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8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12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81.
三峡地区传统聚落形态和古民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时华  周璐  杨晓红 《人民长江》2007,38(12):93-95
三峡工程库区大量的各类古建筑,是三峡地区古代文明信息的实物栽体,包含了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古迹.简要评述三峡地区垂直江岸布局、平行江岸布局、棋盘式布局和混合式等4类传统聚落形态的特征和5种古民居的建筑布局、主要结构类型以及建筑风格,为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古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为研究三峡地区的建筑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峡江地区古居民的建筑风格及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提供管见.  相似文献   
82.
行为的演变与聚落形态:中国皖南村落与意大利小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玮玲 《新建筑》1998,(2):19-21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旧有聚落形态受到冲击。通过对中国皖南村落与意大利小城特位未索的比较,试图从行为演变与聚落形态的关系中找到保护和发展旧有聚落形态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83.
郁枫 《世界建筑》2006,(5):118-121
本文通过对德中两处世界遗产聚落——吕德斯海姆和宏村的比较研究,描述了传统聚落经历旅游产业化转型、从而引发相应社会空间变革的特殊状态。文章指出了影响传统聚落旅游转型的引力要素,并分析比较了两处案例旅游转型的过程,最后探讨了旅游转型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德国Sachsendof-Madlow大型社会住宅项目为例,从对话式的参与式规划、深入民众生活的参与机制、真实生活中的居住环境、历史文脉下居住空间的新诠释、开发策略与行动内容几方面来介绍工业聚落空间崛起与再生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5.
在山西省阳泉市,广袤的太行山区分布着众多保存完好、极具研究价值的传统聚落,承载着独特鲜明的建筑文化,平定宋家庄就是典型一例。通过对其区位特征和历史背景的分析,试对其聚落形态特征与民居形态特征进行初步探讨。聚落形态特征包括:选址择水而居,负阴抱阳;布局沿古河道条状分布,呈“丫”字形;“枝蔓式”街巷组织,主次有序。在民居形态特征方面,建筑形制以砖石锢窑为主,院落多为两进或三进的四合院,横向并置或纵向串联,呈现山地窄院形制,艺术形态表现丰富。宋家庄村的聚落与民居形态均体现出与当地环境的完美融合,是对人文历史的绝佳诠释,为我国传统聚落体系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例证。  相似文献   
86.
李严  尚筱玥  周雅琴 《风景园林》2023,30(2):97-104
【目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工程,不同地段的地形特征与人工修筑的工事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为揭示古人营建思想与选址智慧,剖析长城军事地理蕴含的文化内涵。【方法】系统梳理古代9部描述“形胜”和“冲缓”的代表性著作,梳理出“极冲”“最冲”“次冲”“又次冲”“冲”“稍缓”“缓”7种军事地理类型,以其中3部著作中的4种军事地理类型为样本,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军堡与长城边墙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高程、坡度、起伏度,解释冲缓等级的地形特征。【结果】发现离边墙越远,军堡“冲缓”等级越低,规模越大;交通通道越窄,敌军同时通过的人数越少,军堡“冲缓”等级越低。【结论】揭示了古人从全局视角进行九边重镇规划布局的形胜智慧,以及从微观视角的“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选址智慧,为长城价值研究和国家文化公园展示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陈春  曹鑫 《室内设计》2023,38(1):29-36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随 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沿海非传统农区县 域聚落空间也发生了剧烈变化。本研究以浙江 宁海县为例,综合运用中心地理论、位序规模法 则、分形维数等理论方法,分析1990—2020年 浙江宁海县域聚落空间演化特征。结果发现:宁 海县域聚落空间演化规律与典型农作区差异明 显,趋向于城市发展规律,但因为县域人口和经 济发展的局限性,与城市特征仍有差距;聚落规 模沿中心轴线高核聚集,三门湾区点状高核突 出,镇乡职能明确,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中心网 络等级结构;同时宁海县域聚落通过四种演化 方式向外扩张。探究非传统农区县域聚落规模 分布的演变规律,构建聚落等级体系,对县域聚 落体系的优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王新征 《华中建筑》2014,(1):154-158
该文通过作者在滇西北纳西族摩梭人传统聚落中的调研实践,分析了摩梭人传统民居在功能构成和空间模式上的特点,指出祖母屋作为摩梭民居核心精神空间的意义;该文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摩梭民居特别是祖母屋保护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出了祖母屋建筑保护和更新中维护其精神核心空间属性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聚落和民居核心精神空间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89.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90.
贺文敏  王军 《华中建筑》2014,(1):146-149
陕北山地地区是我国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于陕北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陕北山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对陕北山地地区乡村聚落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亦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乡村的产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第三产业、景观、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亦带来了乡村聚落的更新与重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山地地区的乡村如何营建并适应新条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