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0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452篇
电工技术   89篇
综合类   448篇
化学工业   161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322篇
矿业工程   290篇
能源动力   195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605篇
石油天然气   4516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1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海河流域典型河流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河流域典型河流沉积物粒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对海河典型河流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并利用Mstersize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典型河流沉积物平均粒径差异显著,分选状况总体较差;山区水系与平原水系相比,沉积物平均粒径减小,呈集中分布,水动力减弱;山区自北向南变化明显,水系沉积物平均粒径减小,分布集中化,分选状况变差,由极正偏-正偏,向对称方向变化,峰度向平坦方向趋近,水动力减弱,符合粒径自然变化规律;平原区水系沉积物粒径参数表明南北变化不明显,因受较多支流、河流-湖泊-洼淀湿地等复杂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烈的影响,南北无显著变化规律。总的来说,海河流域河流受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河流沉积物源较为复杂,栖息地物理完整性差。  相似文献   
102.
三江盆地二位地震资料处理存在着较多的难题。如:静校正复杂;在逐步压制各类干扰的同时,难于保护低频有效信息和波组特征;波场复杂,准确拾取叠加速度比较困难。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的精度,是该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目标。通过综合应用各种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处理、噪声衰减、偏移等技术和方法,解决了该地区资料处理的难题,提高了地震资料的精度。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以上处理技术和方法对该区复杂的资料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3.
承载着千年文化的山西晋中,有着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在当今如何把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内涵运用在食品包装设计当中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消费者深刻的认识到本土民俗文化元素对食品包装设计内涵的重要性,因此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合理的融入民俗文化元素,从而使食品包装设计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乡土风情和地域性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4.
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强化油气成藏体系动态演化过程,采用正反演结合的思路,探讨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过程分五步:通过成藏要素研究构建地质模型;通过正演烃源岩生烃过程与时空演化,分阶段计算生烃量;通过输导体系研究来调整油气最终的分布;应用油气组分追踪技术分析不同烃源岩层贡献比例;根据三维模拟结果动态分析资源空间分布及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引起汶川地震的外因,分析了三峡水库的蓄水重心与龙门山断裂带的距离和几何关系、水库的大体量蓄水作用效果、四川盆地坚硬板块对由三峡库区蓄水所引起的水平力的传递效能、以及蓄水高程与构造型强地震的时间关系.针对汶川地震与三峡库区蓄水的关系,提出若干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06.
We investigated the ge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successful exploration well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cause. The structural situati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and unsuccessful well data collected from 1996 to 2005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ge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successful exploration wells are a lack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and a lack of effective traps, as well as the migration-accumulation conditions that exist in this area. The basin was reformed by Meso-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Multi-stage tectonic activities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ource rocks distribution, effective migration channels, effective traps 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effects on hydrocarbons should be the key objects for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07.
108.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rea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s north Sichuan basin, we have divided the time during which the Longmenshan foreland basin was formed into five periods, 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the fore-land basin to structural evolution: 1) a late Triassic Noric period; 2) an early-Middle Jurassic period; 3) a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period; 4) a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gene-Neogene period and 5) the Quaternary period. As well, we analyze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lithologic features of every basin-forming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everal favorable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in our study area, making it a major region for futu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s northern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109.
对1951—2000年的ENSO事件对松花江流域夏季(6—8月)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特别是ENSO事件出现后,El Nino事件影响年通常对应于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La Nina事件影响年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则较常年偏少,且二者通过了置信度α=0.05的显著性检验.这种相关性可用于进行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水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跌坎型底流消力池内底滚回流区、冲击区、附壁射流区水力特性及混凝土底板破坏机理,分析底板冲磨破坏类型分为大角度和小角度冲磨,并且分析比较了3个区域内临底流速之间的关系,得出临底流速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