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综合类   120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94篇
矿业工程   62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阳山金矿位于扬子、中朝板块及松潘-甘孜褶皱带所夹持的三角区域内。本文对矿区内矿化-未矿化花岗斑岩脉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探讨岩脉与金成矿的关系。结果显示,矿化与未矿化花岗斑岩脉内锆石呈自形柱状,环带韵律结构发育,具岩浆锆石特征。锆石206Pb-238U协和年龄可分为2组,分别为(727±28)Ma与(212.5±2.6) Ma,其中第1组年龄为捕获新元古代华南板块碧口群锆石;第2组年龄为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且该期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早-中三叠世扬子-秦岭微陆块与华南板块发生碰撞,并逐渐由挤压体系向拉伸构造体系转化,晚三叠世岩石圈发生大面积拆沉,导致秦岭碧口地块发生熔融形成岩浆,最终形成花岗斑岩脉,进一步为金矿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2.
王瑞廷        袁海潮    李弦      李国旗  李青锋      李博武  姚志亮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179-193
为了解阿尔金南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选取曼特里克地区亚干布阳花岗质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亚干布阳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锆石U-Pb年龄为(880.3±3.4)Ma; 岩石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镁质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具有典型的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来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花岗岩区; 阿尔金南缘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可能对应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说明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板块之间在新元古代早期曾经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  相似文献   
483.
查干哈达花岗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针对查干哈达花岗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探讨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查干哈达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7.9±1.5 Ma,在由弱过铝质花岗岩向强过铝质花岗岩演化过程中,显示了由碱性、镁质向碱钙性、铁质演化的特征,属于A型花岗岩,岩体同时显示K、Rb、Zr、Hf、Th和LREE的相对富集,Ba、P、Ti、Nb、Ta和HREE的相对亏损,在成岩过程中经历较强的分异演化。查干哈达岩体εHf(t)=1.1~5.0,TDMc=870~1 122 Ma,具有高的εHf(t)值以及低的TDMc值,表明其主要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老的地壳物质再循环,查干哈达岩体形成于拉张伸展的构造环境,显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研究区转入了板内伸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484.
四川盆地中部(川中地区)深层海相地层发育多组走滑断裂,其垂向位移小且存在多期活动,断裂的形成时期难以判识。通过对断裂带附近发育的多期碳酸盐胶结物进行U-Pb定年,结合矿物的成岩序次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他矿物的定年结果,综合厘定了川中地区走滑断裂多期流体活动的时限,剖析了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川中地区的走滑断裂经历了多期活动,主要活动时间为早加里东期—燕山期,与峨眉地裂运动有关的晚海西期走滑拉张断裂在垂向上沟通了多个层系,有利于在断裂带附近形成优质储层,并为印支期大规模古油藏的形成提供输导条件;印支期,裂陷槽内烃源岩大量生油,原油沿着NWW向走滑断裂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长距离输导,在川中地区形成了多层系、立体、差异化富集的古油藏;燕山期,古油藏发生准原位裂解而形成古气藏;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古气藏发生调整改造和再运移,此时,NWW向走滑断裂主要起到封闭和横向遮挡的作用,控制了天然气的局部富集和保存。NWW向走滑断裂对川中地区油气的运移成藏与富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5.
