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2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259篇
电工技术   809篇
综合类   438篇
化学工业   2601篇
金属工艺   831篇
机械仪表   586篇
建筑科学   324篇
矿业工程   127篇
能源动力   107篇
轻工业   808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169篇
武器工业   68篇
无线电   9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33篇
冶金工业   359篇
原子能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18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11.
La0.6Sr0.4Co1-yFey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电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出La0.6Sr0.4Co1-yFeyO3体系复合氧化物样品,XRD分析结果证实不同Co/Fe比例的样品中均形成菱形六面体钙钛矿结构,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出致密的La0.6Sr0.4Co1-yFeyO3体系陶瓷。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到900℃温度范围内La0.4Sr0.4CoO3(y=0)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单调降低,其它Co/Fe比例样品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增加出现最大值,电导率达到最大值的温度随Co/Fe比例的降低而提高。在低温段,La0.6Sr0.4Co1-yFeyO3体系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子导电机制,导电活化能随Co/Fe比例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2.
Cu-Ni-Si合金的时效强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了Cu-3.2Ni-0.75Si-0.30Zn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金在500℃时效时可以获得最大显微硬度,而550℃时效时可以获得最高导电率。分析表明,该合金的强化效果主要取决于析出第二相体积分数以及第二相颗粒半径;第二相体积分数接近平衡态以前,第二相的析出对强化效果起主要作用;而体积分数接近平衡态以后,第二相颗粒的长大则成为导致强化效果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3.
介绍了一种微机控制的导电加热切削过程适应控制系统,该系统较好的解决了导电加热切削过程电热参数适应调整问题,对提高导电加热切削的效果,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概述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此类材料的强化机理、制备方法、组织、性能特点,指出:传统析出强化型铜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导电性,且制备工艺较简单,适于用作各类电连接器件材料,今后此类材料应注重综合利用各种强化手段和多元合金化,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弥散强化铜(DSC)在高温应用领域有显著优势,但存在工艺复杂、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形变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前两者更为优异的性能,代表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导电材料的发展方向,但制备工艺复杂,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非导电材料的电加工技术的现状、特点和机理,分析了目前最常见的非导电材料的电加工方法──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方法效率低等的原因,并提出了以物理、化学的方式形成电解液火花放电所需非导电相的新加工技术,用此技术可高效地加工非导电脆硬材料的较大表面和较深的孔。  相似文献   
116.
聚苯胺盐的合成及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柏宇  慕建群 《塑料工业》2004,32(11):8-10,24
用对甲苯磺酸作为掺杂剂对聚苯胺(PANI)进行掺杂,合成了导电聚苯胺盐(ES)。研究了掺杂剂用量、模压压力、模压温度、氧化剂用量对聚苯胺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杂剂用量的增加,PANI的电导率也在不断的增大;当ES所受压力较高时,电导率提高;高温使PANI电导率上升;氧化剂与苯胺的最佳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117.
化学还原法制备导电涂料用片状超细铜粉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CuSO4·5H2 O为原料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 ,NH3 ·H2 O为络合剂 ,将络合剂在反应温度加到CuSO4·5H2 O溶液中 ,再加入还原剂 ,制备了粒径分布为 1~ 10 μm的片状铜粉。探索与分析NH3 ·H2 O的用量、反应温度和CuSO4浓度对铜粉形貌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络合剂的使用是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关键 ,其与Cu2 + 形成络合物 ,减少溶液中游离Cu2 + 的浓度 ,控制铜的生成速度 ,并影响铜的成核和生长 ,最终形成片状铜粉。  相似文献   
118.
电磁屏蔽涂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使得电磁干扰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应用电磁屏蔽涂料是消除电磁干扰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电磁屏蔽涂料的组成、效能评价方法、技术思想、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复合型以及水性屏蔽涂料具有广阔的研发前景,高效能、宽频带、寿命长的电磁屏蔽涂料将会受到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119.
硅烷交联型复合半导电塑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硅烷交联型复合半导电塑料的研究表明,合理的选择EVA,炭黑,交联剂,引发剂,催化剂的种类和适宜的用量,仅仅是提高接枝和凝胶质量分散的必要条件,体系环境的酸碱度才是可以交联的充分条件,只有在体系的环境呈现出中性或弱的碱性时,硅烷才可能与PE和EVA充分接枝和交联。  相似文献   
120.
导电涂料(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