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0篇
  免费   2532篇
  国内免费   4178篇
电工技术   197篇
综合类   1797篇
化学工业   935篇
金属工艺   117篇
机械仪表   127篇
建筑科学   6436篇
矿业工程   5294篇
能源动力   288篇
轻工业   104篇
水利工程   1936篇
石油天然气   4265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0篇
冶金工业   695篇
原子能技术   49篇
自动化技术   18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687篇
  2020年   691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680篇
  2016年   771篇
  2015年   747篇
  2014年   1181篇
  2013年   1060篇
  2012年   1509篇
  2011年   1554篇
  2010年   1130篇
  2009年   1161篇
  2008年   1045篇
  2007年   1208篇
  2006年   1186篇
  2005年   1218篇
  2004年   968篇
  2003年   803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467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应用有序聚类法对辽宁省锦凌水库坝基的风化岩体进行定量分带,所得结果与地质观察方法、规范法等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采用岩体风化差异系数法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推荐按照有序聚类方法进行风化岩体分带.  相似文献   
52.
高压射流冲击破碎岩石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压射流冲击破岩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通过MSC.Marc建立模型,分别使用动态接触作为非线性冲击载荷模拟高压水射流冲击岩石。通过动力计算分析,根据岩石内部应力的变化使用Hoffman失效准则研究了岩石的破碎过程。分析表明,增加射流冲击速度可以提高射流破碎岩石的效率,当射流速度迭到某一临界值时,射流水锤作用使得岩石发生大块破碎。  相似文献   
53.
从工作原理、主体结构、工艺流程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当代处理危险废弃物的领先尖端技术——等离子强化熔炉,并结合实地考察,介绍了其工业化发展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4.
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 ,但非荷载型裂缝更为主要。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应该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考虑 ,其中由结构、材料组成设计 ,以及施工工艺出发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本身的收缩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5.
从地层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形变、断裂作用等多方面分析了ZJD地区裂缝的成因机理。利用地震资料确立了该区地层层速度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运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地层曲率和相干体等技术对该区裂缝性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预测了该区主要的裂缝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56.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刘堂宴 ,王绍民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8~ 333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喉结构 ,理论分析表明 ,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研究岩石孔喉结构 ,关键是确定 T2 与 Pc的转换系数。但以前的方法在 T2与 Pc 的转换过程中 ,需要涉及某些岩石特性参数 ,实用中有一定困难。本文直接利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客观地确定 T2 与 Pc之间的转换系数 ,避免了确定岩石特性参数的困难。应用本文方法 ,对 6块岩心的多种核磁共振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做出了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 T2 毛管力曲线和孔喉半径分布 ,并将这些结果与压汞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岩心 NMR T2谱在实用性和评价精度上均略显优势 ;至少是在饱含油的条件下 ,岩心的 NMR T2 谱可以用于研究孔喉结构分布 ,油气的弛豫特性作为影响背景值存在 ,对于评价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全部 6块岩心中 ,T2 与 Pc 的转换系数位于 2 5 0 0~ 4 0 0 0μs· MPa之间。  相似文献   
57.
岩体渗透率与应力关系是进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基础。基于龙滩水电站边坡岩体渗流压水试验结果和边坡岩体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对岩体渗透系数和地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边坡岩体渗透率随应力变化的关系式,为进行边坡岩体渗流一应力耦合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58.
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水文地质勘察与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为例,通过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方法,查明隧道不同裂隙发育程度岩体的渗透系数K值。然后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对隧道开挖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通过施工检验发现,涌水段位置和涌水量总体较接近,说明预测工作对隧道的施工开挖和排水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裂隙岩体边坡稳定性的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的四自由度全耦合法对岩质边坡进行耦合分析,通过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求解岩体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四自由度全耦合法建立了同时以渗流水压和位移为未知量的耦合方程组,使得渗流场与应力场的求解能够一次性完成,与两场交叉迭代分析方法相比达到了彻底的完全耦合。通过强度折减,整个系统达到不稳定状态,有限元计算将不收敛,此时的折减系数就是安全系数。算例表明由此求得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和滑动面都与传统方法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0.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and literature data were integrated to develop a simple, conceptual model to describe and predict the dissolution of a reactive phosphate rock (Gafsa phosphate rock, GPR) in soils. The model showed that initial solution Ca concentration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time required for a single application of GPR (at 30 kgP ha?1) to dissolve.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all of the GPR will dissolve within a year of application in an unlimed, acid (pHw 4.5) loam. However, if the soil has previously been limed to (pHw 5.8, and contains permanent charge only,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only about 50% of the GPR would have dissolved by the end of the second year after appl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f a previously limed soil ((pHw 5.8) contains variable-charge components,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virtually all of the GPR would have dissolved in this soil by the end of the second year after application. These results emphasise that,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a high proton supply, solution Ca has an overriding influence on the dissolution of GPR. The faster rate of GPR dissolution in the limed soil with variable charge,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limed soil with permanent charge only, demonstrates the ability of the variable-charge component of soil to act as a sink for some of the lime-derived Ca. According to the solubility product principle, this allows more GPR to dissolve. Because of the generally stronger buffering of soil for P than for Ca, a relatively large proportion of any P removed by leaching and plant uptake is buffered by the sorbed phase. Consequently, the influence of leaching and plant uptake on GPR dissolution is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the removal of the relatively less-strongly buffered 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