永安盆地位于华夏块体武夷山隆起南缘,是一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堆积一套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文章对该岩系底部的南园组进行了详细岩相学、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永安盆地南园组火山岩具有多旋回的特征。南园组火山岩岩性主要为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熔岩,主要由晶屑、岩屑与火山尘胶结物组成。晶屑主要为石英、黑云母、斜长石。锆石U-Pb测年显示永安盆地约在155.30±0.74 Ma时开始发生裂陷、火山喷发、充填火山碎屑沉积。在143.01±0.66 Ma时火山作用趋于平静,南园组火山碎屑沉积结束。  相似文献   
486.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薄片、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定年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东部(简称川东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特征、湖平面升降变化、物源性质,进而探讨周围造山带的构造作用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凉高山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进一步可划分为4次湖平面的升降旋回(四级层序),其中旋回Ⅰ和旋回Ⅱ湖盆主要分布在川东地区,旋回Ⅲ和Ⅳ湖盆迁移至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使得川东地区南北沉积特征差异性明显。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存在3种类型物源,其中Ⅰ类物源母岩主要以酸性火成岩为主,主要来自近源的扬子板块北缘;Ⅱ类物源母岩主要为中酸性火成岩和变质岩,物源区主要在南、北秦岭中部;Ⅲ类物源母岩以变质岩为主,中—酸性火成岩次之,物源主要来自北大巴山地区。综合研究沉积体系和物源性质的变化,认为川东地区凉高山组沉积演化受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控制,沉积早期湖盆局限在研究区东侧,该时期以Ⅰ类物源为主;随着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挤压作用的增强,湖盆快速扩张并向北迁移,Ⅱ类物源供给增强;沉积中后期北大巴山地区的隆升使得湖盆迁移的同时Ⅲ类物源的供给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87.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地震-地质解析方法和断层充填碳酸盐胶结物U-Pb定年的年代学方法,综合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深层走滑断层的形成时期、演化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走滑断层在晚震旦世形成雏形,并在早寒武世基本发展为右行张扭断裂系统,在二叠系沉积前叠加至少一期压扭构造变形,在晚二叠世反转为左行弱张扭断裂系统,仅极少数在印支期及以后选择性复活;走滑断层受南华纪裂陷正断层和北西向基底深大断层等先存构造影响,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属于斜向板内变换断层,调节德阳—安岳槽盆北强南弱的不均匀伸展,与德阳—安岳槽盆演化具有时间与强度上的匹配性,后期在不同构造背景下发生多次反转及选择性活化。  相似文献   
488.
新田岭矿床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与侏罗纪花岗岩侵入体有关,查明其成矿流体演化历史,对于探讨新田岭矿床成因和理解钨矿床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田岭矿床普遍存在的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EPMA和LA-ICP-MS等技术对石榴子石的结构、主微量元素和U-Pb年龄进行分析。根据石榴子石在背散射图像下显示的结构特征,可将新田岭矿床中的石榴子石划分为3个世代:早阶段为暗色石榴子石(Grt1);中阶段为具有明显震荡环带的石榴子石(Grt2),可划分为细环带(Grt2-1)和粗环带(Grt2-2);晚阶段为亮色石榴子石(Grt3)。通过对Grt2进行LA-ICP-MS U-Pb定年分析,确定其成岩年龄为(159.5±3.0)Ma,与该地区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代(164~157 Ma)在分析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Grt1、Grt2-1和Grt3均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左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其中Grt1具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Grt2-1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Grt3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Grt2-2具有轻重稀土亏损、中稀土富集的“驼峰型”配分模式,具有较弱的...  相似文献   
489.
库德尔特金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金矿床,金矿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通过对花岗闪长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该矿床成岩时代、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为一套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分配模式,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活泼不相容元素(Th、U)和LREE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HREE元素和Sr元素,成岩年龄为(242.9±1.3)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库德尔特花岗闪长岩是在中三叠世大洋板块俯冲与碰撞转换环境中形成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490.
相较于传统固相烧结方法,熔盐在较低的温度下提供了快速的传质和成核过程,可合成用于固化高放废物(HLW)的陶瓷固化体。本工作采用熔盐法(MSS)在不同烧结温度(1100、1200、1300、1400、1500℃)和不同烧结时间(3、6、9、12、15 h)下制备了掺Nd的锆石(ZrSiO4)陶瓷(Zr1-xNdxSiO4-x/2 (0≤x≤0.1)),并采用静态浸出试验(PCT)研究掺Nd的ZrSiO4陶瓷在模拟地质处置环境下的化学稳定性。在熔盐与氧化物最佳摩尔比为10:1、烧结温度为1200℃、烧结时间为6 h的较温和条件下,利用熔盐法成功合成了Zr1-xNdxSiO4-x/2,可将Nd在ZrSiO4中的固溶摩尔分数提高到8%,结果显示MSS法能够降低陶瓷合成温度,缩短合成时间,提高固溶量。ZrSiO4陶瓷对三价锕系核素的固化机理为晶格固化。浸出实验结果显示, Nd的归一化浸出率(LRNd)低至~10-5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