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76篇
  免费   3512篇
  国内免费   929篇
电工技术   204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955篇
化学工业   10775篇
金属工艺   896篇
机械仪表   1422篇
建筑科学   10451篇
矿业工程   30547篇
能源动力   2144篇
轻工业   1455篇
水利工程   1172篇
石油天然气   5098篇
武器工业   41篇
无线电   4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67篇
冶金工业   3892篇
原子能技术   259篇
自动化技术   945篇
  2024年   464篇
  2023年   1555篇
  2022年   1485篇
  2021年   1944篇
  2020年   2427篇
  2019年   2191篇
  2018年   917篇
  2017年   1625篇
  2016年   1885篇
  2015年   2435篇
  2014年   4605篇
  2013年   3567篇
  2012年   4204篇
  2011年   3851篇
  2010年   3456篇
  2009年   3503篇
  2008年   3795篇
  2007年   3084篇
  2006年   2889篇
  2005年   2961篇
  2004年   2662篇
  2003年   2569篇
  2002年   2117篇
  2001年   2029篇
  2000年   1902篇
  1999年   1567篇
  1998年   1526篇
  1997年   1481篇
  1996年   1421篇
  1995年   1436篇
  1994年   1681篇
  1993年   1181篇
  1992年   1028篇
  1991年   942篇
  1990年   921篇
  1989年   76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3篇
  194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某油田高含硫恶劣工况,利用积累的历史数据,采用基于模糊线性回归的计算模型获得回归系数,校验后将计算模型应用于现场工况,并开发油井管柱腐蚀预测信息系统,为该油田金属腐蚀预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2.
大采高开采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煤矿厚煤层井工安全高效开采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以陕煤黄陵二号煤矿418大采高工作面为例,针对其深部、围岩特性、平均煤厚6 m的特点,利用岩层控制理论、煤岩层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支架顶梁及护帮板受力最大,其次为支架各连接构件,提出支架选型依据,采用验证、Analysis反验证等方法,确定支护方式和设备型号,最终确定支架为掩护式液压支架,型号为ZY12000/28/63D。该支架能够满足开采期间的工作阻力、周期来压、支撑力等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3.
侧面碰撞是重要的汽车安全性评价指标,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结构起到重要的缓冲吸能和保护乘员的功能。基于碰撞法规,对汽车侧面碰撞进行分析,采取补丁板结构对B柱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侧面碰撞工况特点,建立B柱、安装支架、台车等组成的碰撞模型,对比不同速度下B柱各测点的侵入量、侵入速度和变形量的变化;基于分析结果,对补丁板结构进行设计;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将设计方案应用于某车型的优化设计,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可知:在B柱碰撞变形关键区域增加补丁板进行局部强化,B柱其它区域不做强化处理的方法实现轻量化设计;采用补丁板结构的B柱设计可在降低侧面碰撞侵入量的同时实现B柱轻量化效果,较原设计重量减轻29.2%,各位置测量点的侵入量最高减少18.6%(D4位置);将该补丁板结构应用于某车型改进设计,仿真计算与试验侵入量相对偏差小于5%,改进B柱结构后的轿车碰撞仿真模型也较为准确,侧面碰撞试验中改进后的被试品轿车各项乘员安全评价指标全部达到法规要求;对比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的准确性,为同类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4.
突水是矿山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对于水下开采矿山,分析研究影响矿山突水的关键因素是防治突水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对矿山突水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上覆岩层的渗透性能及断层破碎带对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构建改进伯格斯本构模型,分析研究岩石的蠕变断裂特点,为采取相关措施避免矿山突水事故发生提供理论支撑。在对含有断层和裂隙的围岩的力学性能和破坏过程的分析中,得到矿山突水事故发生评价的重要影响参数,为下一步矿山突水事故的预防和相关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作指导。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利用现代仪器光谱学技术对煤微观结构研究的方法,综述了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等现代仪器光谱技术在煤微观结构的分析、煤的热解过程及其热解后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煤微观结构的变化对煤的性质及其热解过程中性质变化的影响,展望了现代分析仪器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以煤泥水COD、SS、动电位、污泥比阻为切入点,分析了煤泥水的特点及难以絮凝沉降的原因,并研究了PAM-粉煤灰体系在混凝沉降作用中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AM-粉煤灰法在最优条件下,清水分离率47%、沉降速度0.357 mm/s;上清液:pH=7.35,SS=55.57 mg/L,COD=37.72 mg/L;污泥比阻为0.062×10^15 m/kg,满足煤泥水循环标准。  相似文献   
37.
针对我国当前推广应用的可视化远程干预智能化采煤模式进行了分析,介绍、总结了基于视频监控的远程干预综采智能化、以巡检机器人辅助的工作面智能化,以及基于惯性导航技术的综采智能导航等3个方向的技术发展情况,提出了当前可视化远程干预智能化采煤所面对的"看、动、想、稳"4个方面实际问题。分析了复杂开采条件下智能化采煤所面对的自适应技术和综采机器人技术2项技术难题,归纳出开采空间多元信息采集及交叉融合、智能化采煤决策基础理论、综采装备群智能化协作3个科学难题。围绕技术、科学难题,提出了智能化开采系统需要具备的4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煤炭开采空间感知能力、智能分析及决策能力、自动执行能力、可靠及稳健运维能力,设计了以"感知、决策、执行、运维"为4个维度的智能化采煤系统架构。研究了关键技术待突破方向,包括开采地质环境增强感知技术、智能开采工艺分析决策技术、开采装备智能化技术、煤矿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开采系统智能运维技术、辅助生产环节智能化技术、综采智能服务等方面。最后,以国能集团神东榆家梁煤矿智能化采煤示范工程项目为例,开展了基于"透明工作面"的数字化采煤应用,初步实现了智能化自主采煤。  相似文献   
38.
思山岭铁矿上下采区首采开拓中段标高分别为-1 020 m和-1 200 m,地质勘查程度为详查,资源储量级别为控制的(122b)和推断的(333)。经基建巷道工程揭露,矿体赋存形态并非地质勘查时认为的“似金元宝形”向斜,而是单斜构造控制的矿体形态。详细分析了基建勘探工作在该矿建设中的作用,认为基建勘探采用探采结合、坑钻组合手段,注重综合研究概化地质模型,对矿井基建开拓设计和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9.
王建 《陕西煤炭》2020,39(2):109-113
为有效预测矿井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程度,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与探讨,分别构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并且通过实例对两种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利用单项以及综合指标、BP神经网络以及PSO-SVM模型、GA-SVM模型,对寺河煤矿二号井的突出区域进行预测比较。结果表明,PSO-SVM的预测模型不仅可以在小样本数据中预测出煤与瓦斯突出程度的大小,而且综合预测结果更加精确,其在解决矿井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小样本数据中显示出更加强大、通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