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7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91.
人很多人才很少,似乎这是很多老总的共同感受。那么人才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其一广有见识且有专注的爱好——对不同学科、不同工作、不同知识类型均有触及,这对今天的大学生尤其有意义,因为太多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何学现在的专业,  相似文献   
92.
《Planning》2014,(26):113-117
本文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做出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社会交往技能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存在意义以及相关的培训方法。并且对这一系列的培训结果做出了分析,有力的证明了通过对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能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起到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TheExchange酒店于2011年12月3日在阿姆斯特丹开业,这家酒店的设计中诚实而又大胆呼应了城市肌理。作为INA MATT设计工作室的原创作品,TheExchange酒店充分体现了该组合超出常规酒店概念和设计经验的视角:将时装设计与建筑交织在一起;作品同时遵循了这对组合一贯持有的设计精髓,是一次社会交往验证和酒店体验的尝试。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英国剑桥市和美国剑桥市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城市核心区道路结构、核心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空间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在出行目标可达性、交通方式可选择性、道路空间友好性3个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征;城市支路网线密度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城市支路空间界面有效促进了创新型城市的就业人群和居民交往,丰富了城市空间的类型,从而为触发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由于我国大多数大学校区和部分科技园区大地块分割、封闭式管理,使其内部道路未充分发挥城市公共活动和促进广泛人群交往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95.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礼仪教育在我国愈益普遍。了解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礼仪的差别 ,将有助于我们跨出国门 ,有助于我们同西方的交流与合作 ,有助于我们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本文从招呼语、称呼语、握手礼等六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
文章对大学生与微博名人的准社会交往的条件、理念、动机、内容、途径以及成效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与微博名人的准社会交往中呈现出单向度地与微博名人形成了良性交往关系、顺从微博名人价值观念的意愿显著、对微博名人存在超现实评价等现象,与微博名人的准社会交往具有发展性等鲜明特征。文章揭示了互联网环境下微博对大学生成长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提出了引导和规范大学生与微博名人准社会交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初听到谷歌发布Buzz作为其进军社交网络的标志,首先令我感到惊讶的是Buzz这个十分平庸的名字。啊哈,开玩笑的啦。从分享小宝贝的最新照片到联系客户,我们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使用社交网络程序,谷歌当然不会不知道。  相似文献   
98.
当今的企业处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中,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社会交往活动、经营交往活动愈加频繁。礼仪在社会交往和经营交往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沟通、协调、维护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且是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一个不讲究礼仪的企业,绝不是一个有品位的企业,  相似文献   
9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马来西亚一座公寓楼的实地民族志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年轻伊朗居民之间的友谊话语和实践。研究发现,对于以学生为主的居住在马来西亚的伊朗人而言,形成紧密的社会交往纽带往往具有风险,不仅涉及个人背叛,也涉及政治渗透,因此交朋友的过程往往充斥着猜忌和矛盾情绪。大楼中既有正式的政府监视,又有非正式的道德监督。伊朗学生往往选择和其他伊朗人"保持距离"。在国际化公寓构成的高密度都市区中,通过解读这种互相观察、询问、不信任的社会关系,本文分析了关于亲密与距离的矛盾情景,并从以下语境尝试解释这些现象:当地的物质性都市景观环境、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后革命时期的伊朗政治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