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90篇
电工技术   2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85篇
化学工业   31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724篇
矿业工程   506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342篇
石油天然气   408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151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屈建军 《山西建筑》2012,(22):103-104
以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例,在综合分析规划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工程地质分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规划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丁王飞 《人民长江》2016,47(6):30-36
针对强风化片状灰岩块体,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出强风化片状灰岩块石主要形状为块状、板状和长条状。块状灰岩的几何尺寸频率图具有相对集中性和阶段集中性;不同区域块石总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频率值具有不同的离散特性;不同区域的块石表现出长度、宽度、高度上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并具有一比例系数1.22。块状块石、板状块石和长条状块石长度比较发现,块状块石长度板状块石长度长条状块石长度;块状块石长度尺寸分布较为均匀,基本无间断值,而板状和长条状有明显的间断尺寸。不同区域的不同形状块石频率具有相似的规律,块状块石频率值最高,长条状块石频率值其次,板状块石频率值最低;不同区域不同形状块石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一比例系数1.92。强风化岩体块石几何统计特征具有岩体分级中节理参数选取的参考、落石灾害的群发性预测及危险性评价以及落石防治工程参数设计的依据3个地质学意义。  相似文献   
73.
Computer models are useful tools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proposed dedicated cellulosic grass ecosystems for biofuel production. This study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field scale, and process-based ecosystem model (DRAINMOD-GRASS) for simulat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and plant growth in cropping systems for producing bioenergy grasses in lowland areas. We tested the model using measurements from three replicated switchgrass (Panicum virgatum) plots located in eastern North Carolina, US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accurately predicted 5-year (2009–2013) biomass yield. Predicted daily water table depth closely matched field measurements with 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 of 0.86. The model also accurately predicted temporal dynamics of daily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with 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s of 0.7 and 0.9, respectively. Predicted seasonal changes in net N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comparable to field measurements in 2011 and 2012.  相似文献   
74.
魏永明  隆威 《山西建筑》2009,35(36):88-90
根据查阅前人已有的基础资料,认真总结了工程场地范围内的地震活动性评价、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估以及各站点的地震土层反应计算结果等资料,同时对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各站点及沿线工程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工程场地的工程地震条件较好,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存在威胁工程的严重地震地质灾害,工程场地基础经处理后适宜建设。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伊洛瓦底盆地区域地质分析和沙林凹陷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始新统三角洲前缘亚相泥页岩和沼泽亚相煤系泥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为油气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并与逆冲断裂带共同控制了油气田的分布;良好的生储盖配置、继承性圈闭及由断层、渗透层和不整合面共同构成的油气输导体系,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运移通道和空间;良好的成藏配置关系形成了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主力含油砂体形成多重层状油气藏,待发现的始新统自生自储成藏组合主要位于逆冲断层下盘。凹陷北部D区块已在始新统塔本组发现该套成藏组合,沙林凹陷内具有相同的地层和构造圈闭特征,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6.
大庆油田北三区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纯油区内。该区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大,各层系间含水差异越来越小,注水低效无效循环越来越严重,过渡带开发效果有待提高。虽然厚油层综合含水高,但剩余油储量大,为下一步的重点挖潜目标,厚油层砂体中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所占比重最大。针对高弯曲分流河道,以北三区西部SⅡ1+2b层为例,建立厚油层储层建筑结构(构型)的分布模式,研制储层建筑结构、三维建模及数值模拟的地质解剖、预测和建模数模技术,深化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剩余油分布的认识,为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7.
