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3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2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张瑞洵  随裕芬  孙雅芳 《人民黄河》2000,25(7):38-38,45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塔基础被多条断层及其破碎带切割,形成4个比较完整的岩体和3个岩体破碎带,对进水塔的稳定极为不利。通过对基础应力,变形和破碎带对进水塔影响的分析,以及经济合理性的比较,确定对断层破碎带采用局部处理方案,即对各个断层带开挖后回填混凝土,并进行固结灌浆。这样满足了地基整体稳定性的,在经济上又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2.
李纪新 《人民黄河》1998,20(8):29-30
小浪底工程排沙洞布置在进水塔的最低层,担负着水库泄洪、排沙、排污的任务。排沙洞为压力洞,工作闸门布置在隧洞出口,门后为明流隧洞段,水流经明流段出口末端挑坎泄入下游消力池。工作闸门采用偏心铰弧门,孔口尺寸为4.4m×4.5m,设计水头122.05m,总水压力为42000kN。为了调节下泄流量和保证进水塔前冲沙漏斗,需要闸门经常启闭和局部开启泄流,同时为避免排沙洞洞身磨损,控制洞内流速,也要求闸门局部开启控泄。因此闸门具有运用频繁,经常局部开启泄流的特点,运行条件十分复杂。1主止水选择目前国内外水电工程,对于100m以上…  相似文献   
93.
郭朝文  王胜 《人民黄河》1998,20(10):31-33
小浪底工程进水口引渠导墙跨越F236、F238两大断层及其间的小断层所在的冲沟,其作用是同进水塔建筑物协调运用,引导水沙在进水塔前缘形成逆时针大回流,产生大的冲刷漏斗,以有效地防止进水口被泥沙淤堵和顺利地排污排漂。基础处理采用了混凝土塞与固结灌浆相结合的方法,并针对不同区段的地基优劣,采用了轻型混凝土结构、重力式挡土墙和混凝土基座堆石体等不同的结构型式,以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4.
95.
96.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规模巨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国内外专家公认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的建设不仅凝聚着中国工程建设者的心血,也同国外建设者先进的管理经验、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密不可分.国际承包商利用先进配套的大型施工设备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建设小浪底工程.随着国外先进技术在小浪底工程上的应用,必然对国内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注入活力,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7.
小浪底工程截流前的安全监测成果很多,这里仅通过对几项主要监测成果的初步分析,认为安全监测是指导小浪底工程出水口边坡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是进一步校核、完善预应力锚索设计理论的必要手段,同时,为判断进水口边坡F_(421)断层产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我国于1964年在安徽梅山水库首次使用预应力锚索。随着其作为一种深层锚固加固手段的不断成功应用,愈来愈多地应用在坝基、洞室、挡墙、边坡等加固工程中。本文介绍全长粘结式预应力锚索和双层防护自由式预应力锚索在小浪底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
李立刚 《水力发电》2004,30(9):47-48,59
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初期运行管理阶段,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枢纽的稳定运行,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小浪底水力发电厂建立了水工建筑物工作票管理制度、巡视检查制度和观测制度等,并对影响枢纽安全稳定运行的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缺陷处理。  相似文献   
100.
在小底工程首次蓄水期观测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了人工采集和自动化数据采集两种数据采集方法,详细、准确地确定仪器类型、计算公式和计算参数及仪器位置参数,利用XLDDB观测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更新,过程线的绘制、数据排查和数据报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观测数据的日常处理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