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6篇
  免费   3464篇
  国内免费   1789篇
电工技术   1512篇
综合类   1982篇
化学工业   9050篇
金属工艺   1860篇
机械仪表   1160篇
建筑科学   1323篇
矿业工程   1905篇
能源动力   2071篇
轻工业   2848篇
水利工程   247篇
石油天然气   4499篇
武器工业   627篇
无线电   19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84篇
冶金工业   2925篇
原子能技术   339篇
自动化技术   215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846篇
  2021年   1174篇
  2020年   1154篇
  2019年   1073篇
  2018年   990篇
  2017年   1192篇
  2016年   1329篇
  2015年   1212篇
  2014年   2006篇
  2013年   2200篇
  2012年   2459篇
  2011年   2542篇
  2010年   1844篇
  2009年   1781篇
  2008年   1562篇
  2007年   2010篇
  2006年   2021篇
  2005年   1765篇
  2004年   1576篇
  2003年   1388篇
  2002年   1283篇
  2001年   1040篇
  2000年   869篇
  1999年   706篇
  1998年   533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3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液压马达作为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在工程机械上广泛应用,针对液压马达加载工况下的输出特性,利用Simulink和AMESim软件对系统进行联合仿真建模,并对系统的运行状态、控制性能、回收性能进行研究,对液压马达加载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
Surfactant flooding has widely been used as one of the chemic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techniques. Surfactants majorly influenc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γ, between oil and brine phase and control capillary number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behavior and, thus, influence ultimate recovery. Additives, such as nanoparticles, are known to affect surfactant properties and are regarded as promising EOR agents. However, their detailed interactions with surfactant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us, in this work,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on the ability of surfactants to lower γ and to increase viscosity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decreased γ between n-decane and various surfactant formulations by up to 20%. It was found that γ of nanoparticles–surfactant solutions passed through a minimum at 35 °C when salt was added. Furthermore, the viscosity of cationic surfactant solutions increased at specific salt (1.5 wt.%) and nanoparticle (0.05 wt.%) concentrations.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selected nanoparticles–surfactant formulations appear very promising for EOR as they can lower brine/n-decan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act as viscosity modifiers of the injected fluids.  相似文献   
33.
In this contribution brownmillerite-based nanocomposite cathode for Single-Chambe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is developed. These cells can be very attractive especially for small and cheap devices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seals. The efficiency of SC-SOFCs is strictly connected to the selectivity of anode and cathode, the bottleneck for this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a cathode inert in fuel oxidation is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Our strategy is to start from a catalytically un-active support (CFA = Ca2FeAl0.95Mg0.05O5) and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iron oxide based nanoparticles, expected to activate oxygen. Symmetric (CFA + FeOx/CGO/CFA + FeOx) and complete cells (CFA + FeOx/CGO/Ni-CGO) are studied in air and methane/oxygen 2:1 mixture. The Area Specific Resistance of CFA + FeOx is less than 1/3 that of CFA. The high selectivity allows to reach an efficiency of 25%; power still needs to be increased but we demonstrated the possibility to develop selective low cost electrodes. The effect of air, methane/oxygen exposure and the heat treatments wer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34.
针对目前蒸汽吞吐产量预测模型假设条件简单、普适性差等问题,一般采用测试法和类比法综合确定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由于目前海上油田通常只开展常规测试,无法直接获得热采开发初期产量。笔者提出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确定新方法,建立蒸汽吞吐相对于常规开发的初期产量倍数预测模型,通过蒸汽吞吐产量倍数,将常规测试确定的产量转化为蒸汽吞吐产量。研究表明,蒸汽吞吐初期产量倍数主要受储集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注入强度、蒸汽干度等因素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建立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倍数与油藏地质参数及注入参数之间的非线性预测模型,该模型经实际生产数据验证,预测误差小于5%,可靠性高,能够为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外形尺寸为4.5 cm×4.5 cm×30 cm、气测渗透率0.9~1.0μm2、变异系数为0.72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模拟大庆油田油藏流体性质及温度条件,研究了高浓度聚合物(HPAM)驱注入时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段塞体积及段塞组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注入大分子量、高浓度聚合物,结合合理的注入方式,在化学剂成本与三元复合驱相当的情况下,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接近或超过三元复合驱的水平。实验表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是一种较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大港孔店油田本源微生物代谢产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研究了大港孔店北二断块水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块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具有紧密的水动力学连通关系。在本源微生物驱油试验阶段,对试验区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3年连续监测,表明本源菌激活期间菌数增加102~105倍,原油部分氧化,使得低分子脂肪酸(乙酸盐,甲酸盐,丁酸盐等)含量约增加10~100倍,碳酸氢盐从0·4~0·6g/L增加到0·7~1·8g/L,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使地层水平均表面张力降低至48~33·3mN/m,地层水相对石蜡平均界面张力降至25~13·7mN/m,产生的生物多糖代谢物使地层水平均粘度增至0·76mPa·s,最高达0·83mPa·s。这些变化改变了油层物理化学和生态环境,改善了原油流动性,尤其是水动力学连通关系最好的井地层水组成的改变和增油降水效果最为明显。试验区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及代谢物随注入水主流动方向运移,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低分子脂肪酸及生物聚合物的作用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37.
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勇  易绍金 《油田化学》2006,23(3):289-292
综述了用微生物方法开采稠油的技术现状与进展,论题如下。①概述。②基本方法:异源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本源微生物采油压大港孔店油田的实例。③主要机理,包括产表面活性剂,降解稠油中重质组分及其他。④技术研究,包括机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效益研究,列举了国内外6个实例。⑤现场应用,包括国外1个、国内6个实例。⑥该技术的优势及问题。参22。  相似文献   
38.
针对ca油田多层状砂泥薄互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开展了热采和非热采条件下储层变化特征研究、钻井和固井过程入井液的研究、采油工艺技术等系统保护油气层研究,了解各种变化的作用过程和原因,有效地预防现场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储层伤害,从而达到储层保护、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气藏的储集层条件起好,不论直井还是水平井均可获高产工业气流,投产前的解堵酸化均可实现大幅度增产。在分析介绍该地区气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多功能深部酸化技术方案和稠化酸加砂压裂技术方案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40.
基于SONET/SDH的存储网络容灾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存储网络(SAN)容灾技术,认为在某些企业中,数据是至关重要的资产之一,是业务系统运行的血脉.保护企业的重要数据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文章讨论了设计容灾技术解决方案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了基于SONET/SDH的存储网络技术的体系架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