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99篇
化学工业   15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8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粘胶、涤纶、锦纶和真丝粒子四合一粒子纱的纺纱为例,对粒子纱的纺纱工艺及技术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顾平 《丝绸》2003,(10):18-20
系统地叙述了织物结构与功能计算机设计技术的逻辑方法、系统组成和逻辑执行的步骤,以及应用该设计逻辑进行的真丝电力纺织物、真丝重磅织物和航天压力服限制层面料结构功能CAD实例。  相似文献   
3.
胡坚 《丝绸》1993,(9):28-30
真丝提花冠乐绉,是目前丝绸服装市场流行的新面料,该织物质地厚实,凹凸型花纹立体感强,既有真丝绸柔软、滑爽的手感,又有悬垂、耐皱和透气的特点,是女士们理想的时装面料,适宜制作各类套(裙)装、  相似文献   
4.
真丝纬编织物的品种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丝针织物的品种花色单调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其扩大出口创汇及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认为主要是品种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未能掌握国际市场导向指导消费,以及生产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不足。文章提出了开发真丝纬编织物的基本原则和目前可行的开发品种。  相似文献   
5.
已二醇二丙烯酸酯对真丝的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对真丝的接枝共聚反应,分析了接枝率的影响素,并测试了改性真丝的主要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乳液和乙醇/水为溶剂的2种体系都能在真丝上获得较高接枝率。对于乙醇/水体系v(乙醇):v(H2O)=1:1,接枝单体20~30g/L,2%甲酸4ml,引发剂APS 0.5g/L,65~70℃接枝60min的接枝率高。改性后真丝的断裂强度、延伸度、吸湿性能都可获得改善,对酸、碱的溶解性提高,但染色性能提高不明显,对泛黄性改善一般。  相似文献   
6.
围绕生物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最新应用,阐述了蜘蛛丝、生物钢、彩色蚕丝等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真丝织物结构参数与平方米重关系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真丝织物平方米重的简化公式。结果表明,真丝织物平方米重随经丝密度、经丝纤度及纬丝密度、纬丝纤度增加而线性增加,线性关系显著,且简化公式的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9.
文水平 《广东化纤》2007,(4):27-29,40
介绍了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墨水组成等。并探讨了真丝织物采用数码喷墨技术进行印花的工艺过程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以三聚氯氰与间苯二胺单磺酸为原料,合成了分子中具有两个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整理剂(BTBSA),并通过浸渍整理工艺用于真丝织物的抗皱整理。考察了浸渍液pH值、温度及保温时间对真丝表面BTBSA吸附效率和固着效率的影响,并测定整理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pH值为10、温度为50℃、保温时间为60min时,吸附效率和固着效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3%和41.1%;整理后真丝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大幅提高,急弹和缓弹折皱回复角分别由187°和228°提升到255°和304°,而整理后真丝织物的白度、断裂强力和硬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