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25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056篇
矿业工程   40篇
轻工业   54篇
水利工程   25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3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翁萌  梁锟 《重庆建筑》2015,(11):20-22
中国古塔建筑艺术绚丽多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体现。该文基于实地调研,采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对甘肃庆阳地区砖塔造型的影响因素(如社会发展背景等)和古塔结构本身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庆阳地区砖塔的造型特点与造型规律。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新华码头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为例,探讨黄浦江滨江工业遗产改造的整体方法,即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和人性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03.
城市产业遗存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遗存是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引证,也是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值得珍惜和利用的物质资源。文章根据目前城市产业遗存利用的现状,在研究具体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中国城市产业遗存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指出深化认识、丰富再利用模式、加强规划引导和完善机制保障等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主要介绍了为检测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程度而研制开发的微电极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成像系统的指标参数及电阻率精细成像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在云冈石窟对文物近表面的微构造、风化带、含水程度进行了精细成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评价文物近表面的微构造、风化带划分以及含水情况,说明其在文物保护及监测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都江堰灾后重建系列规划建设的回顾与剖析,进一步强调保护与传承自然、文化遗产是塑造地区特色、建设理想城乡、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106.
张娟  杨昌鸣 《建筑技术》2010,41(9):837-840
对20世纪遗产建筑的保护修复是不同于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这一时期的优秀建筑相对建成的年代较短,其中一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对其保护利用和改造修复问题尚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目前这类建筑正面临着亟待修复或改造的实际问题,有的甚至已遭到被拆除的噩运。对20世纪建筑,不能套用业已成熟的文物建筑保护的常规方式,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汪涛 《山西建筑》2010,36(1):54-56
对沈阳南关天主教堂的残损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修缮方式,并阐述了教堂建筑的修缮措施,以期合理有效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为相关文物保护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8.
护城河作为西安古城形貌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开发中,需要确立"人文、景观、生态、和谐"四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在改善生态环境与传承文化遗产的理念下完成对古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针对如何能更有效的发挥人文管理理念的优势,提出护城河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策略,在保护其原有的人文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功能特点,在文化、休憩、商业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开发、科学的管理。同时提出了希望通过对现有水质、河岸的逐步改造,恢复其原始生态形貌,提高生物多样性,完善其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9.
提出创立“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创立并保护“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既是保护这条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对遗产廊道这种遗产保护方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今天,创立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遗产廊道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国家级“非遗”大坝高装的旅游开发,面临着成本高、所需资源短缺的难题,传统的小生产模式及其思想的限制是重要原因。在价值工程、外包等现代商业理念指导下整合其他“非遗”资源进行合作开发,可以较好地克服前述难题。合作开发会使“非遗”旅游开发中的各方之间的矛盾更为复杂,最佳协调方式是市场交易。但是,市场主体之间的自发交易成本过高。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可找到降低成本的方式,即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组建公司制经济实体作为合作开发平台,利用公司治理机制协调各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