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95篇
  免费   1151篇
  国内免费   958篇
电工技术   476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2614篇
化学工业   969篇
金属工艺   85篇
机械仪表   324篇
建筑科学   7073篇
矿业工程   1996篇
能源动力   287篇
轻工业   312篇
水利工程   1851篇
石油天然气   11482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7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68篇
冶金工业   244篇
原子能技术   248篇
自动化技术   835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535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642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1426篇
  2013年   1487篇
  2012年   1465篇
  2011年   1799篇
  2010年   1533篇
  2009年   1950篇
  2008年   3308篇
  2007年   1140篇
  2006年   1015篇
  2005年   1171篇
  2004年   1051篇
  2003年   975篇
  2002年   825篇
  2001年   740篇
  2000年   748篇
  1999年   763篇
  1998年   753篇
  1997年   643篇
  1996年   580篇
  1995年   541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315篇
  1990年   303篇
  1989年   27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震沉积学是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边缘交叉学科.目前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进展,可将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建立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整体而言,地震沉积学的提出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固有的纵向地震相分析思路,利用三维地震进行平面地震相研究和时序剖分的方式进行沉积相研究和沉积演化分析,很大程度上将常规三级层序分析逐渐走向四级、五级甚至更精细更小尺度的层序地层学分析,提高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分析的精度.地震沉积学整体来看仍然属于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很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仍然需要完善和提高,这对于勘探目的层分析和油藏开发精细描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GRS)整体式桥梁目的是克服传统桥梁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由支座支撑的简支梁(或多片简支梁),它们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桥台支撑,而不是采用加筋填筑体支撑。存在的问题包括:①由于使用调节支座和桩基支撑的大型桥台结构,使得桥梁施工时间较长,并且其建造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②紧靠桥台后会出现不平顺;③采用支座支撑的桥梁结构及路堤结构在地震及海啸荷载作用下稳定性较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整体式桥梁,首先设置一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墙(大跨度时需要设置中间墩体);然后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墙体及支护地基的变形充分完成后,在土工格栅加固体的外围施工钢筋加强的全高度刚性(FHR)现浇混凝土面板;最后施工连续梁,其两端连接到刚性现浇混凝土面板顶部,如果建造有中间桥墩,梁结构也连接到中间桥墩的顶部。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GRS)整体桥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最初的四个工程案例,其中一个应用在新建高速铁路线中,于2012完成,另外三个应用在2011年大东日本地震的铁路恢复工程中,于2014年完成。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离心机-振动台系统对饱和软土地基中连续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性桩复合地基体系的抗震问题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分析了结构和基础模型在水平输入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以及桩身应变等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基础板与桩顶之间设置砂垫层利于削弱传递到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力作用,发生较大地震时能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地震结束时基础瞬时沉降随地震强度增加而增大,但震后长期再固结沉降随地震强度变化不大;受周围土体地震软化行为影响,群桩荷载分担比例在震后有所降低;桩身峰值弯矩沿桩长分布形式明显不同于传统桩基础,且弯矩峰值较常规桩基减小不少。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某实际工程,建立了小半径平面曲线隧道三维分析模型,探讨其在单向水平激振下的地震响应规律。其中考虑了隧道弯曲角度、地震动幅值和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小半径平面曲线隧道的地震响应规律:①响应幅值方面,横向抗震段的响应最大,曲线段其次,纵向抗震段最小;②响应差异方面,曲线部分对隧道加速度影响较小,主要影响隧道的变形;③震动能量方面,随着隧道从横向抗震逐渐过渡到纵向抗震,其震动能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可靠度分析的设计方法是科学定量地研究和保证岩土工程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定量考察土石坝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综合评估地震失效概率,可为高土石坝抗震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以坝顶震陷率作为地震安全控制指标,提出了同时考虑地震和筑坝料参数不确定性的高土石坝地震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地震烈度作为地震危险性的宏观衡量尺度,通过引入地震烈度概率模型,将基于概率烈度的地震动峰值作为地震强度因子,调整规范谱人工地震波的幅值进行动力有限元计算。然后,采用适用于处理小样本和非线性问题的高斯过程响应面法,建立筑坝料参数与坝顶震陷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合蒙特卡罗法计算高土石坝地震失效概率。最后,以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为例,应用该方法考察了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996.
芦山地震后灾区出现大量自建简易过渡安置房,其不受传统建造的制约,因材施建、因地制宜。从中发掘出适于当地气候环境的便于自助式施工的简单、有效的建构形态,有利于改善受灾群众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GB 50267—97《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等相关技术要求中,关于地震检测与报警相关要求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对GB 50267—97中的部分条文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恢复力特征曲线及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乳栿为模型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下降,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模型结构的恢复力特征曲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捏缩”效应。由应变分析可知,金柱纵筋先于檐柱纵筋屈服;乳栿和混凝土柱为模型结构的主要耗能构件。基于试验研究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试验模型框架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框架的出铰顺序依次为乳栿两侧、金柱柱底、檐柱柱底、金柱CFST柱底部及檐柱CFST柱底部。在峰值加速度为0.70g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模型柱架的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限值较为接近,表明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999.
以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为研究区域,在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区域已有工程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评价,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等工作,研究场地覆盖土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与地震动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等效剪切波速确定设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王孝兵 《钢结构》2019,34(7):80-84
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大跨度管线悬索桥仿真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风缆布置平面与水平面夹角、风缆张拉力等因素对管线悬索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缆布置平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对管线悬索桥主梁竖向位移及横向位移影响均较大,但对于主塔的各项地震反应指标影响较小,风缆布置角度θ取0°~45°比较适宜;风缆张拉力水平对管线悬索桥地震反应行为的影响并没有较强的规律性,宜采用最大静风压力的1. 5倍进行设计;风缆系统设计参数对管线悬索桥地震反应影响较大,将风缆系统各项设计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