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972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75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7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2 毫秒
81.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高峰时期,曾有力地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突出的城市问题,但鉴于时代的局限,其室外环境在今天面临着尴尬境遇,严重制约了当代居民对户外生活的需求,也阻碍了城市机能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通过研究城市80年代建成小区环境的现状与分析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重点探讨海口80年代建成的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的可能性与具体措施,为同时期建成的旧居住区环境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田子坊的保护和再利用是由普通市民和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实践。然而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本研究对田子坊街区保护和再利用的发展中商业与居住混合的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从新制度经济学家巴泽尔(Barzel Y.)和科斯(Coase R.H.)的财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和理解田子坊中商居混合产生的困境和矛盾,结论得出田子坊商居混合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田子坊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的过程中其居住空间财产权的再次划分。因此,对该历史街区中财产权的深入认识可能为解决这一空间利益冲突的问题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4.
以星村镇的发展实践为山地城镇建设的剖析标本,将地域性的文化基因、文脉特质等内容融入到其城镇建设模式的分析之中。基于对星村镇特色要素与功能的梳理,确定自身的区域发展品牌,引导形成其发展定位,并通过发展定位传递到城镇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经济承载、空间特色凸显和空间方案建构等具体内容之中,指导星村镇"茶—文化—旅游"三元协同的镇区建设模式成型。  相似文献   
85.
本文试图从德国滨水住宅设计的案例中寻找滨水住宅设计的方法与特点,为我国的城市滨水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从国际视角为出发点,通过对世博会间的需求和文化特质的分析,文章重点研究了世博村园林设计的多元性与融合性;提出了创造城市化尺度的多元居住社区,以及实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居住与感官体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7.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让城市近郊的住区逐渐形成,由于这些住区不同于以往城市中心区里的小区,因此此文试对这种新趋势下的住区规划设计提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8.
Im Hinblick auf die Anforderungen an die Dämmung der Gebäudehülle hat sich ein Wechsel der Bezugsgrößen und Abhängigkeiten von der Energieeinsparverordnung (EnEV) 2007 zur EnEV 2009 vollzogen. Deshalb ist ein direkter Vergleich der beiden Vorschriften, zumindest bei Neubauten, nicht ohne weiteres möglich. Im folgenden Artikel wird die Möglichkeit eines allgemein gültigen Vergleichs der beiden Anforderungsniveaus untersucht. Daraus lassen sich für den Planer Schlüsse im Hinblick auf die Einhaltung der Anforderungen und deren Auswirkung auf den Entwurf und die Konstruktion ziehen. Abschnitt 1 behandelt dabei den Neubau von Wohngebäuden, Abschnitt 2 den Neubau von Nichtwohngebäuden und Abschnitt 3 die Bestandsgebäude. Comparison of the heat insulation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envelopes between EnEV 2007 and EnEV 2009. The heat insulation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envelopes depending on reference values and various conditions have been changed from EnEV 2007 (Germa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Ordinance) to EnEV 2009. Therefore, a direct comparison of both regulations is not possible, especially for new buildings. In this article the possibility of a generally valid comparison of both requirement levels is examined. Conclusions for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commercial buildings and refirbish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89.
A simulation–optimization tool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optimize building shape and building envelope features. The simulation–optimization tool couples a genetic algorithm to a building energy simulation engine to select optimal values of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envelope to minimize energy us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Different building shapes were investigated as part of the envelope optimization, including rectangle, L, T, cross, U, H, and trapezoid. Moreover, building envelope feature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optimization analysis including wall and roof constructions, foundation types, insulation levels, and window types and areas. The results of the optimization indicate rectangular and trapezoidal shaped buildings consistently have the best performance (lowest life-cycle cost) across five different climate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rectangle and trapezoid exhibit the least variability from best to worst within the shape.  相似文献   
90.
Analysis of indoor humidity environment in Chine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high or low humidity environment is related closely to not only many health problems, bu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durabil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 humidity level, in order to achieve a healthy and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 However, various problems of the air humidity in inhabited dwellings are not yet taken serious consideration in China. Moreover, there is hardly any information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actual humidity environment in Chinese residential houses. For this reason, it is difficult to select appropriate moderate moisture strategies to maintain a harmonious indoor humidity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