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8篇
  免费   1542篇
  国内免费   511篇
电工技术   40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675篇
化学工业   126篇
金属工艺   56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2843篇
矿业工程   2206篇
能源动力   88篇
轻工业   72篇
水利工程   478篇
石油天然气   791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7篇
冶金工业   884篇
原子能技术   103篇
自动化技术   27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71.
朱蓉  吴尧 《包装工程》2018,39(4):19-22
目的研究工业遗产博物馆在空间改造与更新中所采用的叙事性设计方法和策略。方法将文学中的基本概念叙事性,以全新的视角,引入以地区或历史建筑的产业历史作为主题的工业遗产博物馆艺术及建筑环境设计表达之中,通过室内外工业景观、工业流程、历史物品等展开叙事,同时整合游览路线、室内展陈设计、新技术媒介性,来营造空间叙事情境,使参观者充分体验历史遗迹的真实感。结论通过介绍苏格兰国家矿业博物馆设计的代表性实例,从室外景观、陈列设计、行为叙事等角度,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工业遗产博物馆保护与更新设计中,通过空间叙事性手法来对历史空间内容进行整合与诠释,使参观者产生深度记忆体验的可行性与发展方式,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博物馆发展工作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972.
左亚婷  季铁 《包装工程》2018,39(6):170-175
目的以"新通道·侗心乐坊"跨学科社会创新工作坊为背景,围绕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展开研究,旨在帮助传统手工艺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方法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协同设计工作模型,进行产品的快速开发与测试。通过人类学方法,探查地方社会需求,以创客空间的方式,组织不同背景参与人员与手工艺人共同创造,并提出文化、形式、交互、声音4个角度的协同设计平衡标准。结论证实传统手工艺与智能硬件相结合的可能,实现手工艺产品的可交互性与实用性,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赵敏婷  姚蕾 《包装工程》2018,39(18):255-260
目的基于数字化技术,对平遥漆器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探索,实现对平遥漆器的数字化保护,使其避免工艺流失与文化消淡,在数字化保护背景下展现漆器发展新风貌。方法简要分析平遥漆器的发展现状,从平遥漆器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出发,结合数字化技术,提出平遥漆器的数字化保护方法与开发策略。例如搭建漆器数字艺术馆和数据库,将器物信息进行永久性存储和多样化展示;漆器的数字化修复技术为器物原始风貌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展开平遥漆器艺术APP(游戏)的开发设计,提升用户对漆器的兴趣以及了解等。结论平遥漆器的数字化保护方法实现了传统意义上无法达到的保护要求,其开发策略符合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需求,推动了平遥漆器的保护与发展,促进了平遥漆器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974.
张婷  陈光喜 《包装工程》2018,39(12):169-175
目的在"非遗"传承创新的语境下,研究以广西壮族铜鼓文化传播为主题的APP产品设计。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非遗"类APP的产品设计,需要依据主题内容确定交互目标和用户体验,依照核心功能进行产品的架构,继而进行最后的视觉界面设计。结论将传统艺术语言与信息技术、数字艺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终端平台相结合,是保护、传承、传播民族文化的创新方式。在"非遗"类APP的设计上,应不断提升APP的用户交互和用户体验,传达民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75.
基于天津近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健辉  张楠 《包装工程》2017,38(12):65-68
目的以在天津近海农村地区开展的实践为例,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农渔产品的适度开发及包装设计有机结合的路径。方法将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概念相结合,融生产文化于产品文化中去,引导消费文化向文化消费流动;进行有差异化的产品包装设计,强调产品的地理标志特征。结论在有长久农耕与渔业传统的农村地区,产品包装设计要注重对情境、文脉的深度表达而非符号的简单复刻,可以树立有文化传承、有历史内涵的品牌形象,达成文化保护与产品开发的共赢。  相似文献   
976.
张妍  张婕 《包装工程》2019,40(4):192-196
目的 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提出新的建议,打破现有部分传统手工技艺仍利用传统图书馆保存的单一保护方式,从生产性保护的角度,结合传统保存与现代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挖掘随活态传承渐变下的动态生产性保护模式。方法 客观分析天津现有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情况,将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有效衔接,从创意重构中重建消费者的认同感,利用可持续保护建立开放流通方式,在市场及品牌构建中发展产业化层级销售方式。最后,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分类研究,探求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结论 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并针对其动态变化信息为其进行有效的生产性保护衔接,总结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保存与保护的可靠模式,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77.
刘颖  郭琼  林秋丽 《包装工程》2019,40(16):215-220
目的 针对潮州木雕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不同程度技艺失传的现状,结合家具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将潮州木雕艺术创新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传承发展潮州木雕艺术的魅力。方法 使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深入分析潮州木雕艺术特色中的题材内容、雕刻技艺、髹漆贴金工艺、平面构图等要素,从设计教育实践的角度,通过专项教学来指导学生进行潮州木雕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实践。结论 潮州木雕蕴含着历史文化的血脉,反映了传统社会生活的脉搏,研究其艺术特色并进行创新家具设计实践,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符合潮州木雕民俗艺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在设计教育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能给新生代传统文化进行渲染和熏陶。  相似文献   
978.
979.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工艺美术品,也是我国著名的出口手工艺品,2007年常熟花边雕绣技艺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熟花边在传统江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欧洲的抽纱工艺,形成了清新淡雅的雕绣艺术风格。它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了初创期、成熟期、繁荣期、衰退期,20世纪70—80年代是常熟花边的辉煌时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传统手工艺受到极大影响,常熟花边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日渐衰落。依据翔实史料文献,通过实地田野调查法,运用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叙述常熟花边雕绣手工艺发展的历史渊源,剖析其百年盛衰的历史成因,阐释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它所承载的多元文化特征。常熟花边源于西方传教士在江南的宗教传播,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女工工场是江南花边手工艺的摇篮,也是中国女性职业教育的启蒙地。随着社会经济价值规律的变化,传统手工艺必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思考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挖掘常熟花边产品在当代的多元价值,使现代化的花边工艺带给大众全新的审美体验与经济价值,实现社会转型下当代工艺美术品的创新与转化。  相似文献   
980.
段金娟  宣艾祺 《包装工程》2021,42(6):162-170
目的 量化分析并探讨国内非遗产业化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为非遗产业化保护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统计与知识图谱可视化,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文献为信源,选取2003至2018年间关于非遗产业化保护研究的1586篇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年发文、期刊发文、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4个方向,绘制"非遗产业化保护研究"聚类知识图谱.结果 我国非遗产业化保护逐步受到学界的关注.从期刊发文来看,国内目前已逐步形成较为集中的理论阵地;从作者合作来看,学者间、地区间的合作尚需加强;从关键词共现来看,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生产性保护"与"数字化保护"等方向.结论 借助可视化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厘清非遗产业化保护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挖掘当前研究的核心热点,探索并研究其未来发展策略,推动非遗产业化的深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