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有效指导了油气资源不断获得新发现。新元古代以来,罗迪尼亚与潘吉亚(Pangea)超大陆2次重要板块构造分与合的旋回,控制特提斯、劳亚、冈瓦纳和太平洋4大构造域,以及克拉通、被动陆缘、裂谷、前陆、弧前和弧后等6类沉积盆地的形成。已发现油气储量中68%来自特提斯域,被动陆缘盆地占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量49%。全球盆地演化形成6套主要烃源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2类储集层、泥页岩与膏盐2套区域性盖层。受以上因素控制,全球油气分布具有10条规律:1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2特提斯域控制全球油气富集带形成分布;3前陆冲断带控制构造油气田群分布;4克拉通内隆起控制特大型油气田展布;5台地边缘控制生物礁滩大油气田群带状分布;6被动大陆边缘控制海洋特大型油气田形成与分布;7前陆前渊斜坡控制大规模重油沥青赋存;8盆地沉积斜坡控制致密油气与煤层气聚集;9盆地深水富有机质沉积控制页岩油气滞留;10低温高压海底沉积控制水合物展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比例为2∶8;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中东、俄罗斯、北美和拉丁美洲4大地区,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北美、亚太、拉丁美洲和俄罗斯4大地区。预测世界石油工业有10个发展趋势,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海域深水、陆上深层与非常规3大领域。预判石油产量峰值在2040年前后,石油工业生命周期还可再延续150年。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不是化石能源利用的枯竭,而是新能源更低廉、更低碳、更大众。图7表8参36  相似文献   
78.
Coastal parts of Croatia are dominated by the SW‐verging Dinaric foldbelt, to the west and SW of which is the Adriatic Basin (the stable foreland). In both areas, the stratigraphic column is dominated by a thick carbonate succession ranging from Carboniferous to Miocene. Four megasequenc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 a pre‐platform succession ranging in age from Late Carboniferous (Middle Pennsylvanian: Moscovian) to Early Jurassic (Early Toarcian; Bru?ane and Ba?ke Ostarije Formations); (ii) an Early Jurassic to Late Cretaceous platform megasequence (Mali Alan Formation); (iii) a Paleogene to Neogene post‐platform megasequence (Ra?a Formation); and (iv) a Neogene to Quaternary (Pliocene to Holocene) megasequence (Istra and Ivana Formations). A number of organic‐rich intervals with source rock potential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and offshore Croatia: Middle and Upper Carboniferous, Upper Permian, Lower and Middle Triassic, Lower and Upper Jurassic, Lower and Upper Cretaceous, Eocene, and Pliocene – Pleistocene. Traps and potential play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seismic data in the Dinaric belt and adjacent foreland. Evaporites of Permian, Triassic and Neogene (Messinian) ages form potential regional seals, and carbonates with secondary porosity form potential reservoirs. Oil and gas shows in wells in the Croatian part of the Adriatic Basin have been recorded but no oil accumulations of commercial value have yet been discovered. In the northern Adriatic offshore Croatia, Pliocene hemi‐pelagic marlstones and shales include source rocks which produce commercial volumes of biogenic gas. The gas is reservoired in unconsolidated sands of the Pleistocene Ivana Formation.  相似文献   
79.
吴斌 《风景园林》2013,(5):18-20
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新时期的城市水土保持应在内涵和外延上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城市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与游憩功能、防灾避险功能。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城市水土保持资源化、城市水土保持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将是城市水土保持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0.
提出地质体渐进破坏的多尺度计算框架,确定不同尺度的计算条件和物理参数的选取方法。将工程地质模型分为3级尺度:(1)工程地质模型的实际尺度,从百米到千米量级;(2)满足计算精度的数学网格,即等应力应变单元的尺度,通常为米量级;(3)描述地质体破坏的特征尺度,可以选为实验室试样尺度,通常分米量级。在该多尺度计算框架下,地质体材料的破坏可以采用实验室测得强度参数进行描述。提出适用于多尺度计算的一种基于剪应变强度分布的新的强度准则,该准则以应变作为强度指标,定义剪应变强度在材料中服从某种分布,未达到强度部分保持线弹性,超过强度的部分用库仑摩擦描述。该强度准则可以表述材料的非线性屈服和软化现象,得到材料的渐进破坏过程。当应变强度区间变化时可以自然得到脆断模型、软化模型以及理想弹塑性模型。通过离散元的算例计算表明,该模型中将材料的内部细观状态表述为弹性微元面和破裂微元面,并用线弹性和库仑摩擦参数分别表达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