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9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452篇
电工技术   89篇
综合类   448篇
化学工业   161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322篇
矿业工程   290篇
能源动力   195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603篇
石油天然气   4516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1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31.
宁夏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在系统收集与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宁夏区内沉积建造构造、侵入岩浆构造、变质建造构造和大型变形构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宁夏稳定陆块区和造山系的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宁夏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划分和充分的表达.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主要服务于成矿区带的划分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龙首山—六盘山断裂为界,将宁夏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出华北陆块区和秦祁昆造山系2个Ⅰ级构造单元;鄂尔多斯陆块和北祁连弧盆系2个Ⅱ级构造单元;鄂尔多斯盆地、贺兰山被动陆缘盆地、走廊弧后盆地和走廊南山岛弧4个Ⅲ级构造单元;盐池—彭阳坳陷、贺兰山被动陆缘裂陷带、银川新生代断陷盆地、鄂尔多斯西缘被动陆缘坳陷、阿拉善南缘前陆盆地、香山弧后盆地、南山东端火山弧、南山东端弧背盆地8个Ⅳ级构造单元.为宁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背景资料及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2.
为揭露扎鲁特盆地构造格架和识别二叠纪林西组地层分布特征,笔者在扎鲁特盆地进行重力、磁力、大地电磁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在2012年,采集了5条北西向大地电磁剖面。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后,反演后电阻率断面揭露了断层带和林西组分布特征。扎鲁特盆地西部边界被确定。发现了两个低阻带,推测它们可能是与页岩气有关的泥岩。这些工作将为扎鲁特盆地页岩气潜力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3.
煤层气储层的裂隙发育程度与储层的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特征相关,通过对沁水盆地郑庄区块80余口井测井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地质构造作用及裂隙发育对测井特征的影响,认为研究区识别煤层气储层裂隙的敏感参数依次为体积密度(DEN)、深侧向电阻率(RD)、声波时差(AC)、井径(CAL)、自然伽马(GR)、中子孔隙度(CNL)等,通过判断深、中、浅三个电阻率值的差异识别裂隙发育程度,建立了夹矸层RD≥3000 Ω·m、3000Ω·m>RD≥1000Ω·m、1000Ω·m>RD≥500Ω·m、RD<500Ω·m、及CNL> 45%等几种类型的测井响应参数,给出了相应的测井响应示例,为建立研究区的裂隙发育展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4.
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实验等,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和沙湾凹陷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成岩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成岩产物类型和孔隙演化过程。压实作用、碳酸盐矿物胶结与沸石胶结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玛湖凹陷压实作用相对较弱,沙湾凹陷溶蚀作用更强。砂体成岩孔隙演化具有差异性,玛湖凹陷储集层以长石颗粒和凝灰岩岩屑溶孔为主,沙湾凹陷储集层以长石颗粒、凝灰岩岩屑以及浊沸石溶孔为主,2类储集层都少量发育原生孔隙。以上2个地区储集层的差异性主要是由成岩流体性质和岩石组分不同导致,其中,岩石组分是导致玛湖凹陷和沙湾凹陷砂砾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5.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属于弱边水驱动的背斜型浅层疏松砂岩气田,采用衰竭式开采。根据水气体积比,其气藏生产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低含水稳产阶段、初期水侵阶段、边水突破阶段和强水侵阶段。依照水气体积比变化,可以准确监测水侵的发生,水侵突破阶段可以作为预判边水大规模水侵的时间窗口,以调整开采方案,延长稳产期;高含水的强水侵阶段,生产周期较长,是带水开采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6.
水污染是太湖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准确合理地评价太湖水质状况对该地区水环境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单因子水质标志指数法、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改进的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及基于污染物权重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4—2013年典型断面的水质进行评价,水质单项指标评价表明太湖东部及东南部污染较严重且主要污染物为NH3-N,与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现状一致,综合水质评价表明近年来太湖水质呈逐年转好的趋势;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水质标志指数和改进的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更接近太湖水质的真实情况,其中改进的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考虑了最差污染因子对综合水质的影响,克服了单项指标算术平均带来的误差,能真实反映流域的污染状况,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7.
阐述了污染负荷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利用Arc GIS及Mike Basin模型对还乡河流域内污染负荷产出量、污染负荷通量进行模拟,给出流域内不同污染物的流出系数及距离衰减系数。模拟结果显示,还乡河流域污染负荷产出量为化学需氧量2100.053t/a、氨氮103.615 t/a、硝酸盐氮209.073t/a;并与降雨径流模型(NAM)耦合,计算出流域内污染负荷通量。为水环境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38.
精确提取作物种植面积一直是农业遥感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综合运用低分辨率的时相变化特征和中分辨率的光谱特征,提出一种夏玉米识别方法。首先基于MODIS NDVI时间序列曲线,分析夏玉米在时相变化上的识别特征,构建识别模型。夏玉米纯像元利用识别模型识别,而耕地和非耕地类型的植被产生的混合像元,则基于像元分解办法获取耕地组分的NDVI时序特征,再利用识别模型判定,然后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空间关系得到中分辨率结果;玉米与其他作物的混合像元则利用中分辨率尺度光谱差异加以区分。研究结果表明,在伊洛河流域主要农业区,识别精度达到90.33%,为作物类型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s of controller desig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for singularly perturbed switched systems subject to actuator saturation. A set of well‐defin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s is proposed, under which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loc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for arbitrary switching law as long as the singular perturbation parameter is sufficiently small. With the obtained controller, the estimation problem of stability bound and basin of attraction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reduced to solving a 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 A numerical example and a hydraulic servo position system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obtained result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0.
The interlinkage between water, energy and food security and its transboundary relevan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Euphrates–Tigris basin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interlinkages between water, food and energy policies at national and transboundary levels, and it explores how the policy shifts at the highest decision-making level have served to produce synergies for cooperation among the riparians or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