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3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239篇
电工技术   131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6408篇
化学工业   885篇
金属工艺   414篇
机械仪表   559篇
建筑科学   2102篇
矿业工程   87篇
能源动力   36篇
轻工业   226篇
水利工程   124篇
石油天然气   62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3篇
冶金工业   1042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324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1010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1005篇
  2011年   1218篇
  2010年   1257篇
  2009年   1248篇
  2008年   1100篇
  2007年   1003篇
  2006年   995篇
  2005年   848篇
  2004年   752篇
  2003年   827篇
  2002年   687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72年   8篇
  1964年   9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Background: The rapid spread of COVID-19 forced many countries to adopt severe containment measures, transferring all didactic activities into virtual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may present difficulties, especially in some countries, such as Italy. Objective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how the two main factors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namely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combined with online teaching self-efficacy,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to teach. We posited a moderated moderation model in which perceived usefulness represented the main predictor, with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as moderators of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to teach. Method: The model was tested through multiple regressions, using the PROCESS macro on SPSS 26 with a sample of 178 upper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Ita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Regressions showed that each variabl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In addition, a moderation effect of self-efficacy on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using technology was found for medium and high-level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of technology. Implic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targeted implication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to promote its adoption (or the blended modality) in Italian upper schools.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职业技能教育融入高等学历教育的背景入手,分析职业技能教育融入高等学历教育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
物联网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产业空间巨大。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变的尤为重要。根据国家和东莞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发展战略,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结构;根据社会经济的需要和安排,制订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根据地方经济环境,建设物联网专业,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94.
新的现代化技术服务于教育是高职院校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系统地叙述了高职院校为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在教育与教学设备监控的应用,做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教学设备监控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5.
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把握政府和大学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办学自主权的真正落实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渐形成,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而言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视角,以政府与大学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为研究线索,发现并提出自大学产生以来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四种关系形态:无共同利益期、国家利益主导期、大学利益主导期以及利益共生期。文中最后还对如何认识和理解当今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
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正在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此形势下,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一线骨干力量的辅导员队伍面临新的角色转型,找准自己在高校"大思政"中的新定位,要成为全员育人的骨干力量,做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与育人资源的协调者;要成为全过程育人的融通力量,做学生全面成长的指导者与持续发展的推动者;要成为全方位育人的串联力量,做"十大"育人体系落地的终端实施者与成效评估者。在三全育人的新格局下,辅导员队伍要与校内外育人队伍一起,协同攻关、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体化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97.
吉林省红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林省得天独厚的历史与人文资源,是优秀文化和优秀民族精神的延续,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作用不容小觑。通过对吉林省爱国主义教学资源的梳理和挖掘,打造吉林省红色资源IP,多渠道加以利用,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教学目标,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8.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遵循规律性、把握原则和要点,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程思政”视阈下研究分析了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要点,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探索更适合金融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99.
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及其相关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即选取合适的授课内容与思政素材,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出发,将思政素材自然融入到授课内容中。并以“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知识点讲解为例,详细介绍了以上课程思政设计思路的具体设计与实施过程,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对单片机类课程线上及线下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但依然存在教学内容处理不当、专业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不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根据不同课程确定不同的思政目标,制订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并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面验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