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8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14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通过对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建筑设计策略的分析,提出一种植根于地方乡土聚落下建筑现代性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42.
以广东侨乡聚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近代侨汇经济影响下广东侨乡聚落的发展状况,从其初兴发展期、全盛繁荣期、低潮衰落期三个阶段进行了详细论述,为侨乡聚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Planning》2019,(3)
以中国知名乡村旅游地婺源的传统聚落"篁岭"为研究个案,采用文化地理学中景观基因信息链的理论视角,通过对篁岭传统聚落地域文化景观基因的发掘,析出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篁岭古村地域文化信息,同时结合旅游体验的塑造理念,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旅游体验开发概念和内涵,深度构建了篁岭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元-信息点-信息廊道"(核—点—轴)联动一体的旅游体验开发模式。尝试为婺源篁岭、徽州乃至全国传统聚落旅游开发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永续传承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建筑师王昀是日本东京大学博士,2001年回国,在北京成立了方体空间工作室,同时,他也是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的副教授,主要开展聚落研究.2005年末,在北京西郊五环边上,由方体空间设计的两个建筑面积各为800余平方米的大型别墅和别墅区会所建成,三者属于庐师山庄项目。我和王昀建筑师的谈话就是基于庐师山庄的这两栋别墅而展开.  相似文献   
45.
最近有幸访问了电视剧《闯关东》拍摄外景地之一的山东章丘朱家峪。朱家峪被称为“齐鲁第一古村”,这是因为它有秀美的山村和古老的文化,历经沧海桑田,事易时移,今日仍然绽放着奇异的光彩。在参观了这个宁静祥和,古韵悠悠的“江北聚落标本”之后,看到《闯关东》剧中女主角之一“鲜儿”的“家”,  相似文献   
46.
传统民居聚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人类为求生存,在自然界求适应,在共处中求和谐,在实践中求融合的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以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7.
任亚鹏  王江萍 《风景园林》2018,25(11):117-122
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日渐成为城乡规划设计领域关注的热点,尊重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已被纳入了常规的统筹领域。本文以发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世界分布广泛的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先民对于自然、空间的认识。从被选定的聚落空间里可反映自然观念的要素:如民俗文化、择地环境、住宅建筑等方面着眼,明晰其在发生期、形成期、发展期、保全期、存续期各阶段的表现,通过在该过程中所对应的现象,认识其规律,旨在在尊重传统、有利当下的前提下使其保存发展,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祝晓峰 《建筑技艺》2021,27(10):38-45
云锦路活动之家作为山水秀建筑设计事务所"家的延伸"系列作品,解析了建筑师如何通过建筑本体形制介入场地和功能,运用折板和支撑结构的整合设计来营造聚落性空间,并与使用和运营产生交互.  相似文献   
49.
潘莹  段佳卉  施瑛 《南方建筑》2021,(3):130-136
为研究广东三大汉民系传统聚落在长期抵御自然灾害侵袭的过程中,形成的包含聚落外围防灾、产业防灾、居住地防灾等聚落防灾景观模式。综合运用景观学、环境学、灾害学、农学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土地开发类型- 自然灾害类型- 聚落景观构成模式”技术路线对广东汉民系传统聚落景观防灾模式的深入解读,梳理历史防灾经验,总结历史智慧。得出了如下结论:广府核心区应对低地水灾环境形成了“外围堤围防洪- 基塘水土调配- 聚居地梳式泄洪”的典型景观模式;潮汕核心区应对沿海风灾环境形成了“外围堤林防风- 农业分区种植- 聚居地密集式抗风”的典型景观模式;客家核心区应对山地水旱环境形成了“外围堤坝并举- 陂塘蓄水防旱- 聚居团块式防洪”的典型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50.
客家民系是南迁的北方汉人与南方土著民族融合互动,至南宋初步形成的;其独特的方言、风俗、社会心理以及族群性格,至明、清两代充分发展定型,梅州、赣南、闽西三个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近年相继设立.本文通过对闽粤赣边际地区客家聚落及传统建筑形态的调查,探寻与起源、分布、区域、空间结构和内在机制规律相关的问题,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对客家建筑文化特征的形成进行梳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