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7篇
  免费   1189篇
  国内免费   622篇
电工技术   143篇
综合类   1713篇
化学工业   927篇
金属工艺   180篇
机械仪表   346篇
建筑科学   4320篇
矿业工程   3398篇
能源动力   200篇
轻工业   386篇
水利工程   380篇
石油天然气   5886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3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5篇
冶金工业   836篇
原子能技术   95篇
自动化技术   104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1004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122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1023篇
  2008年   1362篇
  2007年   1322篇
  2006年   910篇
  2005年   938篇
  2004年   748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549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81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是我国大型叠加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在对其进行的首轮油气勘探中发现了中生界大型油田,在二轮普查中对古生代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和进展。文中在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前陆盆地概况及其基本特征、特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前景、难点,并提出了勘探对策。  相似文献   
72.
通过分折和研究单层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中的吊车梁设计,总结了轻型钢结构吊车梁的设计方法和节点连接构造,对合理设计吊车梁,降低用钢量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3.
山西板内构造区划体系及控煤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研究了山西煤田构造的特征和规律,根据板内构造动力学特征和构造地层结构将山西省境内板内构造划分为4个Ⅲ级单元,8个IV级单元,26个V级单元。对山西6大煤田的控煤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山西煤田构造的形成演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74.
江汉平原印支期以来的盆山耦合关系及下古生界油气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构造地质学和油气系统理论,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与周缘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江汉平原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及周缘经历了挤压、拉张、挤压3次大的构造应力场的转换,使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盆地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一方面强烈的抬升、剥蚀使早期聚集的油气经历改造和再分配、再聚集过程,另一方面燕山期构造活动使逆冲推覆构造成为该区重要勘探领域。综合分析表明,位于台、盆转换带的宜昌-珂理-簰州区带是目前江汉平原及周缘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5.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藏严格地沿断裂展布,自北西向南东沿断裂带依次分布冷湖三号-七号油气聚集带、南八仙油气聚集带和马海油气聚集带.柴北缘地区断裂的形成与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在中新生代的剧烈挤压和走滑活动有关.断裂以逆断层为主,还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平移断层等.断裂走向以NW向和NWW向为主,平面上呈弧形弯曲、平行、斜列、交叉展布的"S型"或"反S型"等组合类型,剖面组合样式主要有伸展构造、基底卷入型、盖层滑脱型等类型.其中,以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形成的构造油气藏最为发育.断裂不仅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展布及构造圈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断裂活动形成的大量裂缝,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以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形成的下生上储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76.
本期(2006年11期)《AAPG Bulletin》专辑的内容是碳酸盐岩及其储层的构造控制热液蚀变。这种蚀变涉及碳酸盐主岩的一系列岩相变化,包括硫化物矿床、热液白云岩和淋溶石灰岩,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储层的类型、几何形态、性能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在北美地区,热液白云岩(HTD)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已有很长历史,其最早的油气发现是在美国东北部的奥陶系莱马-印第安纳(Lima-Indiana)和其它构造带(Hurley和Budros,1990;Wickstrom等,1992),而目前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的密歇根盆地和阿巴拉契亚盆地北部的特伦顿-布莱克里弗(Trenton-BlackRiver)成藏层带及其他层位,仍继续有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77.
梁习明 《中国煤炭》2007,33(9):33-34,85
利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对在断层构造影响带内、煤体松软、穿越空巷、瓦斯影响大的复杂条件表外储量煤层进行开采,将会提高资源回采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可为同类条件矿井煤炭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
微型构造表征技术在八面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八面河油田井网密集区及井网稀疏的欠开发区的微构造研究,探讨了微构造表征技术。首先在储层多层次逐级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主力油层对比关系;密集井网条件下,则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油层顶底微型构造图;对于欠开发地区,通过人机联作自动追踪成图技术,输出2m等值线间隔构造图,建立微构造模型。以微构造模型为基础进行潜力评价,部署关键井寻找优质储量或进行开发动态调整。应用该项技术在八面河油田滚动发现了角15块等断鼻翼部局部高点,增加石油地质储量488×10~4t。  相似文献   
79.
三维地质模型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测井曲线二次处理、储层非均质研究、储层动态解释等研究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了研究区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其成果应用于油藏的调整井位设计,并且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数值模拟一体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0.
构造地质学教学的改革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连续性强、重点突出、并及时补充学科前沿知识的讲课内容;采用“突破难点、以学生为主”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行能够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