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57篇
建筑科学   49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39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水资源短缺,灌溉面积小,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制约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和粮食产量增长,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建平县灌溉试验站与辽宁省水科院合作在2009—2011年连续3 a做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在灌溉制度、农业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大垄双行不同密度下滴灌对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垄双行膜下种植是玉米种植方式的一次革命,具有低能耗、高节水的特征,比其它方式灌溉技术节水60%以上,而且增加了种植的密度,再配以膜下滴灌措施又可以达到节水增产效果。最高较传统种植增产5 610 kg/hm2,纯收益增加10 098元/hm2。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已被推广区群众所认识和接受,这项技术为该县节水灌溉技术探索一条新路,使农业缺水严重问题得到缓解,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42.
沟垄覆膜集雨技术在旱区农业中的显著节水增产作用,使其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农业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研究适宜于燕麦的沟垄集雨方式,分析其耗水规律,丰富沟垄集雨模型,设计了4个处理:T1—平地种植,T2—沟垄不覆膜不供水种植,T3—沟垄覆膜不供水种植,T4—平地充分供水种植。结果表明:(1)在燕麦的主要生育阶段,除T4处理之外,T1处理的耗水量要高于T2和T3处理;(2)T3处理显著地增加了耕作层0~30cm剖面的土壤水分,达到6.93mm,而T1处理土壤各剖面的水分消耗量最高;(3)T4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 854kg/hm2,T3处理的产量为1 611.2kg/hm2,T4较T3高242.8kg/hm2。而在不供水的各处理之中(T1、T2、T3),T3较T1和T2分别增产28.1%和27.8%;(4)T4处理各产量构成为各处理中最高,T3处理显著降低了燕麦的千粒重,其值仅为13.9g,其余主要指标均显著高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243.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  相似文献   
244.
以福建省周宁县后垄溪二级水电站为例,阐述其引水隧洞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设计施工方案选取,并对施工过程中遭遇汛期时的度汛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施工方案以及合理的度汛措施选取,使引水隧洞能够长期保证稳定运营,可为类似引水隧洞工程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45.
辽宁丹东东部地区铅锌矿位于辽东青城子一吉林荒沟山一朝鲜检德铅锌矿带上。赋存于辽东优、冒地槽的过渡带,靠近优地槽一侧的碳酸盐岩建造中。矿体受岩相、岩性拉制明显,属层控矿床。吕梁构造旋回的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带的改造不明显。矿带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张家堡子铅锌矿形成于封闭盆地环境,矿质来源于大陆边缘深部液态矿源层。  相似文献   
246.
行唐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浅山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60mm,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91.81km~2,由于灌溉条件限制,抗旱能力较差,受群众传统的耕作习惯影响,顺坡耕作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肥力下降。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加快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建设,开展了垄向区田耕作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节水抗旱、保持水土、增产增  相似文献   
247.
为进一步加强传统采矿工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融合发展,构建安全、智能、绿色、高效的煤矿,以张家峁煤矿为例介绍了智慧煤矿巨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矿井建设。以智慧煤矿总体规划及综合管理操作平台设计、智能化无人生产系统、智能化巷道掘进系统、环境感知及辅助系统、智能场区建设等为主线,进行张家峁智慧煤矿巨系统的建设。通过对煤矿5G移动通信技术,透明矿山三维管控平台关键技术,煤矿生产危险源分析预测技术,矿山采掘接续一张图集成技术,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协同控制技术,环境感知及一通三防智能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信息孤岛,提升了智能化采掘能力,提高了数据驱动决策,实现了矿区全域多源数据深度融合,生产效能、安全态势与业务流程协同优化的多维场景平衡综合分析决策,形成矿区智能化管理、高效协同运行新体系。  相似文献   
248.
张家场气田石炭系气藏属川东地区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集层的裂缝—孔隙型气藏,进入开采后期,由于受异常井、出水井、及增压机组的影响,未能达到应有的生产规模。文章剖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9.
小麦垄膜沟植精播技术就是利用垄膜沟植机具,进行开沟、起垄、在垄上铺膜,在膜际沟内实现深施化肥,精量播种的一种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将地膜栽培与沟播技术相结合,具有蓄水保墒、集雨增雨、增加地温、改良土壤的作用,1998年,我县从内蒙古自治区引进这项技术,应用于春小麦栽培,经过几年的试验,这顶技术具有很强的防寒、抗旱性、增产成效显著,每公顷可增产粮食600公斤-1200公斤,增幅为41%-83%,是目前高寒旱作农业区最理想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50.
贵州矿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大多属低、中山垄脊地貌,以此典型地质条件下的攀枝花煤矿1107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置换条带煤柱开采,一种“采-留-充”结合的减损开采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降低了采煤对矿区环境和地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了保留煤柱宽度a不小于20 m,条带开采宽度b为25~35 m,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条带开采方案的地表变形特征,综合优选“采-留”方案,后针对优选方案充填置换煤柱进行再次模拟分析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置换煤柱比例为25%、50%、75%,研究了不同置换率充填对上覆岩层移动的影响,根据上覆岩层的条件合理确定置换率,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方案“采35 m留30 m,置换率25%~50%”最为合理,地表二次变形不明显,地表变形符合建筑物损毁等级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