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37篇
  免费   8561篇
  国内免费   7722篇
电工技术   5109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6542篇
化学工业   9831篇
金属工艺   2203篇
机械仪表   4212篇
建筑科学   8838篇
矿业工程   6727篇
能源动力   5348篇
轻工业   1192篇
水利工程   6950篇
石油天然气   8081篇
武器工业   610篇
无线电   16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48篇
冶金工业   3379篇
原子能技术   1407篇
自动化技术   5279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880篇
  2022年   1855篇
  2021年   2317篇
  2020年   2392篇
  2019年   2051篇
  2018年   1932篇
  2017年   2432篇
  2016年   2728篇
  2015年   2762篇
  2014年   3925篇
  2013年   4407篇
  2012年   4777篇
  2011年   5401篇
  2010年   3770篇
  2009年   4069篇
  2008年   3770篇
  2007年   4403篇
  2006年   4201篇
  2005年   3916篇
  2004年   3228篇
  2003年   2805篇
  2002年   2208篇
  2001年   1853篇
  2000年   1645篇
  1999年   1421篇
  1998年   1149篇
  1997年   1007篇
  1996年   891篇
  1995年   819篇
  1994年   702篇
  1993年   527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56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21篇
  1951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机械-射流破岩耦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旋转钻井破碎井底岩石中仍是以机械破岩为主,理论与实践证明,射流辅助破岩是提高钻井破岩效率的重要途径,但它们的耦合特性研究极少。文章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理论分析,进行了机械与射流破岩耦合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压力和水楔作用对岩石渗流场、应力场具有重要作用,耦合作用比非耦合作用的破岩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实验条件下,砂岩的耦合作用提高破岩效率40%左右,灰岩的耦合作用提高破岩效率20%左右。  相似文献   
72.
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全面分析储层应力敏感性产生的机理认为,外部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性.而储层岩石物性等内部因素对应力敏感性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室内岩心应力敏感性评价时.仪器与设备的精度、加载与卸载方式、实验用流体类型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等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其中岩心密封套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密闭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应该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低进行简单评价,中、高渗储层和低渗储层在生产过程也都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现象。  相似文献   
73.
三重介质油藏干扰试井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建立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类油藏的干扰试井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筒储存、表皮系数、窜流系数以及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观测井的井底压力没有影响,而井筒储存是否会对观测井井底压力造成影响取决于井筒储存系数的大小以及激动井和观测井之间的距离,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与单井试井的结果相类似。  相似文献   
74.
番禺30-1砂岩强水驱气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垂向非均质性严重且边底水能量强的番禺30-1气田面临的潜在开发问题,通过岩心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对其夹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划分出19个流动单元并定量描述了各流动单元的特征参数,建立了该气田的精细地质模型。综合评价表明,新建的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该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5.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孔径变化范围大,孔隙系统结构复杂,研究难度大。长期以来,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法、毛细管压力分析法、岩石孔隙系统复制法和图像分析仪法等方法或其中几种方法配合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借助该项技术通过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已经成为现实。文章提出一种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的新方法。通过样品光薄片的光学显微镜(OM)数字图像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数字图像二值化识别孔隙;构造孔隙度、孔隙贡献率和孔隙形状参数的计算公式用于数字图像分析,得到孔隙大小分布和孔隙形状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碳酸盐岩孔隙参数对其渗透率的控制作用。与传统的孔隙系统研究方法相比,该方法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紧密结合,具有定量、快速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6.
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冉隆辉 《天然气工业》2006,26(12):42-44
中石油及其前身已在四川盆地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50余年,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8400×108m3,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300×108m3,年产量现已超过120×108m3,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产气区。对于该盆地进一步勘探前景如何的命题,从以下4个方面给予了论证:一是资源丰富、勘探成果持久不衰,近期仍有大发现;二是要辩证地认识盆地油气地质的复杂性,探索新规律,解放新领域;三是寻求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进步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四是继续以盆地两大地质体系(海相古隆起体系及陆相前陆盆地体系)和8套裂缝-孔隙性储集层(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石炭系白云岩、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状白云岩、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粒屑白云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藻粒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中上侏罗统红层砂岩)为对象获取更多的天然气资源量及优质储量。据此得出结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是广阔的,但勘探难度会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77.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场协同理论,对直椭圆扁管、单向螺旋椭圆扁管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管内传热与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比较研究了不同的Re、Pr下,3种椭圆扁管的管内传热与流阻特性。结果表明,单向螺旋椭圆扁管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与直椭圆扁管相比有很好的强化传热性能,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要比单向螺旋椭圆扁管的强化传热性能更好。在管内流体具有高Pr及低Re的条件下,2种螺旋椭圆扁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显著,可作为很好的强化传热元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相似文献   
78.
分析总结西南某电站辅助隧洞的岩爆发育特征,然后用扫描电镜技术(SEM)对岩爆岩石断口进行微观断裂形貌研究,并总结其破坏力学机制,最终建立起岩爆岩石的微观断裂方式和破坏力学机制与宏观岩爆特征及其烈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对大桥的风向、风力和交通流量的测试依据和内容,分析了风向、风力的测试结果以及梁体在风力及交通流量等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指出钢箱梁体主要受到的力是风力。  相似文献   
80.
软件集成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景英 《信息技术》2006,30(8):100-103
首先分析了集成测试的原理和特点,并指出了集成测试的重要性。然后结合传统软件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详细介绍了传统软件的集成测试方法和策略,并深入分析了面向对象软件集成测试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