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94篇
  免费   2833篇
  国内免费   1022篇
电工技术   498篇
综合类   6236篇
化学工业   2452篇
金属工艺   514篇
机械仪表   226篇
建筑科学   26166篇
矿业工程   862篇
能源动力   479篇
轻工业   95篇
水利工程   4980篇
石油天然气   164篇
武器工业   145篇
无线电   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12篇
冶金工业   611篇
原子能技术   72篇
自动化技术   25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764篇
  2021年   868篇
  2020年   874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720篇
  2017年   931篇
  2016年   1036篇
  2015年   1364篇
  2014年   2787篇
  2013年   1745篇
  2012年   2942篇
  2011年   3200篇
  2010年   2536篇
  2009年   3200篇
  2008年   3085篇
  2007年   3672篇
  2006年   2951篇
  2005年   2569篇
  2004年   1967篇
  2003年   1725篇
  2002年   1493篇
  2001年   1167篇
  2000年   965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可靠性的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结构的极限疲劳循环次数作为随机变量,基于可靠性理论提出了在役结构疲劳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分析了多种工况下结构在未来服役期内的疲劳可靠性和疲劳剩余寿命。算例表明,通过对在役结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的分析,不仅可以预测在目标可靠度下的疲劳寿命,而且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合适的交变荷载的频率、服役时间以及相应的疲劳可靠指标,从而为结构的合理利用起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72.
大花水水电站引水隧洞由于前期开挖工期略有滞后,为加快施工进度,结合全圆断面的施工特点,大部分引水隧洞采用了全圆针梁穿行式钢模台车进行混凝土衬砌。通过各参建单位对针梁台车的运用和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引水隧洞混凝土的衬砌速度,并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3.
光纤陀螺系统在水布垭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堆石体沉降和面板挠度的传统监测仪器对高面板堆石坝监测的局限性,提出了高面板堆石坝监测仪器革新的迫切需要,通过介绍光纤陀螺系统的监测原理和在水布垭工程的实践结果,说明了光纤陀螺监测系统在高面板堆石坝应用的可行性,为面板堆石坝堆石体沉降和面板挠度监测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洛阳热电厂拟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较,并结合该电厂施工实例论证了φ800/1600扩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最适于该电厂及相似地区的地基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5.
曹娥江大闸是国内最大的河口大闸,其中闸墩施工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较全面地阐述了混凝土原材料取料温度值的选取及控制措施,已浇筑混凝土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措施等.根据闸墩的结构及边界条件,为了控制温度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骨料预冷、冷水拌和、掺冰屑拌和、仓面遮阳、内部通冷却水及外侧保温等综合温控措施,确保了闸墩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6.
刘幸  张立军  贺斌  方梅 《水电站设计》2001,17(1):9-11,8
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三峡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压力管道结构进行了计算,求得了各种钢材配置下的荷载效应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77.
通过北京市北运河拦河闸土基上超长闸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仿真计算,论证了各种温度荷载(气温年变化、气温日变化、寒潮)以及水化热、自生体积变形、干缩等几种因素对混凝土内部应力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掺加ZY膨胀剂,计算ZY膨胀剂带来的应力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寒潮和干缩是带来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加强养护和保湿,表面裂缝很可能向内部扩展;掺加ZY膨胀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中的拉应力,对防裂有利,是实现大体积混凝土超长无缝施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8.
简要介绍了水布垭水电站钢模台车的引进、安装、运行、拆卸的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项较先进的施工技术,钢模台车的使用,为边顶拱浇筑混凝土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施工手段,保证了尾水隧洞衬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79.
三点弯曲下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断裂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丹盈  张廷毅 《水利学报》2007,38(9):1115-1120
通过100个尺寸为100mm×100mm×515mm的不同体积率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切口梁三点弯曲试验,探讨了钢纤维体积率和裂缝相对切口深度对高强混凝土断裂能和作用力功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改善了高强混凝土的断裂性能与延性。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断裂能增益比、作用力功增益比以及延性指数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着切口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外力功对断裂能的大小起较大作用。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作用力功和断裂能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0.
Different qualities of concrete have been fire tested using different geometries of the specimens as well as different load levels and load configurations. The main objective with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a test methodology consisting of a full‐scale test and different small scale‐tests for determining the probability of spalling and the amount of spalling of fire exposed concrete structures. A reference specimen was defined as a one‐sided fire exposed slab with the dimensions 1800 × 1200 mm2 giving an exposed area of 1500 × 1200 mm2. A number of concrete qualities with different probabilities for spalling, were tested using the reference specimen. These tests showed that the reference specimens worked well giving the expected test results. Small specimens were manufactured in different shapes with the same concrete as the one used in the reference tests. These small specimens were tested eithe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reference specimens in the large furnace or afterwards on a small‐scale furnace where the fire exposed surface was 450 × 360 mm2. The test results clearly show the increased probability and the increased amount of spalling by using external compressive loading.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by using pre‐stress through bars or wires the load can be lost due to heating of the bars/wires which results in a decreased amount of spalling. The boundary of the specimen also affects the amount of spalling. The spalling around the edges was in all tests less than the spalling on the central parts of the exposed area. It c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spalling did not pass completely through any of the specimens. The reason for this is probably that the water/vapour could migrate out from the unexposed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