下冲裁件的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140.
ABSTRACT: Can labels unknowingly influence a person's taste perceptions? Using a “phantom ingredient” taste test,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labeled ingredient (soy) was shown to influence sensory evaluations of a food. In particular, a nutrition bar wrongly purporting to contain soy generated negative ratings of taste, aftertaste, and attitude, yet generated favorable ratings of its nutritiousness. Because there was actually no soy in the product, these differences represent biases caused by ingredient labeling. Given the appropriate segment of consumers (health‐oriented), ingredient labeling may have more favorable consequences. This power of suggestion might also be expanded to other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such as those involving biotechnology or organic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