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7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348篇
电工技术   341篇
综合类   704篇
化学工业   1970篇
金属工艺   298篇
机械仪表   648篇
建筑科学   511篇
矿业工程   690篇
能源动力   118篇
轻工业   612篇
水利工程   181篇
石油天然气   334篇
武器工业   41篇
无线电   3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3篇
冶金工业   248篇
原子能技术   47篇
自动化技术   6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dsorption and flocculation behavior of two series of synthetic polycat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dispersions of silica and polystyrene latices with various particle size and surface charge densities. Polycations of the first series (polydiallyl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PDADMAC) varied in molecular weight only, while polycations of the second series (derivatives of polymethacrylic acid) varied in both molecular weight and hydrophobicity. We have found that maximum adsorbed amount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DADMAC on latex particles was nearly independent of the surface charge density when the particle size was comparable to the polymer coil dimensions in solution. Both low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 PDADMACs were efficient flocculants, although significantly lower amount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lectrolyte were required for the phase separation in the dispersions due to particles aggregation through “charge patch” mechanism. The increase of polymer hydrophobicity leads to higher adsorbed amounts and broadening of flocculation window by polycations of the second series on both substrates. However, no strong enhancement of segment–surface interactions on hydrophobic substrates was observed. Since formation of multilayers upon adsorption was also excluded, the difference in adsorption and flocculation behavior was related to the more compact conformation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derivatives in solution and at the interface.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1: 3422–3429, 2006  相似文献   
92.
高浊度原水磁絮凝的分离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高浊度原水(浊工=2000-2500,pH=5-6)为对象在自制的磁分离装置上进行磁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水经磁絮凝以后,其出水浊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原水流量、外加电流的不同能引起出水浊度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
饮用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反渗透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来生产纯水和处理废水,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反渗透膜的污染尤其是生物污染严重制约着其高效应用。膜表面改性技术是提升膜抗污染性能的最常用手段,通过多巴胺盐酸盐(DA)在聚酰胺反渗透膜表面自聚,生成超薄聚多巴胺涂层(PDA),进一步利用PDA涂层上的活性基团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到反渗透膜表面,得到稳定持久的PDA-PEI改性反渗透膜。通过对改性膜的XPS测试,亲水性和抗菌性试验,得到以下结论:PDA成功涂层于反渗透膜表面,且PEI成功接枝于PDA涂层表面;PDA-PEI改性增大了膜表面的亲水性,提升了反渗透膜抗污染的能力,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94.
正交试验法混凝处理炼油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炼油厂废水的混凝处理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三氯化铁和有机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炼油厂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证实在混凝试验的影响因素中混凝剂和有机助凝剂的投加量、投加方式及废水pH值都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8.00左右,FeC l3投加量为235.8m g.-L 1,PAM的用量为0.029m g.-L 1,对炼油厂废水处理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原水的浊度为62.0,经处理后水的浊度可达2.3。  相似文献   
95.
讨论带有多个反凸约束的线性规划。这类问题由于其内在困难性(可行域一般为非凸不连通集)而难以求解.提出了一个切平面算法,并对Hillestad的例子执行了算法。  相似文献   
96.
系统地研究了Span80-Tween60/助乳化剂/油/FeCl3反相微乳液体系。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最佳反相微乳液体系。通过均匀实验和全面实验,绘制出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由相图得出体系的最佳比例。绘制出最大溶水量与温度的曲线,从而确定最佳乳化温度。在最佳温度、最佳比例下,配制出两种墨水,并测定了墨水的表面张力、粘度、电导率和稳定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97.
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两种墨水的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醚氧键中的羟基与H2O分子作用后因形成氢键,而且有强烈的相互作用;正己醇分子在该反相微乳液中水分子作用很弱,而且推断它位于反相微乳液的栅状层;随着微乳液中含水量的增大,水分子O-H伸缩振动峰的强度和频率均发生变化,其吸收强度变大,峰面积增加,频率也向低频方向位移;体系中存在三种水:结合水、捕获水和自由水。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8.
采用双脉冲电源,研究了电源参数对Ni/α-Al2O3纳米复合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脉冲参数为:正向脉冲频率1000Hz,正向脉冲占空比0.4,正向工作时间5ms,正向平均电流密度1.1A/dm2,反向脉冲频率1000Hz,反向脉冲占空比0.4,反向工作时间1ms,反向平均电流密度0.44A/dm2。  相似文献   
9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苷霉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  徐志南  沈文和  岑沛霖 《农药》2004,43(4):171-173
建立了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苷霉素含量的方法。较佳的分析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BDS ODS(250×4.6mm I.D.,5μm);流动相为含5.8 mmol/L三氯乙酸和8%(v/v)甲醇的水溶液;检测波长279nm,流速1.0 ml/min。对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及发酵液样品测定的重现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8,日内变异系数0.05%,日间变异系数0.9%,回收率96.30%。本方法具有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及快速测定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发酵液中氨苷霉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0.
逆凝聚包覆法制备硫黄调节型粉末氯丁橡胶 Ⅰ.粒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安强  王炼石 《橡胶工业》2004,51(11):645-650
采用逆凝聚包覆法制备硫黄调节型粉末氯丁橡胶(PCR)并考察加料方式、搅拌转速和胶乳加人流速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建立氯丁胶乳的逆凝聚粉末化模型并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PCR的逆凝聚包覆氯丁胶乳的粉末化过程。PCR产物中粒径1~3mm的中等粒子的质量分数仅与搅拌转速有关,表明湍流爆裂是产生中等粒子的主要原因,而带状拉伸则是产生较粗颗粒和细小粒子的主要原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采用逆凝聚包覆法制备的PCR粒子为单颗连续粒子,即产物粒子由单颗胶乳液滴凝聚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